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中職吸菸學生戒菸行為改變階段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八所高中職為例(2010) 林雅婷; Lin Ya-Ting本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討高中職吸菸學生戒菸行為改變階段與其相關因素。立意選取臺北縣市八所高中、高職學校,以學校提供之吸菸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為130人。資料整理後以SPSS17.0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果敘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戒菸行為改變階段方面,以從未考慮戒菸者(無意圖期)較多(42.3%)、其次為考慮戒菸(含意圖期和準備期)(40.0%)、已採取戒菸者為最少(含行動期和維持期)(17.7%)。 二、研究對象的戒菸行為改變階段與社會人口學變項、吸菸情形、及戒菸保護因子有顯著相關。母親教育程度愈低、父母婚姻狀況為單親、尼古丁依賴程度愈低、拒菸態度愈正向、吸菸危險知覺愈高、使用戒菸技巧數目愈多、戒菸自我效能較高、較少要好朋友吸菸、及朋友吸菸態度為不同意者,愈傾向考慮戒菸或已採取戒菸。 三、社會人口學變項、吸菸情形、戒菸經驗、戒菸保護因子可顯著預測青少年戒菸行為改變階段,戒菸行為改變階段以「考慮戒菸」與「從未考慮戒菸」(參照組)來看,並沒有變項顯著預測戒菸行為改變階段;但就「已採取戒菸」與「從未考慮戒菸」(參照組)來看,「母親教育程度」、及「戒菸自我效能」為預測戒菸行為改變階段的重要變項,亦即研究對象的母親教育程度較低、及戒菸自我效能愈高者,愈傾向於已採取戒菸。 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相關單位在規劃戒菸教育時,可著重於拒菸態度、吸菸危險知覺、戒菸技巧、及戒菸自我效能,設計戒菸教材,並且建立輔導機制,達到戒菸行為改變的成效。Item 台灣婦女產後回復吸菸行為影響因素與戒菸專線諮詢效果之探討(2016) 林陳立; Lin, Chen-Li戒菸對婦女本身和嬰兒的健康都有助益,但國外系統性的研究指出,七成以上在懷孕期戒菸的婦女,會在生產後回復吸菸,其原因很廣泛,並且少有介入計畫被證明有防止效果,目前國內還沒有相關的介入研究。本論文乃評估戒菸專線模式,對於預防產後婦女回復吸菸的成效,並且以所蒐集的資料探討其相關的影響因素。 本論文乃前瞻性之世代研究並採用真實驗設計,於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間,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有72位符合條件產婦自願加入研究,並以呼氣一氧化碳濃度測量確認其戒菸狀態,對照組僅接受一般衛教指導者,而實驗組則再接受了戒菸專線的電話諮商,評量工具為自行建構之問卷、尼古丁成癮量表及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在產後一周內先接受前測,產後兩個月再進行後測,我們共有23位產婦完成戒菸專線介入,68位完成產後六個月的電話追蹤及採用卡方、t檢定及羅吉斯回歸來分析資料。 結果顯示回復吸菸率在產後三個月時為36.8%,並且有較低回復吸菸機率的因素包括只有一個小孩(機率比[OR] = 0.01,95%信賴區間CI= <0.01-0.42,p = 0.016)、過去有戒菸經驗(OR = 0.03,95% CI = <0.01-0.57,p= 0.019)及產後知覺行為控制較好(OR = 0.99,95% CI = 0.98-1.00,p = 0.021)。產後六個月時的回復吸菸率為42.6%,並且有較低回復吸菸機率的因素包括只有一個小孩(OR = 0.04,95% CI =<0.01-0.54,p = 0.015)、過去有戒菸經驗(OR = 0.09,95% CI = 0.01-0.84,p = 0.035) 及產後知覺行為控制較好 (OR = 0.99,95% CI = 0.98-1.00,p = 0.025),另外菸齡長則較易回復(OR = 1.29,95% CI = 1.04-1.58,p = 0.018),其他因素則未達到顯著差異。戒菸專線對回復吸菸率、態度、主觀規範和產後憂鬱程度等並無顯著的改變,但對知覺行為控制有正面的影響(p=0.032)。 本論文的結論是影響婦女在產後回復吸菸的因素中,以過去的戒菸經驗、胎次和知覺行為控制較為顯著,戒菸專線雖然能提高產婦的行為控制程度,但仍不足以影響其行為,建議未來可以在孕期納入回復吸菸的風險評估機制,並強化行為控制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