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899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0
  • Item
    鉛球投擲臂之肌電圖分析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08-06-01) 彭賢德; 黃長福; 呂景義; 彭賢勝
    目的:探討不同重量鉛球(8、12、16磅)站立式投擲臂關節肌肉活動控制的機轉與模式。方法:以7位男性鉛球選手為研究對象,使用二台高速攝影機(125Hz)同步收集投擲動作影像資料,並與肌電系統(1,250Hz),同步收集資料。結果:投擲16磅鉛球時的前臂屈肌標準化積分肌電顯著大於投擲8磅鉛球時;投擲12磅鉛球時,前臂伸肌標準化積分肌電與投擲距離成顯著正相關(r=0.855);投擲16磅鉛球時,前鋸肌標準化積分肌電與投擲距離成顯著正相關(r=0.860)。結論:本研究揭示了鉛球投擲之關節肌肉作用控制的機轉,針對最後用力期發力之上臂肌群,教練選手應專注於鎖骨處胸大肌、胸骨處胸大肌、前、中三角肌及前臂屈、伸肌,執行鉛球投擲之投擲臂專項訓練,並且能注意拮抗肌的收縮,以有效地穩定投擲臂,充分發揮肌肉收縮的效率。
  • Item
    在不同情境下網球截擊之運動學分析
    (國立臺灣大學體育學室, 2009-09-01) 趙曉雯; 吳建志; 黃長福
    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台灣優秀男子網球選手對於不同球速以及不同送球角度截擊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研究方法:15位優秀男子網球選手參與本實驗,一部Prince TE38-11發球機在底線送出快速球(21.3 m/s)及慢速球(10.9 m/s)以及五種不同角度(右邊2 m、右邊1 m、中間0 m、左邊1 m、左邊2 m)。兩部Inline (250 Hz)同步收集3D的運動學資料,Kown 3D分析軟體用來分析計算運動學參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用來考驗在快、慢速中五種不同角度的差異。結果:一、快速球回擊的成功率在各個不同位置小於慢速球的成功率,而快速球截擊左邊2公尺及慢速球是右邊2公尺成功率最低。二、不管球速快慢當球直接送往中間時,受試者選擇正拍截擊的機率高於反拍截擊。結論:對快速或慢速球截擊而言,在五個不同位置球速沒有顯著差異、慢速球截擊比快速球有較高的成功率、當球直接送到球員身上,球員會使用較多的正拍截擊。
  • Item
    男子體操雙槓項目Morisue動作之運動學分析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 2004-08-01) 申閔中; 蔡虔祿; 林永錫; 蔡豐丞; 黃長福
  • Item
    優秀女壘選手打擊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04-06-01) 郭展能; 黃長福; 郭明松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女子快壘打擊動作之運動學與動力學參數,藉由對打擊動作深入的暸解,以發揮高度的運動技術及提升訓練效果。以台灣師範大學女壘隊7名優秀選手為施測對象。利用兩台Redlake高速攝影機(250Hz)與測力扳(1000Hz)同步擷取打擊期間之運動學與動力學參數。實驗結果發現,擊中球瞬間之後腳膝角度125.2±7.09(deg),前腳膝角廈平均159.l±5.44(deg)。球棒棒頭最大速度出現在擊中球之前平均0.03±0.003(秒)。而球棒連最大速度之時,打者左右大腿產生之力矩占全身各部位力矩和約32±9%,而軀幹所產生之力矩則占全身力矩和為44.39±13.95%,所以軀幹的強化對提昇球棒速度有絕對的幫助。關於雙腳之地面反作用力,打者在後擺期將重量大部分先集中在後腳,隨著打擊動作身體之旋轉,逐漸轉移到前腳。在擊球瞬間,前腳與後腳Fz值之比例為3:0此實驗結果與Messier(1985)之實驗相符。
  • Item
    不同人體肢段參數之重心動態性誤差研究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0-03-01) 黃長福; 陳重佑; 陳帝佑; 劉宇; 李志明
  • Item
    國術騰空飛腳動作運動控制與協調系列研究(1)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8-12-01) 劉宇; 陳重佑; 莊榮仁; 黃長福
    本系列研究的目的是以生物力學的研究方法探討「騰空飛腳」動作的運動控制與 協調的機制及其對實踐的指導意義。 第一部分的研究是以影片分析法 (120Hz) 和測力板分 析法 (600Hz) 同步收集五位優秀武術選手「騰空飛腳」動作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參數, 以探 討下肢各關節的運動學和地面反作用力特徵,作為進一步分析下肢各關節控制力矩及其協同 作用效果奠定基礎。角對角座標分析結果顯示「騰空飛腳」起跳階段的支撐腿踝關節與膝關 節均是同步完成先曲屈後伸展的協調作用形式,而髖關節則是在初期先伸展後才與膝、踝協 同變化。角 -- 力座標的分析說明了水平方向地面反作用力扮演著降低運動員水平速度的機 制,而垂直方向的最大地面反作用力產生於下肢關節的最大彎曲階段,為伸展下肢關節創造 了良好的初始條件。騰空後,手腳擊打動作是在身體重心達到最大高度之前完成,作用腿下 肢三關節的角速度最大值均出現在手腳擊打前。
  • Item
    我國甲組羽球選手四種正拍高手擊球動作之三度空間生物力學分析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7-01-01) 蔡虔祿; 黃長福; 紀世清; 洪得明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