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學生學校午餐後潔牙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以桃園縣某國中為例(2013) 賴育群; Yu-Chun Lai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運用健康信念模式與自我效能理論來探討國中生學校午餐後潔牙行為現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母群體為101學年度就讀於桃園縣某國中之全體學生,以分層集束抽樣法,於三個年級中各抽出四個班為樣本,進行自填式問卷施測,共得有效樣本391人,研究之重要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大多數過去都曾有過齲齒的經驗,佔82.1%。而由於剛換恆牙,所以大多數人目前尚無罹患齲齒(80.8%)。 二、 研究對象之「自覺齲齒罹患性」、「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利益性」、「自覺齲齒嚴重性」認知偏中上程度;「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認知偏中下程度。 三、 研究對象接觸過之「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狀況偏低,以「我曾經因為牙齒相關問題,去看過牙醫」的比率最高(88.5%),「學校(國中)的同學曾提醒我要進行餐後潔牙行為」的比率最低(5.1%),且母親提醒的比例高於父親。 四、 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餐後潔牙行為意圖」程度屬中間偏低。 五、 女生的「自覺齲齒嚴重性」認知高於男生;過去有齲齒經驗的研究對象其「自覺齲齒罹患性」認知與「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認知均高於過去無齲齒經驗的研究對象;現在有齲齒的研究對象其「自覺齲齒罹患性」認知高於現在無齲齒的研究對象。 六、 「性別」、「過去齲齒經驗」、「自覺齲齒罹患性認知」、「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利益性認知」、「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認知」、「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與餐後潔牙行為意圖有顯著預測力,此七項變項對於餐後潔牙行為意圖變異量之解釋力為29.3%。Item 臺北市大安區某國中學生餐後潔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健康信念模式之應用(2009) 王清雅; Ching-Ya Wang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臺北市大安區某國中學生餐後潔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母群體為臺北市大安區某國中學生共1705名,以系統抽樣方式進行抽樣,並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的蒐集,共得有效樣本347份。並得結論及建議如下: 一、研究對象自覺齲齒威脅性屬中度程度,其中約一半以上的人自覺會罹患齲 齒,而自覺齲齒嚴重性則屬於「嚴重」。整體而言,研究對象性別為女生 、學業總成績越好、齲齒知識越佳、齲齒經驗越多、行動線索越多者,其 自覺齲齒威脅性就越高。而研究對象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可能性得分為「正 數」,表示研究對象認為執行自覺餐後潔牙行為之「利益」大於「障礙」 ,但得分偏低。整體而言,研究對象中行動線索越多者(尤其是外部線索 ),其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可能性越高。 二、研究對象餐後潔牙行動線索來源尚佳,因研究對象學校推行牙菌斑檢測活 動,本研究對象之外部線索訊息來源以「曾做過牙菌斑檢測」為最多;內 部線索訊息來源以「曾經因為牙齒相關問題而去看牙醫」為最多。整體而 言,研究對象自覺齲齒威脅性越高、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可能性越高者,其 獲取餐後潔牙行動線索越多。 三、研究對象餐後潔牙自我效能較傾向「不確定」,屬中等程度。整體而言, 大多數研究對象進行餐後潔牙自我效能大部份都是在家中,在學校進行餐 後潔牙自我效能反而不高。此外,不管在家中或學校其他情境(如吃點心 、外食、郊遊等),會進行餐後潔牙自我效能都偏低。 四、研究對象餐後潔牙行為較傾向「有時如此」。整體而言,潔牙行為以睡前 為最多,其次為早上起床。此外,不管在家中或學校任何情境,都沒有使 用牙線的習慣。以基本變項、餐後潔牙健康信念、餐後潔牙行動線索及餐 後潔牙自我效能等變項因素一起來預測研究對象餐後潔牙行為時,可解釋 其總變異量的43.1%。研究對象餐後潔牙行為的主要預測變項為「性別」 、「齲齒經驗」、「自覺齲齒威脅性(含自覺齲齒罹患性及自覺齲齒嚴重 性)」、「內部線索」及「餐後潔牙自我效能」能有意義的預測研究對象 採取餐後潔牙行為,且以「性別」及「自覺齲齒嚴重性」最具影響力。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未來進行餐後潔牙行為衛生教育介入之建議與改進方針,提高研究對象餐後潔牙行為,以避免齲齒所導致之口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