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518
  • Item
    國中學生用藥素養教育介入成效研究
    (2019) 許嘉芬; Hsu, Chia-Fen
    本研究發展國中學生用藥素養教育課程,並評價教育介入對國中學生用藥知識、用藥態度、用藥效能、用藥素養之影響。採準實驗設計,以新北市某國中三年級學生共約450人為研究對象,實驗組約246人,對照組約204人。研究於108年2月至4月進行,實驗組進行前後測及2堂共90分鐘用藥素養教育課程教學,分別為「單元一:生活藥加分」、「單元二:我藥放好」,對照組只進行前後測,並利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經由用藥素養教育課程教學介入後,能顯著提升學生用藥知識、態度、效能、素養。受試學生表示在遊戲中學習用藥知識是有趣的,願意將所學實際運用於生活中。建議未來可將此教材納入用藥教育課程中,提升學生用藥素養。
  • Item
    不同戒菸服務模式之成效及戒菸成功相關因子之研究-以某無菸醫院為例
    (2019) 黃偉新; Huang, Wei-Hsin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醫院所提供的各種戒菸服務民眾參與的情況,嘗試瞭解不同戒菸服務模式的成效及戒菸成功的相關因子。研究對象為在2017年參與某醫學中心戒菸服務的民眾,共計773名吸菸者。戒菸服務模式分類為四組:門診戒菸治療組、門診戒菸結合戒菸衛教組、醫院戒菸活動組、職場戒菸組,比較四組戒菸服務模式參與民眾的特性、戒菸成功率、服務效率及戒菸成功的相關因子。 結果發現四組戒菸服務模式參民眾的特性有所差異,醫院戒菸活動組可以吸引年紀較大、成癮度較低吸菸者嘗試戒菸。另主動戒菸服務模式如醫院戒菸活動組與職場戒菸組較門診戒菸組呈現更具服務效率,然各組戒菸成功率並無顯著差異。此外,影響戒菸成功的因素包括:吸菸者每日吸菸支數、成癮度、一氧化碳呼氣值、戒必適戒菸藥物使用、戒菸門診次數等。在控制其他因素後,吸菸者參與超過一次的戒菸門診與使用戒必適藥物較可能戒菸成功。 本研究建議醫院提供主動戒菸服務深入社區與職場,以協助更多民眾踏出戒菸的第一步。醫師可依吸菸者的特性提供諮商,考慮使用成功率較高的藥物,並鼓勵民眾多回診以提高戒菸成功率。
  • Item
    家長人口學變項、近視防治行為與學童近視之關聯性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
    (2019) 陳怡茹; CHEN, I-Ju
    近年來台灣學童近視率逐年攀升,過去少有家長人口學變項、近視防治行為與學童近視之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之目的為 (1) 調查國小學童近視之現况。(2) 瞭解家長人口學變項與學童近視之關聯性。(3) 探討家長近視防治行為與學童近視之關聯性。 本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三、四年級的家長為研究對象,於2019年5 月至7月間利用問卷調查,共取得229份有效樣本,並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性樣本T檢定、二元邏輯斯迴歸進行統計分析數據。 研究結果發現: 一、學童有近視者佔46.7%,沒有近視佔53.3%。 二、長人口學變項「性別」,女性族群的學童近視風險勝算比是男性族群的0.49倍(95%CI=0.26-0.91);「母親近視與否」變項,母親沒近視的近視風險勝算比是母親有近視的0.25倍(95%CI=0.26-0.91)。 三、家長較常「提醒孩子,看電視或閱讀書籍時,不可躺著或趴者,以避免眼睛疲勞」以及「會要求孩子,讀書寫字應保持正確姿勢」,其小孩有較高的近視風險。 本研究結果顯示,母親近視與學童的近視風險有正向的關聯性;然而,不同於本研究之假設,家長較常進行近視防治行為似乎也與學童近視風險具有正相關,因此,未來研究需要更進一步的確認家長近視防治行為與學童近視之間的因果關係。
  • Item
    融入概念構圖法之健康教育教學模組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珍惜急診資源議題為例
    (2019) 簡彰蔚; Jian, Jang-Wei
