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老年人咀嚼能力及營養狀態與認知功能之橫斷性研究(2022) 蔡易芷; TSAI, Yi-Chih目的:認知障礙是高齡者中最常見的老年症候群之一,它可能與許多因素有關,而營養狀態不良與咀嚼能力差可能與高齡者認知障礙有關,但目前尚不清楚之間的關聯。故本研究旨在調查高齡者的營養狀態和咀嚼能力與認知功能之關聯性。 參與者和研究方法: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設計,於 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間於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蒐集資料。招募標準為 65 歲或以上高齡 者至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門診就醫或者曾參與過老人健檢者。本研究運 用迷你營養評估-簡表來衡量營養不良的風險,單題項之問題詢問受試者 的主觀咀嚼能力,簡易智能檢查評估認知功能。統計方法包括獨立樣本 t 檢定、卡方檢驗以及二元邏輯斯回歸。 結果: 本研究共計 256 名高齡者納入分析(平均年齡:80.6±7.1 歲;53.9% 女性)。在調整潛在干擾因子後,無營養不良風險或咀嚼能力良好的高齡 者與認知障礙風險沒有顯著的關聯性。在合併營養狀態與咀嚼能力後,亦 與認知障礙風險沒有顯著的關聯性。 結論:在此樣本中發現,營養狀態、咀嚼能力的好壞皆與認知功能風險無 任何顯之關聯性。未來研究可增加更多咀嚼能力之客觀測量方式,以更加 了解營養狀態及咀嚼能力與認知功能的關聯性。 關鍵詞:營養不良、咀嚼不良、認知障礙、高齡者、臺灣Item 高齡者靜態行為型態與老年憂鬱症狀之關聯性研究(2022) 蕭綺; Hsiao, Chi研究目的:老年憂鬱症狀是老年症候群中最常見的疾病症狀,它可能與許多行為因素有關,而靜態行為可能是其中一項行為因素,但目前尚不清楚靜態行為與老年憂鬱症狀間的關聯。此外,鮮少研究關注整體靜態行為型態(總靜態行為時間、靜態行為回合及靜態行為中斷)與老年憂鬱症狀之關係。故本研究旨在調查高齡者的靜態行為型態與老年憂鬱症狀之關聯性。研究方法: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設計,於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於某醫學中心門診部進行資料蒐集。參與者年齡皆為65 歲 (含) 以上,能獨立行走,且無認知功能風險的社區高齡者。本研究使用三軸加速度計連續 7 天蒐集靜態行為型態之數據,老年憂鬱症狀則是透過 15 項老年憂鬱量表 (15-item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15) 進行量測。本研究運用二元邏吉斯迴歸模型檢驗「總靜態行為時間」與GDS-15 分數之間的關聯;再利用多元線性迴歸模型檢驗「靜態行為回合次數 (30分鐘/回合)」、「中斷靜態行為的頻率」和GDS-15分數之關係。研究結果:本研究共計167名臺灣高齡者納入分析 (平均年齡:80.2±7.0 歲;50.9%為男性;15.6% 有老年憂鬱症狀風險)。在調整潛在干擾因子後,每日總靜態行為時間高於9小時的高齡者與老年憂鬱症狀並無存在顯著性相關,靜態行為回合次數 (30分鐘/回合) 和中斷靜態行為的頻率與老年憂鬱症狀均無任何顯著性相關。研究結論:本研究發現,對本研究樣本而言,整體靜態行為型態 (總靜態行為時間、靜態行為回合次數 (30分鐘/回合) 及中斷靜態行為的頻率)與老年憂鬱症狀並無存在顯著性相關。建議未來研究可同步使用客觀測量儀器與自陳式靜態行為問卷進行評估,如此才能明確得知客觀數據及主觀資料的心智功能主動或被動形式之靜態行為 (如看書、看電視),進而更能完整釐清靜態行為型態對於老年憂鬱症狀之關聯性。Item 青春期學生社會支持、運動自我效能與身體活動改變之縱貫性研究(2013) 徐若涵; Jo-Han Hsu本研究主要以縱貫性研究的方式,探討青春期學生社會支持、運動 自我效能與身體活動改變之關係及其預測力。本研究以五專一、二年級 之學生為研究對象,按分層比例隨機抽樣,以問卷方式進行資料收集, 共發出三次問卷,有效樣本為 515 分,回收率為 78.0%。資料分析採描述 性統計、成對樣本 t 檢定、卡方檢定、區別分析、邏輯式迴歸分析及一般 線性模式。結果發現:男生佔 17.0%,女生佔 83.0%,一年級學生佔 55.1%, 二年級學生佔 44.9%;本研究樣本與流失樣本在性別上無顯著差異,年級 則有顯著差異,二年級學生流失人數高於一年級流失人數。達到三次規 律運動者分別為 36.1%;運動自我效能和運動社會支持可以顯著區別身體 活動改變;年級、一般社會支持及運動自我效能可以預測三次有規律運 動;第一次施測之運動自我效能可以顯著預測第三次施測時的身體活動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