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學術社群說出創造力的語言及其反映的思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6-10-??) 黃譯瑩
    創造力自身的what 與why 漸被視為理所當然,較少進行根本性反思,本研究企圖探析創造力的who,以在著名的三大創造力研究文本中發聲的學術社群為對象,透過文獻探析與統計方法在 其說出創造力的語言中後設分析所嵌含的思維。研究發現:(1)在三大創造力研究文本中的學術社群其思維與語言中的「創造力」,透露著對社會的知覺、以及對 突破社會化之限制的需求,反映著該社群說出創造力時以理性運思者、領域開拓者、社會化成人為對象之潛在預設,也含蘊著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現代性旨趣。(2) 語言與思維相互影響,能描繪同時也能變動著存有的圖像,而因學術社群的語言相對於普羅大眾具有更大的象徵性權力,故學術社群對於定義存有時,指出的是該存 有的普適本質、抑或實為反映著社群自身興趣與特質的個殊屬性,更需自省與謹慎。
  • Item
    影響教師創意教學因素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7-08-??) 洪久賢; 洪榮昭; 林麗娟; 蔡長艷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綜合活動教師創意教學的因素,以曾獲綜合活動創意教學獎─特優獎的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焦點團體晤談、深度訪談、觀察法與內容分析法。研 究主要發現為:影響綜合活動教師創意教學的因素有(1)思考類型─立法型,(2)人格特質─創意點子多、嘗新求變、自信、喜歡幻想、求知慾高、敏銳的自 覺、接受新經驗、開放的心胸、勇於面對挑戰、面對障礙時的堅持、具有幽默感、願意成長等,(3)家庭因素─開放包容自主的教養方式、父母的身教等,(4) 成長及教育歷程─童年的自創遊戲、同儕間的腦力激盪、良師的感召等,(5)教學信念、動機、個人的努力與豐富的專業經驗,以及(6)組織環境;其中又以教 學信念、個人的努力和內在動機為主要的因素。本研究對培育創意教師提出具體建議。
  • Item
    傑出理化科學家之人格特質及創造歷程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0-04-??) 陳昭儀
    本研究乃是以我國五位傑出理化科學家作為研究對象,經由深度訪談、蒐集相關文件資料、進行座談會等方式進行研究,據以瞭解傑出理化科學家對於創造力的定義、傑出科學家之人格特質與創造歷程。綜合本研究之結果,有以下三點重要結論:一、對於創造力的定義及最具創意之科學成就這五位傑出科學家對於「科學創造力」的定義可歸納為三個向度,即挑戰、新穎及獨特:要「挑戰」未知的科學世界,才能使科學有持續的進步;要能開發「新穎」的問題、領域、問題解決法、現象、規律或典範;並有「獨特」的見解及研究成果。五位傑出科學家最具創造力的研究成果,均為他們耗費無數時間及心血且普獲該領域的科學家所認同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他們贏取了不少獎項,或因該項研究而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開創者。二、人格特質由受訪者及其他相關人士的訪談資料中,可歸納出傑出科學家的一些共同特質,如:具有堅持力、認真、專注的精神;在思考特質方面,也多半具有好奇心、喜歡思考新問題、見解獨到、具有批判力等創意特質;而在學習特性方面,他們均屬積極求取新知的自學方式。三、創造歷程這五位傑出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之創造歷程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進行分析及探討:(1)靈感與動機;(2)構思、界定研究題目;(3)思考推衍過程;(4)理論驗證與實驗設計;(5)發表研究結果。而上述之五個階段乃是呈現循環的動態歷程。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研究者對於科學家教育教師以及年輕科學研究者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科學教育之參考。
  • Item
    幽默創意課程對教師幽默感及創造力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6-10-??) 陳學志; 徐芝君
    回顧文獻發現幽默感是教師的重要技能,教師若能使用幽默來教學,將可增進學生學習知識及降低焦慮。因此,陳學志(2003)設計一整合知、情、意、行的幽 默創意課程,先以大學生為對象,結果在幽默感及創造力指標皆獲得提昇。本研究課程增為27 個單元,以34 位教師為對象(實驗組),另35 位背景相似教師為控制組,結果發現,在多向度幽默感量表上,實驗組在幽默創造、社交中的幽默、幽默因應、幽默態度及笑的傾向顯著高於控制組。在新編創造思 考測驗中,在流暢力及變通力顯著高於控制組。在創意生活經驗量表上,實驗組在表演藝術創新、生活風格的變化、開放心胸、製造意外驚喜顯著高於控制組。本研 究證實整合知、情、意、行的幽默創意課程可以提昇教師的幽默感及創造力,再次說明幽默感是可以後天培育,且透過幽默感的提昇,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壓力調適 及創造力有相當幫助。
  • Item
    以創作性戲劇教學啟發幼兒創造力之行動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6-10-??) 葉玉珠; 葉玉環; 李梅齡; 彭月茵