      基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強調素養導向健康教育的主流,依據轉型課室教學的實務立場而言,改變教學方法最能事半功倍,其中概念構圖法因能融入並整合學習者的學習結構,被許多研究證實有效提升教學成效,但運用在健康教育教學上並不多見,而國小階段正是形塑健康行為的重要時期,故本研究選取國小學生為對象,以珍惜急診資源議題為例,設計概念構圖教學法之創新教學模組進行介入,藉以評估其在健康教育教學之成效。   本文採準實驗研究設計,實驗組接受概念構圖法教學模組介入,對照組則接受傳統講述課程介入。選取新北市某兩所國民小學(相鄰約1公里)的全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分作一校實驗組、一校對照組並實施前後測的方式進行。參與施測的實驗組共96名學生,對照組共108名學生,回收問卷以SPSS 22.0中文版進行資料處理。   研究結果顯示:一、學生對珍惜急診資源的認知,實驗組調整後平均數.927,對照組則為.829,實驗組提升的認知成效優於對照組;二、學生對珍惜急診資源的態度,實驗組調整後平均數4.678,對照組則為4.205,實驗組提升的態度成效優於對照組;三、學生對珍惜急診資源的自我效能,實驗組調整後平均數4.543,對照組則為3.855,實驗組提升的自我效能成效優於對照組。   整體而言,概念構圖法提升珍惜急診資源的認知、態度、自我效能的學習成效皆優於傳統講述法,建議未來健康教育能採用此教學法,藉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並規劃教師增能課程,融入其他健康議題,以符應素養導向的健康教育主流。
  • Item
    國民中小學學校護理人員繼續教育介入在專業核心素養之效果研究
    (2019) 楊靜昀; Yang, Ching-Yun
    提升專業素養有助於勝任實務工作,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繼續教育介入對學校護理人員專業核心素養健康照護、管理、溝通協調及合作、創新與研究、自我成長之成效。採準實驗雙組重複設計,實驗組86人,接受6小時的「專業核心素養繼續教育計畫」課程及網路平台3個月資源學習,對照組86人則未提供任何教育介入。於介入前,兩組皆實施前測,作為學習評量之基礎。教育介入完成後立即實施後測,以了解教育介入之立即性效果,並於三個月後進行後後測,以了解延宕效果。資料之統計與分析以SPSS23.00中文版進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人數、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與分析性統計(卡方檢定、廣義估計方程式分析)。在進行廣義估計方程式分析,以健康照護、管理、溝通協調及合作、創新與研究、自我成長為依變項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立即效果方面,實驗組在專業核心素養健康照護、管理、溝通協調及合作、創新與研究、自我成長方面明顯優於對照組,即繼續教育在學校護理人員改善專業核心素養健康照護、管理、溝通協調及合作、創新與研究、自我成長方面具有立即的效果;但是延宕效果只有知識及自我成長有顯著差異。 依據結果,建議教育、衛生主管單位與學校護理專業團體規劃學校護理人員專業素養繼續教育及工具發展,提昇學校衛生護理專業能力,帶動對師生照護的新視野。
  • Item
    利用健康資料庫探索疾病的發展歷程:以大腸直腸癌全人口病例對照研究為例
    (2019) 何錚琳; HE, ZHENGLIN
    研究目的:使用健康資料庫作為研究工具已成為一種趨勢,且具有很大的潛力。近年來,大腸直腸癌一直是主要的健康問題,其疾病的發展歷程尚未清楚。因此,本文利用健康資料庫探索與大腸直腸癌相關的過往疾病以及發展歷程。 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以及重大傷病證明明細檔的資料庫進行病例對照研究。研究納入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31,380位年齡在50歲或以上患有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再根據性別,年齡,居住地區和保險費進行配對,納入31,380位非癌症病患為對照組。研究設定病患的第一次大腸直腸癌的診斷日期為研究基準日,篩選研究基準日前的過去疾病。除了分析全部疾病外,另進行病例組人數大於對照組人數的分析。病例組與對照組的人口統計學特徵使用卡方檢定或t檢定進行分析。相關疾病首先使用單變數條件邏吉斯回歸模型進行分析,並採用偽發現率(False discovery rate, FDR)的方法調整p值以避免誤判。再使用逐步篩選法進行分析,找到具有顯著相關的疾病。