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3
Browse
1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不可能聯繫的結合-分析「間」與類似前綴概念中「連結」的涵義-歐語與亞洲學術用語的探究(2014-07-31) 陳學毅Item 「間際」結構與「擬仿」認同(2009/4/1-2010/3/31) 陳學毅Item 從「混雜」、「擬仿物」概念探討文化認同/再現與文化觀光的相互關係(2010/4/1-2011/3/31) 陳學毅Item 英國文化部對彩券業務的管理與收益運用(2008/9/1-2008/12/31) 陳學毅Item 「模仿」相關概念詞彙之探索-英、法、德、拉丁與古希臘文語意之對比研究(2013-07-31) 陳學毅在高科技、媒體所營造的虛擬世界當中,當代人的認同,彷彿就是在虛偽的真假並存的環境中。「模仿」、「擬仿」與「複製」的概念,與當代認同的方式與過程有相當大的關係。認同的議題,除了需要了解差異以外,也需要了解在不同語言、文化與思維的脈絡下,「模仿」概念以什麼樣的方式,用什麼樣的詞彙呈現。 「模仿」概念,若以廣義的角度切入,並不限制於 "imitation" 這一個來自拉丁語的英文用詞,換句話說,"imitation" 一詞,並不能涵蓋所有「模仿」相關的概念。「模仿」也有可能是暗示偽裝的「模擬」(simulation)、一個冒充真實的「偽造物」(counterfeit)或只是一個依照一個模型(model)而製作成形的複製品(copy)。每一個類似「模仿」的詞語,都有不同樣的存在意義,各有特別的認同方式(identification form)與特殊的認同過程(identification process)。 本研究案希望能追溯並闡述英、法、德、拉丁與古希臘文相關「模仿」的概念,並從詞彙、詞源與語意探究「模仿」概念互相的相關性,並分析與反思在不同語言、文化與思想脈絡與學術領域所探討的「模仿」概念的論述。同時,從哲學領域與「擬仿物」simulacrum/a、「模仿」(mimesis)相關概念為出發點,探究類似的哲學概念與詞彙,分析與了解其哲學語意,並從其他語言的翻譯,探究是否符合原本語意與詞源。Item 文化間際性問題的分析與反思:從德語文化間際哲學角度看起(2011/4/1-2012/3/31) 陳學毅Item 「多元對話」的模式與全球性的哲學概念溝通(2007-12-23) 陳學毅Item 歐洲文化觀光:為什麼維也納被稱呼為「世界音樂之都」?從歷史回溯角度探討。(2008-04-26) 陳學毅Item 創意與文化觀光產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8-11-01) 陳學毅Item 維也納的音樂文化觀光對音樂教育的衝擊(2007-10-14) 陳學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