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899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9
  • Item
    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現況的批判與省思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1-09-01) 卓俊伶
    體育與運動科學是一個以身體活動爲本質,跨學科與跨專業的學域,各學科研究所建構的知識體系,具有獨特性。本文以臺灣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爲範圍,提出國科會體育學專題研究計畫與兩個主要學術期刊的計量分析,發現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呈正面發展之現況,續之以批判思考方式,對體育學報與大專體育學刊已刊登論文,提出可資改善之處與建議。最後,對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的省思,提出:(一)考量以人與身體活動爲本的科學研究,有其個人知識與不易絕對客觀的限制;(二)建議採行實證手段,並且進行轉譯研究;與(三)遵守學術研究倫理規範的重要性。
  • Item
    青少女身體活動及其相關決定因素之探討
    (臺灣應用心理學會、應用心理研究雜誌社, 2009-06-01) 馮木蘭; 卓俊伶; 吳姿瑩
  • Item
    學齡前兒童身體活動課程與工作記憶
    (臺灣運動心理學會, 2008-05-01) 唐惠君; 柯天路; 卓俊伶; 洪聰敏
  • Item
    身體活動和老人憂鬱症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8-06-01) 李麗晶; 卓俊伶
    世界衛生組織預估2020年時,憂鬱症將會躍居全球重大疾病第二名,臺灣老人的憂鬱症逐漸受到公共衛生、醫學及運動科學界的重視,有鑒於老人憂鬱症帶給社會醫療的龐大負擔,因此對老人憂鬱症的重視刻不容緩。活躍的生活型態可提昇身體活動量,減緩因老化引起的慢性疾病及許多心理上的負面想法,進而提昇老人的生活品質並降低社會醫療成本,所以有必要了解身體活動與老人憂鬱症的關係及影響。針對憂鬱老人的身體活動設計時,應考慮能融入心肺功能、肌力、柔軟、平衡及身心紓緩等要素的活動型態,活動頻率及持續時間則必須依照個人的健康及體能狀況採彈性及變化,另外,本文提出身體活動減緩憂鬱機制方面的建議爲:運動的同伴、指導員、場地、氣氛、社會支持等。
  • Item
    身體活動參與和身體自我概念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7-12-01) 劉建廷; 卓俊伶
  • Item
    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的性別差異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7-09-01) 陳忠勝; 卓俊伶
  • Item
    身體活動的效益、影響因素及其促進策略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6-09-01) 馮木蘭; 卓俊伶; 吳姿瑩
    從事身體活動可以促進個體生理、心理和社會人際的效益,因而,對於全人健康促進,身體活動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身體活動行為改變的每個過程,都涉及許多複雜因素。透過理論和模式對各變項間的解釋與預測,除了可以更瞭解身體活動的阻礙及促進因素外,並可將這些關鍵的中介變項,應用在身體活動行為改變的策略上。行為改變理論不僅對行為改變的階段和過程,提供重要線索,同時對行為改變介入活動的策略選擇,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本文除闡述身體活動效益及影響因素外,並依據行為改變模式,針對個人身體活動行為改變,提出認知和行為的策略。
  • Item
    國小學童下課時間身體活動及其促進方法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8-03-01) 陳門牽; 卓俊伶
    學校爲學童身體活動的重要推動機構,學童在校參與身體活動以體育課和下課時間為主,而下課時間比體育課提供學童更多從事身體活動的時間與機會,本文針對國內外下課時間身體活動相關研究做一探討,發現與建議如下:一、兒童下課身體活動類型與體育課程相似,體育課程應著重於可在下課時間練習的中度身體活動類型,並提高活動內容的趣味性與刺激性;二、每天上、下午應各安排一節較長的下課時間(約20分鐘),可提高學童下課參與身體活動的意願;三、學校應經常舉辦受學童喜愛的活動或競賽,教師並在下課前鼓勵學生到戶外練習此項活動技巧,且對認真參與的學童給予表揚;四、學校應在高樓層或科任教室附近增設室內活動空間,以增加學童參與身體活動機會。
  • Item
    美國政府對身體活動促進的觀點與作法
    (教育部體育署, 2005-03-01) 卓俊伶
  • Item
    兒童身體活動量與同儕關係
    (臺灣運動心理學會, 2005-11-01) 陳鵬仁; 卓俊伶
    身體活動對兒童的健康與發展有其重要性。過去在兒童的身體活動與健康關係的研究,大多著重在生理方面,甚少探索兒童身體活動與其社會發展面向的關聯。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身體活動量與同儕關係及個人在團體中社會互動的關聯性,採用「國小學童身體活動量問卷」與「社交測量地位指數」的研究方法,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國小三年級某班28名學童(平均年齡10.7±0.8歲)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以皮爾遜積差相關法進行統計分析,並使用社會關係圖探討兒童在班級團體中的關係。結果發現:身體活動量與社會地位指數呈正相關(r=.42, p<.05),顯示兒童身體活動量愈高,在同儕間的社會地位愈高;而社會關係圖發現身體活動量高的兒童,相對地在班級團體中的關係也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