最後,對研究基準日4年以前的相關疾病進行路徑分析,以瞭解研究基準日4年前的疾病與大腸直腸癌之間的關係網絡。 研究結果:研究基準日4年前有8種疾病與大腸直腸癌有顯著相關,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痔瘡、腹部和骨盆症狀、創傷、腸道疾病、胃腸道出血和慢性肝病。根據路徑分析,糖尿病是大腸直腸癌疾病發生歷程的源頭節點。 結論:本研究使用健康資料庫並提出一個新的程序進行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前人研究相符。此外,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全面的結果來進行解釋大腸直腸癌的過往疾病。 以大腸直腸癌為例,本研究證實了所使用的分析程序可展示大腸直腸癌的可能疾病病因,這一分析程序可能也用於其他癌症的研究,特別是發病機制未明確的疾病。
  • Item
    以名義團體技術探討高中職學生戒菸困難與支持需求之看法
    (2019) 周藝君; Chou, Yi-Chun
    背景:高中職學生戒菸成功率偏低,因此,必須找出戒菸的困難與需求支持,提供未來相關策略擬定之參考,增加戒菸率。 目的:本研究為探討高中職學生戒菸困難的看法及需求支持之影響因素。 方法:本研究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三所高中職學校在學且過去六個月內有吸菸行為的學生,共計50名,採取自填式問卷,透過名義團體的方式了解參與者對於戒菸困難與需求支持的看法;同時採用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分析參與者的學制(高中vs 高職 )、開始吸菸年齡(高中職以前vs 高中職之後 )、每日吸菸量(每日吸菸量≦10支vs每日吸菸量≧11支)、尼古丁成癮程度(輕度 vs 中度以上)在戒菸困難與需求支持之看法的相關性。 結果:名義團體技術重要性排序顯示,學制組、開始吸菸年齡組、每日吸菸量組及尼古丁成癮程度組皆覺得「面臨壓力」是抗拒吸菸誘惑項目最困難的部分,其壓力源來自課業學習挫折、考試成績低落及長期不被家人與師長信任;「我的家人反對高中職學生吸菸,但是自己卻吸菸」是家人同儕的態度項目最困難的部分,原因為吸菸青少年對「家長要求孩子戒菸,自己吸菸卻不願意戒菸」之言行不一致的態度感到反感而不願意戒菸;「一起吸菸作樂」是同儕團體壓力項目最困難的部分,原因為吸菸青少年為了維持與吸菸同伴的友誼而不願意戒菸;「聽我訴說戒菸的困難」是最重要的情緒性支持,原因為吸菸青少年認為家人朋友能傾聽自己戒菸的困難,可以增強自己持續戒菸意願;「提供口香糖嚼食」是最重要的工具性支持,原因為吸菸青少年認為嚼食口香糖是最有效的戒菸工具;「信任的人給我建議」是最重要的訊息性支持,原因為吸菸青少年認為透過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就能成功戒菸;「尼古丁戒斷症狀是暫時,而且是可以克服的」是最重要的評價性支持,原因為吸菸青少年認為只要克服尼古丁戒菸症狀就不會想抽菸;此外,不論是以學制、開始吸菸年齡及每日吸菸量來看,這些參與者皆覺得防止復抽項目最困難的部分是「出現想吸菸的念頭」;而尼古丁成癮輕度與中度以上參與者則表示,防止復抽項目最困難的部分是「出現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原因為戒菸會讓吸菸青少年出現焦慮不安的戒斷症狀,因此想以吸菸方式來緩解。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分析結果顯示,不論是高中或高職學制、開始吸菸年齡先後、每日吸菸量多寡及尼古丁成癮輕中度來看,其團體壓力與訊息性支持皆達到顯著相關。 結論:結果發現,即使參與者之學制、開始吸菸年齡、每日吸菸量、尼古丁成癮程度不同,但在同儕團體壓力及訊息性支持之看法是相似的,本研究之結果建議可作為未來推動高中職菸害防制計畫之參考。
  • Item
    應用文字探勘技術探討戒菸學生之經驗
    (2019) 汪憶湘; Wang, Yi-Hsiang
