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對國中生效果研究(2024) 應昀庭; Ying, Yun-Ting本研究旨在探討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對國中生五正效能(正向情緒、正向參與、正向關係、正向意義、正向成就)、四樂行為 (樂動、樂活、樂食、樂眠)、心理健康情形之效果。以準實驗研究設計,選取新北市某國民中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249人,實驗組128 人、對照組121人。在2024年,實驗組進行前後測及接受結合桌遊之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課程,為期三週共135分鐘,對照組僅實施前後測問卷測量。研究利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進行教育介入成效分析,另透過焦點團體訪談法、課程學習單與五正四樂行為實踐記錄來分析過程評量。研究結果發現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後,能顯著提升國中生整體之五正效能及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對於四樂行為的改善未達顯著差異。學生表示教育介入能幫助理解正向心理健康與五正四樂的概念,及學習促進正向心理健康的方法,課程不僅有趣也收穫良多。並有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多種方式來實踐五正四樂,以提升正向心理健康。本研究建議學校結合校本課程,發展跨領域的正向心理健康教學活動,推動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課程,增強學生五正四樂行為實踐,以提升學生正向心理健康。Item 細懸浮微粒(PM2.5)防治動畫教育介入研究-以臺北市某高中為例(2020) 邱莉菱; QIU, Li-Ling本研究旨在探討針對高中生所發展之細懸浮微粒(PM2.5)防治動畫教育介入課程,對於高中生之PM2.5防治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PM2.5防治自我效能及PM2.5防治行為意圖之影響,並瞭解該課程之介入成效。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臺北市某所國立高中之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人數為106位,對照組人數為114位,共計220位學生,其中僅針對實驗組進行PM2.5防治動畫教育介入。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一、介入前,研究對象之PM2.5防治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PM2.5防治自我效能與PM2.5防治行為意圖,皆有中上程度之表現。 二、介入後,實驗組在PM2.5防治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PM2.5防治自我效能與PM2.5防治行為意圖上皆有顯著提升,且顯著高於對照組;而對照組僅在PM2.5防治知識與環境敏感度上有顯著提升。 三、介入前與介入後, PM2.5防治行為意圖與PM2.5防治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及PM2.5防治自我效能間,皆達顯著正相關。 四、介入後,PM2.5防治態度及PM2.5防治自我效能可解釋PM2.5防治行為意圖之預測力為84.6%,其中又以PM2.5防治自我效能最具影響力。Item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效果研究(2017) 黃雅玲; Huang, Ya-Ling本研究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發展「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目的在瞭解實施教育介入後對國小學生行動科技使用安全的認知、風險感知、自我效能與行動科技使用安全的行為意向之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於2017年以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接受四個單元40分鐘的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課程,對照組則為例行教學介入,共完成有效問卷277人(實驗組126人,對照組151人)。以延伸平行過程模型 (Extended Parallel Process Model, EPPM) 為理論基礎,分析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對學生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可以顯著提升學生行動科技使用安全的認知及風險感知。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學校可推動行動科技使用安全教育介入,以提升學生行動科技使用安全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