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Now showing 1 - 20 of 1262
  • Item
    站立情境與知覺系統引致之登階高度環境賦使
    (中國心理學會, 2015-09-01) 黃嘉笙; 楊梓楣; 張智惠; 卓俊伶
    生態心理學的環境賦使旨在說明個體與環境之間的特定關係,其認為兩者的屬性具有相互參照的關聯性,此關係可透過身體尺度的概念加以描述。本研究基於生態手段,探討觸動覺與視覺導引登階動作的可能性,藉由改變個體站立高度,檢視知覺最大登階高度之環境賦使。24名成人被招募為實驗參與者,隨機分派至觸動覺與視覺評估兩組;參與者需評估能否以抬起單腳之動作攀登台階,其知覺判斷的方式有二:分別為視覺觀察與操作盲人手杖進行探索。實驗安排參與者站立於真實地板、高10 cm之升高地板、以及穿著高10 cm的積木鞋共三種情境。運用可調整高度之台階擷取參與者的知覺最大登階高度,並依據腿長計算登階高度之關鍵比值。實驗結果發現最大登階高度之環境賦使不受個體站立情境改變而影響其判斷,個體腿長與台階結構的關係會維持不變的特徵。儘管個體藉由不一樣的知覺系統判斷最大登階高度,不過在準確性與評估信心上無明顯不同,本研究之發現與知覺系統對等的觀點一致。以觸動覺系統探索登階高度的環境賦使,可能無法只參照個體腿長作解釋,未來研究可檢證如身體部位與器物屬性等影響因素,以更明確地探知登階動作的環境賦使。
  • Item
    練習過程與動作學習的挑戰點假說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5-03-01) 王重引; 卓俊伶
    學習者的練習過程決定動作學習效果,必須考量的因素有學習者技能水準與工作難度。挑戰點假說是一個概念性的架構,旨在說明此兩者間之交互作用,藉以產生最佳的動作學習。本文首先說明挑戰點假說之基本概念,進而提出其在先前與動作學習有關的回饋與練習研究發現及批判,最後提出未來研究方向與實務應用的可能性。冀希本文提出之觀點可以供給動作學習研究與體育教學之依據,使學習者在透過最適挑戰點的安排之下,促進動作學習效果。
  • Item
    動作學習過程的自我效能變化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6-03-01) 林逸; 卓俊伶
    在動作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是無法被直接觀察的內在心理歷程,過去探討練習安排及回饋實施的研究當中,大多著重探究實驗設計對於動作技能學習的影響,直到以學習者為主體的自我控制回饋議題出現之後,學習者的心理變項逐漸受重視,因此學習者自我效能的變化及其對動作學習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的瞭解。本文透過探討自我效能變項的動作學習相關研究,發現目前沒有探討動作學習過程的自我效能量表,並提出探討動作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效能議題及體育教師與運動教練在教學或訓練時提升學習者自我效能的建議。
  • Item
    適應身體活動之心理議題文獻分析
    (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 2015-09-01) 陳勇安; 闕月清; 卓俊伶
    本研究旨在探討適應身體活動期刊(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 APAQ)在心理議題的研究現況。蒐集1984-2012年共29年間,共73篇聚焦於失能者的實證性研究。研究方法採內容分析法,對研究時間、研究方法、研究主題及研究參與者進行編碼及分析,以瞭解期刊研究的發展方向。結果發現:(1)心理議題從2000年開始大幅成長;(2)研究方法以量化研究為主,共45篇;(3)研究主題以自我知覺的24篇占多數,態度/動機亦有21篇之多;(4)研究參與者則以肢體障礙為,共29篇。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研究上的建議。
  • Item
    學習多種動作技能的練習安排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4-12-01) 陳温旬; 卓俊伶
    適當的練習安排方式能夠使學習者更有效率的習得動作技能。在同時學習多種動作技能時,來自隨機練習的情境干擾效應以及自我控制練習所產生的自我調整機制,皆被發現為動作學習中的學習變項。本文將練習安排的探討分為以指導者與學習者為主體兩個面向,並就其執行過程、學習者動機、以及學習效益分別進行探討,最後提出體育教師與運動教練在練習安排上的建議。
  • Item
    摘要結果獲知的時近訊息有利於自我控制學習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16-03-01) 吳詩薇; 張至滿; 卓俊伶; 蔡銘仁
