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2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2
  • Item
    漢語語序在構詞、句法和篇章上的制約暨其教學應用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3-07-31) 陳俊光
    本研究計畫〈漢語語序在構詞、句法和篇章上的制約暨其教學應用〉,目的為分別 探討在構詞、句法和篇章等三個層次上,漢語語序背後的制約規律為何,並根據研究結 果提出教學應用。 過去文獻多在詞語或句子的層面來討論,而且多從個別的因素來探討。此外,研究 主要還是關注詞彙和句子為多,較少從篇章角度來探討對語序的制約。因此,本研究的 目的之一。本文乃欲透表局部連接的句內關係,演變成表整體連接的跨句關係,最終進 展至表承前啟後,不帶無實質意義的篇章標記和指標詞。 同時,本研究乃希望能就漢語的語序問題,在構詞、句法、篇章上有更全面的探討。 一方面不但著重此三個語言層面的相互聯繫;另一方面,亦擬透過不同的理論、角度來 探討每一個語言層面的多重制約。譬如,在構詞方面:透過語義、母音、音調、省力、 認知等因素;句法方面:透過韻律語法、主要分枝方向、焦點原則、時間順序原則、相 臨原則等原則;篇章方面:透過篇章標記、整體連接、篇章指標等跨句功能,從直向(構 詞、語法、篇章三大語言層面)和橫向(各個語言層面內部的多重制約),全面探討漢 語語序的制約因素 因此,本計畫嘗試補足先行文獻之缺口,除了嘗試釐清漢語語序在構詞、句法此兩 方面的制約規律外,在篇章方面的探討也是一大重點,希望能使漢語的語序問題,有更 全面的探討與結論. 最後,在漢語教學部分,也希望同時呈現從句法結構至篇章功能的漸進式教學原 則,亦即,希望根據上述的構詞、句法、篇章三個層面的實際分析結果,以「教學語法」 的排序性和累進性的原則,針對漢語語序,提出教學上的應用. 本計畫的四個研究步驟如下: 第一年:釐清漢語語序在構詞方面的多重制約規律。 第二年:釐清漢語語序在句法方面的多重制約規律。 第三年:探索漢語語序在篇章方面的多重制約規律. 最後,針對以上構詞、句法和篇章上的制約規律提出漢語語序的教學應用.
  • Item
    訊息順序的類型轉移:從英語到華語的角度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4-07-31) 陳俊光
  • Item
    漢語代詞脫落與否的機制與其教學應用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8-07-31) 陳俊光
    語言類型中的「代詞脫落參數」(Prop-drop Parameter)將世界語言區分為(1)「代 詞脫落語言」,如漢、日語,以及(2)「非代詞脫落語言」,如英、法語。漢、日語 同屬「代詞脫落語言」,兩者都無須藉著屈折變化來標記省略的代詞;只要有適當的語 境,都可以省略主語或賓語,或者是同時省略兩者。因為所省略的代詞,都極易從語境 中推衍而出,因此代詞脫落的漢語和日語都是屬於高度語用的語言。這有別於其他以語 法為主的非代詞脫落語言,如英語或法語。文獻常記載,英語或法語學生在學習華語與 或日語時,經常添加了原本應該省略的人稱代詞,因而產生達不通順或語義混淆的現象。 本計畫的提出,乃是有鑑於傳統研究對於語言類型中「代詞脫落參數」探討的不足 之處:先行研究對漢語和英語的探討,多在於指出兩種語言在指稱舊信息時有著截然不 同的表現法:前者以零代詞(zero pronoun)來指稱前文提過的已知信息,而後者以人 稱代詞(personal pronoun)來表達。但是,漢語固然為「代詞脫落語言」,而以零代詞 來稱前後文的名詞做為語言使用的常態。然而遇到特殊的情況,漢語也可以捨零代詞, 改以人稱代詞來進行指涉功能。但其捨零代詞而就人稱代詞的原因是基於何種理由,在 此方面的研究則相對較少。這正是本計畫欲探究之處。本文假設漢語捨零代詞而就人稱 代詞的整體動因,乃是為遵守語言經濟原則:即人稱代詞的出現,表示所傳達的並非重 複的語言信息,而是在言談或篇章中,起帶入新信息的作用。當捨零代詞而就人稱代詞, 乃可能基於各種不同的具體理由。本計畫欲從較大的語料中,有系統地探索捨零代詞而 就人稱代詞的可能具體制約。 本計畫工作重點在理論建立與教學應用兩方面。首先,釐清代詞脫與否在口語和書 面語的各種制約因素:即在篇章言談中,何時使用零代詞,何時捨零代詞而就人稱代詞。 其次,在具體釐清代詞脫與否的機制與分析所得的重要語料,可應用在對外華教學上, 以進行教案與診斷性檢測的設計。
  • Item
    「至於」、「對於」、「關於」的篇章功能與教學應用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7-31) 陳俊光
    本研究主要探討語法結構「對於」、「關於」、「至於」三者之間的差異。過去文 獻對此的討論大都停留在語義功能/語法意義或句法制約的層面。然而語言實際交際中 的基本單位並非詞彙或句子,而是表達完整思想的篇章,說話者藉篇章功能使語言和語 境發生關連。因此,本研究計畫冀望能超越傳統在語義、句法的描述,進入篇章言功能 的探討,包括信息結構與主題、焦點等議題。 文獻上對「對於」、「關於」、「至於」的篇章功能著墨甚少。相關文獻一般都將 三者皆視為介詞,而且只要三者出現在句首的位置,便通通將其歸為主題標記。筆者認 三者並非同為介詞或主題標記。本計畫的研究方法乃先透過文獻探討與批判,以建立「關 於」、「對於」、「至於」的理論架構,從而初步提出以下三個假設,然後再透過大量的 實際語料加以驗證。 (1)「至於」是唯一的主題標記,為篇章成分 (2)「對於」乃是對比焦點標記,為篇章成分 (3)關於」為單純的介詞,後接名詞成狀語,為句法成分 本計畫嘗試補足先行文獻的缺口,將主要重點放在「對於」、「關於」、「至於」 的篇章功能之探索。不過也嘗試釐清三者的語義功能和句法制約,使這三個語法點能獲 更全面的探討,以達到結合語言形式與溝通功能的目標。同時能呈現從句法結構至篇章 功能的漸進式教學原則。 以下為本計畫的三個研究步驟: 第一:釐清「對於」、「關於」、「至於」的語義功能和句法制約 第二:探索「對於」、「關於」、「至於」的篇章功能 第三:將「對於」、「關於」、「至於」的語義功能、句法制約、篇章功能納入教 學語法的架構中,以循序漸進的連續面來達成教與學的目標。
  • Item
    篇章分析與教學應用
    (臺北市:新學林出版社, 2010-01-01) 陳俊光
  • Item
    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修訂版)
    (臺北市:文鶴出版社, 2011-01-01) 陳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