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8999
Browse
1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現況的批判與省思(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1-09-01) 卓俊伶體育與運動科學是一個以身體活動爲本質,跨學科與跨專業的學域,各學科研究所建構的知識體系,具有獨特性。本文以臺灣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爲範圍,提出國科會體育學專題研究計畫與兩個主要學術期刊的計量分析,發現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呈正面發展之現況,續之以批判思考方式,對體育學報與大專體育學刊已刊登論文,提出可資改善之處與建議。最後,對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的省思,提出:(一)考量以人與身體活動爲本的科學研究,有其個人知識與不易絕對客觀的限制;(二)建議採行實證手段,並且進行轉譯研究;與(三)遵守學術研究倫理規範的重要性。Item 青少女身體活動及其相關決定因素之探討(臺灣應用心理學會、應用心理研究雜誌社, 2009-06-01) 馮木蘭; 卓俊伶; 吳姿瑩Item 學齡前兒童身體活動課程與工作記憶(臺灣運動心理學會, 2008-05-01) 唐惠君; 柯天路; 卓俊伶; 洪聰敏Item 兒童身體活動量與同儕關係(臺灣運動心理學會, 2005-11-01) 陳鵬仁; 卓俊伶身體活動對兒童的健康與發展有其重要性。過去在兒童的身體活動與健康關係的研究,大多著重在生理方面,甚少探索兒童身體活動與其社會發展面向的關聯。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身體活動量與同儕關係及個人在團體中社會互動的關聯性,採用「國小學童身體活動量問卷」與「社交測量地位指數」的研究方法,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國小三年級某班28名學童(平均年齡10.7±0.8歲)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以皮爾遜積差相關法進行統計分析,並使用社會關係圖探討兒童在班級團體中的關係。結果發現:身體活動量與社會地位指數呈正相關(r=.42, p<.05),顯示兒童身體活動量愈高,在同儕間的社會地位愈高;而社會關係圖發現身體活動量高的兒童,相對地在班級團體中的關係也較好。Item 身體活動及其相關觀念釋義(國立成功大學體育室暨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 2005-01-01) 卓俊伶; 馮木蘭Item 青少年身體活動及其與人際影響、認知變項及和當時行為競爭需求之關聯分析(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01-07-01) 吳姿瑩; 卓俊伶; 馮木蘭本研究以健康促進模式為研究架構,目的在檢驗人際影響(社會支持、規範仿效)、特定行為認知(自我效能、知覺利益、知覺障礙)、和當時行為競爭的需求行為等各種變項與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相關性。本研究採結構式問卷進行橫斷式研究,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之Cronbach's α係數介於.83至91之間;以身體活動結果變項進行因素分析及關聯性考驗,結果顯示有良好的建構效度,因此,此研究所使用之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以方便取樣選取臺北市某兩所國中二年級學生為樣本進行調查,有效問卷共 969 份。 將所得的資料,以自變項中的中數為基準,高於中數列為高組,低於或等於中數列低組,以 t 考驗檢驗高組和低組之身體活動與自變項的關係,研究結果經分析討論後,發現:(一)有較多正面人際影響的青少年,其身體活動量高於獲得較少正面人際影響者;(二)對身體活動有高自我效能、高知覺利益和低知覺障礙的青少年比具有相反的認知者,更可能參與身體活動;和(三)和當時行為競爭需求變項與青少年身體活動沒有顯著相關。本研究建議:(一)特定行為認知與同儕影響對青少年身體活動參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未來規劃健身運動促進或體育課程時,可作為介入的重要變項;(二)父母除對這些青少年設定期望外,也應該做為青少年的身體活動和積極生活的模範並提供適當的鼓勵及幫助。Item 七位不同性別國中學生校園運動空間使用經驗之探究(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2013-12-01) 曾郁嫻; 程瑞福Item 問題導向學習介入護專生健康體適能教學計畫之成效(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15-06-01) 王文宜; 闕月清; 周建智; 吳志銘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學模式在護專生體育課實施健康體適能教學計畫對其體育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社會問題解決能力以及體適能認知之成效。透過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兩班護專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一班為實驗組(n = 47),另外一班為控制組(n = 45)。兩組學生分別接受12週,每週一次100分鐘的健康體適能教學計畫教學研究,實驗組學生接受PBL教學模式,控制組透過直接教學模式進行學習。透過「體育自我導向學習量表」、「社會問題解決量表」與「健康體適能認知測驗」等工具進行資料蒐集。獲得以下結果:一、實驗組學生在體育自我導向部分「喜愛學習」、「學習動機」、「創造學習」以及「體育自我導向學習總量表」皆優於控制組;在社會問題解決能力中「負向問題定向」、「衝動/粗心風格」、「逃避風格」以及「總量表」優於控制組;在健康體適能認知測驗之「健康體適能」、「有氧體適能」、「肌力/肌耐力體適能」、「身體組成比例」、「基本營養概念」等構面以及「總量表」達顯著差異。二、體育自我導向部分變項與健康體適能認知測驗有低度正相關。本研究結論為問題導向學習教學模式不僅對於自我導向能力有所提升外,對於社會問題解決能力與健康體適能認知皆能有所成效;體育自我導向部分變項與健康體適能認知測驗亦達正相關。建議未來或後續研究可關切該群體學生在身體適能與認知功能正向關係上與身體活動實踐力等方面之研究焦點。Item 國中肥胖學生體育課的身體活動參與經驗(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院, 2012-07-01) 蔡韶芹; 闕月清Item 美國推動學校運動與健康促進的手段--Let's Move in School(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13-12-01) 闕月清; 詹恩華青少年體位問題與健康發展是各國目前關注的議題,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 歐巴馬於2010 宣布一項國民健康方案─ “Let’s Move”,旨在降低青少年肥胖與鼓勵健康生活型態。“Let’s Move” 在學校透過「學校綜合身體活動方案」(Comprehensive 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增加身體活動時間與建立健康飲食習慣,以學校為基礎的推廣策略,結合社區資源和機會,提升學生身體活動量,讓學生達到每天至少有60 分鐘的身體活動,及培養終身運動的知識、技能和自信心。“Let’s Move” 實施至今,美國兒童肥胖率首度降低,顯示其推動的成效,值得各國借鏡。我國教育部也推動許多與身體活動相關的方案與計畫,欲改善學童健康體位問題。期盼未來能結合全民的力量,一起動起來,前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