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3
Browse
Item 擬仿物與文化間際性:於符號產生與認同過程之間(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2011-08-01) 陳學毅; Chen, H.-i.擬仿物與文化間際概念看起來似乎沒有相同之處,但是它們彷彿都是象徵著當代精神的現象。擬仿物概念描繪了人們透過高科技呈現的現實世界而造成的離異感受;文化間際議題,在意涵著異文化之間誤解的同時,也象徵著不同文化之間的和諧與互相理解的希望。透過科技的連結,異文化之間的距離雖然似乎逐漸消失,但是事實上文化之間的裂痕卻越來越深。我們不只誤解不同的文化、互相不信任,而且同時對自己的傳統文化也逐漸疏遠。在討論擬仿物與文化間際議題的脈絡下,認同問題似乎連結了擬仿物與文化間際性的概念。擬仿物與文化間際概念源於不同的論述,並且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形成。他們試圖解決問題的方式非常類似,同樣隱藏於符號產生與認同過程之間。為了要接近擬仿物與文化間際概念相似之處,我們必須理解符號產生與認同過程的機制。具體而言,我們至少要回答以下的問題:符號如何形成?如何解讀符號與原型的關係?如何辨識認同的足跡?考慮著上述問題的範圍,此分析主軸將以揭示擬仿物與文化間際概念之符號產生與認同過程的結構為主。為了達成此目標,此分析的論證將分成五個部份進行。第一部份探討原型、模型、複製與擬仿物之間的關係。從布希亞與德勒茲觀點解讀並比較擬仿物的特徵將是此分析的第二個步驟。第三部分的主題以文化與文化認同的理論為主。第四部份介紹並比較文化間際性之核心概念。最後的步驟將是連結文化與文化間際性∕原型與擬仿物之間的相似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