  • Item
    籃球罰球投籃準確性的前況效應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12-03-01) 梁嘉音; 卓俊伶
    本研究以第1罰投籃前例行動作視為「前況操作」,第2罰投籃亦同,而第1罰投籃出手結果則為第2罰投籃的「前況結果」,以此時間序列相關的變項為基礎,本研究旨在檢驗不同前況操作與前況結果對籃球罰球投籃準確性的影響。以大專院校籃球聯賽甲一級男子組晉級複、決賽的隊伍為觀察對象,依比賽影帶進行分析,蒐集比賽中發生2次罰球投籃之情況,記錄罰球投籃前所操作的例行動作時間與投籃結果,共計觀察9場賽事中之144次罰球,將第1罰的例行動作時間轉換成z分數,分為「短」、「中」和「長」三種不同前況操作例行動作時間,而以第1次投籃命中結果區分為「命中」與「未中」兩組,以辨識前況結果。對罰球時間變項觀察的評分者間與評分者內信度分別為r =.86以及r =.88。以獨立樣本t考驗和獨立樣本單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一、不同前況結果之後續罰球投籃準確性達顯著差異(p <.05),命中組投籃準確性高於無命中組;二、不同前況操作之籃球罰球投籃準確性未達顯著差異(p >.05)。本研究的結論為:一、前況結果會影響籃球罰球投籃準確性;二、前況操作不會影響籃球罰球投籃準確性。
  • Item
    口語摘要結果獲知在動作表現與學習的時近效應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14-03-01) 吳詩薇; 張至滿; 卓俊伶
    動作學習者重複練習一系列動作後,指導者如何透過回饋的實施與其對動作表現的主觀知覺,尚需釐清。本研究旨在探討口語摘要結果獲知的時近效應下,外在與內在訊息對動作表現與學習的影響。36名實驗參加者(21.1 ± 2.3歲)隨機分派至摘要結果獲知反序組、錯誤估計+摘要結果獲知反序組、或結果獲知100%組;實驗工作為自我配速直臂外展的線性移動工作。獲得期進行84次試作,10分鐘與24小時後各進行12次無KR的立即與延遲保留測驗。研究結果發現:一、獲得期方面:(一)絕對誤差值發現組別×區間的交互作用達顯著差異;(二)改變分數發現無顯著差異;二、保留測驗方面:(一)立即與延遲保留測驗發現三組在立即保留測驗的準確性未達顯著差異;而在錯誤估計值方面,錯誤估計與摘要結果獲知反序組顯著優於摘要結果獲知反序組與結果獲知100%組;(二)錯誤估計與摘要結果獲知反序組在延遲保留測驗的準確性與錯誤估計值皆顯著優於其它兩組。本研究結論:一、口語摘要結果獲知的時近效應下,動作表現的準確性受內在訊息與外在訊息的影響,進步情形則否;二、口語摘要結果獲知的時近效應下,內在訊息對動作學習的準確性和錯誤偵察有正面的影響;以及外在訊息對動作學習的準確性亦有正面的影響。
  • Item
    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現況的批判與省思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1-09-01) 卓俊伶
    體育與運動科學是一個以身體活動爲本質,跨學科與跨專業的學域,各學科研究所建構的知識體系,具有獨特性。本文以臺灣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爲範圍,提出國科會體育學專題研究計畫與兩個主要學術期刊的計量分析,發現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呈正面發展之現況,續之以批判思考方式,對體育學報與大專體育學刊已刊登論文,提出可資改善之處與建議。最後,對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的省思,提出:(一)考量以人與身體活動爲本的科學研究,有其個人知識與不易絕對客觀的限制;(二)建議採行實證手段,並且進行轉譯研究;與(三)遵守學術研究倫理規範的重要性。
  • Item
    部分錯誤參照有助於動作表現與學習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3-12-01) 郭安婕; 卓俊伶
    目的:比較全部與部分距離的錯誤參照機制,對空間性動作表現與學習的影響。方法:二十四名年輕成人隨機分派至全部距離參照組或部分距離引導組,以單手進行空間性移動工作。實驗參與者於60次的獲得期試作結束後,分別在10分鐘與24小時後,進行各12次試作的立即與延遲保留測驗。全部距離參照組由實驗者提供全部目標距離為錯誤參照,而部分距離引導組則提供錯誤距離訊息為錯誤參照;參與者進行自我評估後,以口語告知錯誤距離。本研究的依變項為:絕對誤差、錯誤估計值、和修正誤差值,分別進行2(組間)×6(區間)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其中區間為重複量數,和獨立樣本t考驗統計分析。結果:部分距離引導組的絕對誤差、錯誤估計值、和修正誤差值在獲得期與立即和延遲保留測驗中皆顯著小於全部距離參照組。結論:部分距離引導對於空間性動作的表現和學習皆有助益。