    創作性戲劇教學強調引導參與者發揮其想像力與模仿力,利用肢體及口語表達情緒,在團體互動過程中增進人際溝通的技巧,以達到身心統合的教育目的。本研究的 主要目的為:(一)透過創作性戲劇教學來啟發幼兒的創造力;(二)透過行動研究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與專業成長。本研究的主要參與者為臺北市某幼稚園4 位教師及大、中班幼兒19 人。本研究採行動研究設計;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幼兒創造力測驗」、「多元智能檢核表」、訪談問題及數位設備等。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為:(一)創作性戲劇教學有助於幼兒創造力的啟發,尤其是在「新奇性」的表現上;(二)創作性戲劇教學有助於幼兒學習動機的提升;(三) 行動研究的歷程有助於教師對「創造力教學」知能的改善以及教學行動力的提升。
  • Item
    WebQuest在創造力教育中的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8-08-??) 于文正; 黃雲龍; 林家君
    網頁主題探究學習(WebQuest)在國內主要用於國中小學進行各項教學實驗,較少在大專院校實施,由於WebQuest 教學能利用不斷成長的網路資源且採用合作學習,被認為有助於提升創造力,本研究利用文化創意個案「台灣故事館」的經營難題,以WebQuest 教學概念設計教案於大專院校創造力課程中實施,研究者使用自編WebQuest 教學成效量表於完成教學後施測,共有54 名醒吾技術學院同學填寫WebQuest 教學成效量表,經探索式因素分析後得到四個因素:「小組合作」、「產生創意」、「獨立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累積解釋變異量為61%,四個因素 均與同學的整體學習態度有顯著相關。在量表得分較高的小組其任務表現的創意層面也獲得創造力教育專家的最佳評價。
  • Item
    學術社群說出「創造力」的語言及其反映的思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3-10-??) 黃譯瑩
    以語言與思佳的向度探究創造力研究文本,將有助吾人更深入地覺察創造力學術社群表達與溝通「創造力」時背後的預設或圖像,提醒文獻中描述創造力的語言,對後續認識者、研究者、推動者在思考「創造力」時可能產生的形塑作用,並且,注意這些學術社群(小眾)所說出的創造力,究竟是更限制或可助吾人認識創造力的本真圖像或多元樣貌。本研究目的即在探析重要的創造力研究英文文獻中說出「創造力」的語言,探究創造力學術社群表達與溝通「創造力」時蘊含或反映的思維。本文先整理研究對象是不分(或跨)角色、年齡、專業的般創造力研究中對「創造力」的解釋,並以兩篇論述兒童創造力的文獻為對照;接著,以前述文獻為對象,分析文本中各種說出「創造力」的語言與思維,再整體地探討這些語言與思維給出的現象與問題;最後,整合前述發現,針對認識、研究與推動創造力,提出建議與啟示。
  • Item
    Young Children's Philosophy of Art as a Reflection of Culture and Society:A Three Point Perspectiv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7-10-??) 郭禎祥; Dr. Ann Cheng Shiang Kuo
    本文旨在探討反映幼童生活經驗的藝術哲學,幼兒受到成長環境中的文化條件及傳統的影響,從小就形成了對藝術的觀念。本文對兒童藝術哲學的討論,乃根據一項跨文化合作研究的結果。這項研究是訪問加拿大、法國及台灣三地的四、五歲兒童,探討他們對於藝術概念以及藝術作品的標準,有什麼樣的理解。我們根據三地社會的文化傳統,分析所得的研究資料,結果也進步顯示,藝術的討論與評量必須謹慎考慮到文化的因素。本研究證明,透過社會的適應和共同價值觀的影響,四歲的兒童已經形成自己的藝術概念,顯示幼年階段就需要良好的藝術教育,以幫助兒童進一步發展他們的藝術哲學。
  • Item
    國臺雙語兒童其雙語能力與智力、創造力之相關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8-04-??) 張麗君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具國台雙語能力學童,其雙語能力程度與智力、創造力表現上之相關情形,以驗證臨界點理論所提之假設。研究方法採用因果比較法,研究對象包 含兩個年齡層之兒童:幼稚園大班之幼兒與小學二年級之學童。幼兒組研究對象有165 位,二年級組有112 位。測驗工具為: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修訂版甲式、托尼非語言智力測驗與陶倫思創造力測驗。研究結果顯示,整體而言,三組不同雙語程度學童,認知測驗平均分 數排序與臨界點之假設一致,而且二個年齡層結果類似。易言之,高雙語程度組之兒童在認知表現上最具優勢,尤其是在擴散性的思考測驗方面。
  • Item
    普羅大眾說出「創造力」的語言及其反映的思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6-04-??) 黃譯瑩
    是誰的創造力正被推動之於全民?而普羅大眾的創造力又是什麼?這些重要問題在提升創造力成為目前台灣全民運動之際仍少見嚴正的面對。本研究目的在透過問卷 調查與內容分析法,探究6-19歲台灣普羅大眾說出創造力的語言及其反映的思維、及其對英美學術社群說出創造力的語言之認同度。研究結果顯示:(1)獲得 13-19歲社群高度認同的創造力存在狀態與特徵,與學術社群語言中強度高者多不相同;(2)對於6-19歲社群而言,創造力奇妙地存在於任一獨特的人類 個體中,以不可思議的能力或感覺、或以突發或意想不到的想像出場,以豐富變化的點子或構想現身,也可以某種新奇好玩有趣可愛的東西、以前所未有別人還沒想 到的發明、或以某種隨意自由卻與眾不同的具體行動來展露自己的存在;(3)6-19歲社群說出創造力的語言及其反映的思維較學術社群更為多元、反映自我、 重視趣味性;學術社群所說出的創造力則浮現其社會化的記憶、實用主義的期許、理性主義成人的圖像、以及對現代性的旨趣;(4)6-19歲社群對某些創造力 存在狀態與特徵的認同度受性別、年齡與教育程度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