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桃園市北區國小導師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21) 林慧玲; Lin, Heui-Ling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桃園市國小導師對學童近視防治之健康信念、行動線索、自我效能、近視防治行為意圖之現況及相關影響因素。以桃園市北區某三個行政區109學年度現職之公立國民小學班級導師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以學校為抽樣單位,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共得有效問卷共341份,有效回收率97.7%。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對學童近視防治之健康信念、自我效能、行為意圖關係中發現:(一)在「自覺學童近視罹患性」有顯著差異的是「年齡」、「婚姻狀況」、「是否有子女」、「子女是否近視」等四項;(二)在「自覺學童近視防治障礙性」有差異的是「教育程度」、「服務年資」、「婚姻狀況」、「是否有子女」等四項;(三)在「自覺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效益」有差異的是「是否有子女」;(四)在「對學童近視防治行動線索」有差異的是「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是否有子女」、「任教年級」、「是否參與學童近視防治研習課程」、「是否參擔任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等六項;(五)在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的是「年齡」、「是否有子女」、「子女是否近視」、「服務年資」、「任教年級」、「是否參與學童近視防治研習課程」等六項;(六)在「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有顯著差異的是「性別」,女性教師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高於男性教師。 二、 研究對象對學童近視防治之健康信念中「自覺學童近視防治障礙性」與近視防治行動線索中之「外在線索」呈現顯著負相關,「自覺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效益」與「內在線索」呈現顯著正相關。研究對象對學童近視防治自我效能及健康信念中「自覺學童近視罹患性」、「自覺學童近視嚴重性」、「自覺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效益」,對於學童近視防治之行為意圖皆呈現顯著正相關。 三、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中的性別、對學童近視防治之健康信念的行動效益及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自我效能等變項,能有效預測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其變異量之解釋力為42.6%,其中「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自我效能」對學童近視防治行為意圖影響力最大、其次為「性別」、再其次為「自覺學童近視防治之行動效益」。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對未來教育行政單位及學校之建議與改進方針, 以提高研究對象對學童近視防治之行為的實施。
  • Item
    台灣地區學齡前幼童近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11) 彭秀英; Hsiu-ying Peng
    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影響台灣地區學齡前兒童近視發生及視力近視化之因素,以就讀於台灣地區公私立幼托園所且在2009年及2010年完成相同視力檢查之5-7歲幼童為樣本,運用追蹤回溯法,進行問卷調查,共完成1,108份資料收集,回收率為72.5%。結果歸納如下: 一、以左眼為例,學齡前幼童眼球平均屈光度,前測為+0.98D、標準差1.00D;後測時為+0.71D、標準差1.04D,都屬於輕度遠視,在性別上沒有顯著差異;近視罹患率,第一年為6.9%,第二年為 12.5%,女生比男生高;前後間隔一年的眼球屈光度平均增加為-0.27D、標準差0.36D,不同屈光類別在一年間眼球屈光度變化有顯著差異,其中近視的度數變化顯著大於正視及遠視者。任一眼近視發生率為7.64%、近視化比率為30.2%。 二、學齡前幼童在一年內有半數以上曾就醫,原因是幼托園所通知視力複查,且就醫之後,有半數以上能回診。其家長認為就醫的距離還不算遠。 三、學齡前幼童之家長防治幼童近視的行為,在「讀寫環境照明」、「讀寫姿勢不良之糾正」、「眼疾觀察與照顧」實踐程度較好;在「陪幼童到戶外運動」、「不提早讓幼童執筆寫字」、「近距離用眼30-40分鐘就讓他休息10分鐘」、「放學後不要讓幼童看電視」則實踐程度較差。 四、學齡前幼童每日近距離用眼時數平均為213分鐘、戶外活動時數為79.5分鐘、睡眠時數為9.4小時。近距離用眼時數最多的項目是看電視,平均每日76分鐘、其次是讀書寫字,平均每日65分鐘。 五、學齡前幼童近視發生與「年齡」、「父母任一方有近視」、「家庭社經地位」、「近距離用眼時數」有顯著關係;其中「年齡」、「家庭社經地位」、「父母任一方有無近視」、「近距離用眼時數」為主要預測變項,表示年齡越大者、父母任一方有近視者、家庭社經地位越低者、近距離用眼時數越多者,容易發生近視。父母任一方有近視者發生近視約為父母無近視者的4倍。 六、學齡前幼童視力近視化與「年齡」、「家庭社經地位」、「近距離用眼時數」有顯著關係。其基本變項、家長防治幼童近視之行為、個人用眼行為等變項能有效預測視力近視化現象,並解釋視力近視化總變異量之8.5%,其中「家庭社經地位」、「父母任一方有無近視」及「近距離用眼時數」為主要預測變項,顯示學齡前幼童的象家庭社經地位越低者、父母任一方有近視者及近距離用眼時數越多者,其視力近視化情形越為嚴重。 結論與建議:近視一旦發生其度數比非近視者容易惡化,而影響近視發生與近視化之因素與近距離用眼時數關係密切,建議教育與衛生主管單位應加強規劃多元化之課後活動,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並應進行近視防治縱貫性研究,監測近視發生與惡化之危險因子,對學齡前兒童施行特殊保護措施,預防早發性近視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