  • Item
    自我控制是否能促進老年人在變異練習的獲益?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3-06-01) 林靜兒; 卓俊伶
    目的:過去研究發現變異的練習情境並未對老年人的動作學習帶來較大的效益,因此本研究結合自我控制的概念與基模理論所演繹的練習變異性假說,旨在探討自我控制對老年人在變異練習動作表現與學習的影響。方法:將36位自願參加的女性老年人(平均年齡71.1 ± 4.5歲)隨機分派至自我控制-變異練習組、無自我控制-變異練習組或恆常練習組,依變項為絕對誤差值與變異誤差值,實驗工作為三段式N字型相對時宜的按鍵工作,經過獲得期90次的試作後,進行10分鐘與一天後各12次的立即與延遲保留測驗。結果:獲得期經3(組別)×9(區間)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其中區間為重複量數,以及最小平方法的事後比較發現,老年人在有無自我控制變異練習的絕對誤差值與變異誤差值未達統計顯著差異,但兩組變異練習的絕對誤差值均大於恆常練習組且達統計顯著差異。立即與延遲保留測驗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有無自我控制變異練習的絕對誤差值與變異誤差值未達統計顯著差異,但兩組變異練習的絕對誤差值在立即保留測驗中大於恆常練習組且達統計顯著差異。結論:老年人在變異練習情境的動作表現與學習不受自我控制影響。
  • Item
    漸增情境干擾結合漸退回饋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14-12-01) 王重引; 卓俊伶
    練習安排與外增回饋為影響動作學習的重要因素,過去研究發現漸增情境干擾與漸退回饋均為學習變項。然而,結合兩變項時是否更增進動作學習效果尚未釐清。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漸增情境干擾結合漸退回饋的動作學習附加效應。40名成年人隨機分派至隨機練習全部回饋、隨機練習漸退回饋、漸增情境干擾全部回饋或漸增情境干擾漸退回饋等四組。實驗工作為序列相對時宜按鍵動作,共計進行108次獲得期試作及24小時後的12次保留測驗試作。研究結果發現:一、在獲得期中,區間的絕對誤差值達顯著差異;二、在保留測驗中,漸增情境干擾漸退與全部回饋組間的絕對誤差值與總變異值無顯著差異;漸增情境干擾漸退回饋組與全部回饋組的絕對誤差值顯著小於隨機練習漸退與全部回饋組。本研究結論:漸增情境干擾練習結合漸退回饋無動作學習的附加效應。
  • Item
    抓取動作之手指數與身體尺度比率的年齡差異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0-12-01) 彭國威; 卓俊伶; 楊梓楣
  • Item
    摘要結果獲知的時間與順序安排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12-06-01) 吳詩薇; 張至滿; 卓俊伶
    摘要結果獲知(summary knowledge of results, SKR)是指完成預定練習次數後,才逐一告知先前數次試作結果之回饋。過去研究並未探究SKR內容中涉及動作記憶的時間與順序問題。本研究旨在探討SKR內容中與記憶有關的時間對動作表現與學習的影響。實驗一與實驗二各有36名大學生,實驗工作為準確性拋擲動作;兩個實驗皆於獲得期進行72次及保留測驗12次的試作,且獲得期的準確分數與實驗二的變異誤差(VE)值皆以3(組別)× 12(區間)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其中區間為重複量數;以單因子變異數考驗保留測驗的準確分數與改變分數。實驗一針對時間的遠近效應,檢驗個體對最後出現的動作記憶;參加者隨機分派至時近組、時遠組或無KR組;結果發現時近組準確分數在保留測驗顯著高於時遠組;而且時近組的改變分數在獲得期顯著高於時遠組。實驗二探討SKR內容的順序;參加者隨機分派至SKR正序組、反序組或KR100%組;結果發現SKR反序組的準確分數在保留測驗顯著高於SKR正序組與KR100%組;KR100% 組的VE值在獲得期顯著低於SKR反序組;而且SKR反序組的改變分數在獲得期顯著高於SKR正序組。本研究的結論是:一、提供動作記憶時間最近一次的結果,利於動作準確性的學習;二、動作表現結果提供的順序由最近至最遠的反序,雖然不利於穩定性,卻利於動作準確性的學習。因此,時近效應是SKR內容中,有利於動作學習的重要因素。
  • Item