    目的:為探討有吸菸的高中職在學學生關於其戒菸經驗,並進一步瞭解是否有其他隱含的資訊尚未被發掘,透過應用文字探勘技術進行探討戒菸經驗,並比較高、低成癮組之高頻詞彙的異同。方法:本研究先藉由吸菸學生描述個人戒菸的經驗、感受及想法,透過訪談調查瞭解其戒菸經驗,而後運用文字探勘進行探討,共有60份文本資料,將其分為高成癮及低成癮組後,分別進行高頻詞彙、文字雲及其相關詞彙的探討。結果:尼古丁成癮群集分組方面,研究受訪60位有戒菸經驗的學生,在吸菸多久_(月)、吸菸量_(支/天)與尼古丁成癮總分方面高成癮都高於低成癮組,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在社會支持性總分、工具性、資訊性及評價性方面,低成癮組都高於高成癮組,達明顯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在戒菸經驗的文字雲部分,取詞頻前30個繪圖成文字雲,並將其高頻詞彙進行屬性歸納,而高成癮組獨有與健康方面有關的高頻詞彙居多,如「咳嗽」、「呼吸」及「尼古丁」等,其他方面如「忍耐」、「誘惑」、「意志力」等,情緒以負面為主如「壓力」等,低成癮組則以金錢詞彙居多,如「省錢」等;高、低成癮組之相關詞彙方面,高成癮組的相關詞彙仍與健康方面較為常見,如「很喘」、「二手菸」及「呼吸困難」等,其他方面則有「習慣」、「下意識」、「聚在一起」等詞彙,情緒方面仍以「壓力」及「暴躁」為主,而低成癮組仍以金錢相關詞彙為主,如「省錢」等,在健康方面則有「跑步」等詞彙,結論:本研究將質性訪談文本,以文字探勘量化的方式處理巨量資料的優勢,來探討戒菸經驗及行為,發現不管是在高頻詞彙或相關詞彙,高成癮組皆以健康方面的詞彙居多,低成癮組都是金錢方面的詞彙居多,兩組的情緒方面也都是負面的情緒詞彙,藉由本研究結果,期望能提供給研究戒菸經驗相關領域者,在文本資料處理上多一種選擇。
  • Item
    細懸浮微粒教學對大專生之知識、環境敏感度、態度與行為意圖的影響
    (2019) 周宜苹; Zhou, Yi-P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者所發展的「細懸浮微粒教學課程」對於大專生的「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以及「PM2.5防治行為意圖」之介入影響。本研究以臺灣北部某2所大學修課學生為施測對象,各選取某一門課作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對實驗組進行本研究發展之細懸浮微粒教學介課程。本研究採問卷調查,分別對實驗組、對照組進行前後測,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間的差異,以及課程教學介入之前後測的不同,並使用t檢定來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細懸浮微粒教學課程介入前,施測對象在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以及PM2.5防治行為意圖方面皆略高於中間值,表示施測對象針對上述變項均趨積極、正向。 二、細懸浮微粒教學課程介入後,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後測分數均高於前測分數,但未達顯著水準,只有實驗組在PM2.5知識方面有顯著提升。 三、實驗組在教學介入後的PM2.5知識顯著優於對照組,其餘皆未達顯著水準。
  • Item
    高中職生外食健康選擇素養之研究
    (2019) 王云千; Wang, Yun-Chien
    研究目的:發展高中職生的外食選擇素養量表和探討影響高中職生外食選擇素養的高中職生個人與家庭層面之可能因素。 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立意取樣抽取6所學校,用自填問卷方式調查,發出287份問卷,最後回收有效問卷為237份,回收率82.57%。資料處理方法包含以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來檢測因素結構與健康素養理論之適配性檢定,及以階層複迴歸(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去探討影響高中職生外食選擇素養的高中職生個人與家庭變項。 研究結果:經CFA檢測結果顯示測量模型適配度良好,外食選擇素養量表分三個構面:功能性、互動性及批判性;經階層複迴歸與高中職生外食選擇素養有顯著相關變項:健康狀況、體型滿意情形。 研究結論:高中職生的外食選擇素養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本研究亦支持健康狀況、體型滿意情形為外食選擇素養之顯著相關因子,期望能夠給教育單位、營養師和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者作一參考,增加其提出具體可執行之建議,以提升高中職生的外食選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