    隙越動作之環境賦使知覺:準確度、預測因子與年齡效應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4-03-01) 黃嘉彬; 卓俊伶; 陳重佑; 楊梓楣
    目的:本研究以生態手段之直接知覺觀點,探討個體知覺與其行動的配連,並找尋不同年齡族群於判斷隙越距離與實際隙越距離之差異與預測因子。方法:實驗參與者為21名兒童、18名成人與19名老年人,經測量身高、眼高、腿長、腿部肌力與髖關節柔軟度後,進行隙越距離判斷測驗與實際隙越測驗,缺隙寬度為50公分至130公分。以3(年齡)×2(隙越情境)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不同年齡組與隙越距離之關係,並以逐步迴歸檢驗隙越距離是否與個體之因子有正相關。結果:(一)兒童族群與老年人族群之判斷隙越結果與實際隙越結果差距相較於成年人有顯著差異,兒童與老年人的判斷與實際隙越結果差異均較成年人大。(二)髖關節柔軟度和三族群實際隙越之結果呈顯著正相關,另外老年人之判斷隙越距離和眼高及腿長亦呈顯著正相關,實際隙越距離和判斷隙越距離以及腿部肌力也呈現顯著正相關。結論:(一)相較於成人,隙越動作的知覺-行動配連準確度在兒童與老年人時期較低。(二)髖關節柔軟度是兒童、成人以及老年人實際隙越距離之預測因子;眼高、腿長以及髖關節柔軟度亦是老年人判斷隙越距離之預測因子;判斷隙越距離以及腿部肌力也是老年人實際隙越距離之預測因子。
  • Item
    環境賦使知覺研究之實踐與展望
    (臺灣運動心理學會, 2013-05-01) 黃嘉笙; 卓俊伶; 楊梓楣
    環境賦使是生態心理學領域探討人類動作行為的重要議題之一,本文針對以生態觀點為主要研究手段,而且具代表性的期刊:Ecological Psychology,篩選1989-2012 年有關環境賦使知覺的實證性論文,經文獻回顧與分析,進而萃取環境賦使的研究典範、實驗設計、與重要發現,從反思的角度檢視過去研究的優劣之處,並且提出未來研究的方向。本文共篩選出43 篇環境賦使知覺的實證性研究,經逐篇分析內容後提出結語兩點:(一)環境賦使知覺在生態觀點研究中占有較高的比例,但是對理論基礎的解釋與辯證外,仍須提出更多的實驗證據,以達成對環境賦使概念的共識;(二)探討動作行為與環境賦使知覺,主要以視知覺做為檢核標的,其他像觸動覺與聽覺等知覺管道的研究仍有待拓展。在探討知覺動作發展或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研究中,多數以成年人為研究對象,且著重在單一個體的知覺,故探究老年人的知覺環境賦使,以及人際之間互動的議題都是未來值得發展的方向;環境賦使知覺已提出部份關於動作控制與動作發展的證據,然而在動作學習的課題方面較缺乏實證研究,若能整合知覺知悉的理論基礎持續發展,生態心理學將能更全面地解釋人類的動作行為。
  • Item
    促進女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策略
    (教育部, 2011-05-01) 范富強; 卓俊伶
  • Item
    水適能運動的概念與實務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9-06-01) 李麗晶; 卓俊伶
    水中體適能運動(簡稱水適能運動)(water or aquatic fitness),有別於游泳技巧採身體平行於水面,而是特意採非流線型的身體姿勢,製造拖曳阻力,產生足夠的運動強度以提升體適能,長期參與水適能運動不但可增進體適能,也可改善心理健康。然而,安全而且有效的水適能運動,有賴教學者充分利用水的特性,設計適合不同體能程度、族群及技能水準的學員。本文首先定義水適能運動,接著引證參與水適能運動的健康效益研究,提供水體適能運動教學要領,最後說明健康體適能訓練原則應用於水適能運動,以及運動處方的建議,包括心肺、肌肉適能、柔軟度及身體組成,並以一般大學生及健康成年人爲對象,提供一堂淺水水適能運動之課程範例。
  • Item
    自我調整在兒童動作模仿中的角色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8-12-01) 吳國誠; 卓俊伶; 楊梓楣
    動作模仿是有效獲得動作技能的方式之一,爲讓兒童有適應工作能力及產生動作持久性的改變,模仿中的自我調整是重要的影響要素。自我調整在兒童學習動作技能時,因發展程度與個別差異的不同,其模仿的歷程與結果皆會有所差異,因此,兒童在不同發展階段及個別差異下獲得動作技能的內在歷程,是值得被探討的議題。本文根據過去觀察學習的文獻,探討動作模仿中自我調整的文獻發現在發展效應、動作技能水準以及自我調整訓練是兒童獲得動作技能的影響要素,最後,提出教學策略提供動作教育者在體育教學時之應用。
  • Item
    青少女身體活動及其相關決定因素之探討
    (臺灣應用心理學會、應用心理研究雜誌社, 2009-06-01) 馮木蘭; 卓俊伶; 吳姿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