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Now showing 1 - 20 of 376
  • Item
    受暴婦女自立生活經驗與需求初探
    (2014/01/01-2014/12/31) 潘淑滿
  • Item
    外籍與大陸配偶離婚因素探討研究計畫案
    (2013/01/01-2013/12/31) 潘淑滿; 盧惠芬
    婚姻移民是二十世紀後期以來全球普遍現象。過去二十多年來,我國無論是人口或家庭結構,明顯受到跨國婚姻發展趨勢的影響。國外有關異族通婚的研究指出,因為文化、生活習俗和權力差異,異族婚姻關係離婚率往往高於非異族婚姻關係。國內研究也有類似發現。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過去十年我國離婚率並無明顯變化,但跨國聯姻離婚率卻明顯上升,2001年與非本國籍配偶離婚的人數為6,448人,到了2011年卻增加到12,972人,成長一倍;換句話說,每四對離婚登記對偶,就有一對是跨國婚姻對偶。 根據我國移民法規,外籍與大陸配偶在取得身分證前,若因離婚而致居留原因消失,若能取得在台已設有戶籍未成年親生子女監護權,或因遭受家庭暴力經法院判決離婚且在台設戶籍之未成年親生子女,方能繼續在台居留,否則必須離開臺灣。有些學者指出,跨國婚姻關係不良,導致外籍與大陸配偶取得身分證之後,往往選擇與臺灣配偶離婚。然而,實務上卻發現「取得身分證」並非婚姻移民選擇離婚的唯一考量,在不同居留身分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也可能選擇離婚。也有外籍配偶並非主動選擇離婚,而是被迫離異。 本研究主要是採取多元測定方式,結合量化的問卷訪談調查方式和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與焦點團體訪談法,探討外籍與大陸配偶選擇離婚的原因,及離婚後留在台灣的生活經驗與處境。除此之外,本研究亦透過焦點團體訪談法,探討現行「外配輔導措施」、資源網絡、相關政策與制度之不足,並提出未來相關政策、資源網絡、和實務方案之參考。 本研究目的有下列幾項: (一)瞭解目前有關外籍與大陸配偶離婚相關問題之文獻。 (二)瞭解外籍與大陸配偶離婚之因素,並分析「身分階段」與「離婚」之間的樣態關係。 (三)瞭解外籍與大陸配偶離婚後在臺現況及權益需求。 (四)探討跨國婚姻解離,延伸單親新移民子女成長教養等相關問題。 (五)政府因應策略之建議。
  • Item
    外籍與大陸配偶離婚因素探討
    (2013/01/12-2014/03/31) 潘淑滿
  • Item
    性騷擾流行病學基線建置
    (2014/05/01-2015/04/30) 潘淑滿
  • Item
    親密關係暴力問題之研究
    (2011/05/26-2012/05/24) 潘淑滿
    全球跨國人口流動與社會變遷,對家庭價值觀與家庭型態帶來巨大衝擊。近年來,我國跨國婚姻家庭快速增加,且同居不婚與同志伴侶組成的家庭也有明顯增加趨勢,使得親密關係暴力的形態逐漸多樣化。雖然親密關係暴力的性質相同,但是因為族群、階級、性關係取向與婚姻形式的不同,導致無論是親密關係暴力發生原因、求助行為或相關服務與資源的使用明顯不同。我國家庭暴力防治工作推動約有十二年之久,但是卻欠缺對親密關係暴力類型及其成因、求助經驗、服務使用與網絡互動經驗的探討。 因此,本研究結合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探討不同親密關係暴力類型的成因、求助行為與資源/服務使用之經驗。除此之外,本研究亦分析不同親密關係暴力類型的服務輸送、工作模式、網絡互動經驗與實務策略之運用。藉由國內實證資料的收集,與國外服務與工作模式等相關資料的收集,做為未來修正我國親密暴力防治工作推動的參考依據。 整體而言,本研究目的有下列幾項: 一、搜集美國、英國、香港、日本等國不同類型之親密關係暴力服務模式與工作策略,提供我國親密暴力防治工作政策規劃與實務工作之參考。 二、比較不同親密關係暴力類型及其成因,勾勒被害人使用服務資源使用的概況與經驗。 三、檢視我國家庭暴力防治網絡提供各種親密關係暴力類型被害人之服務經驗與實務困境,建構符合我國區域與文化特性之實務工作模式。 四、彙整國內外研究結果,提出改正我國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政策、制度與實務工作模式之意見。
  • Item
    高齡化與少子化福利國家與照顧政策---家庭照顧者就業與照顧工作共容與永續發展---新移民家庭照顧者就業與照顧工作共容?(III)
    (2010/08/01-2011/07/31) 潘淑滿
    自二十世紀末,遷移已經成為全球普遍現象。過去十餘年來,新移民已經逐漸成為台灣人口發展的特色之一,台灣的新移民主要是來自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這些新移民主要是透過婚姻關係移居台灣,但女性與男性移民明顯不同。近年來逐漸增加的離婚率也引起各界關注,在2008年約有三分之一結婚對偶訴請離婚,但高達二分之一跨國婚姻對偶訴請離婚。明顯的,跨國婚姻的離婚率遠比本籍離婚率高。面對此一社會發展趨勢,我們關心新移民單親母親在日常生活中將面對何種照顧與工作共容的壓力?她們運用何種策略平衡工作與照顧需求? 整體而言,本研究著重於探討新移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照顧壓力,並深入探討新移民運用何種策略平衡工作與照顧需求,這些策略運用是否受到性別、家庭結構、支持系統、階級、都會或農村、和單親或非單親因素影響。本研究為期三年,第三年研究計畫主要是結合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探討男性與女性新移民單親母親的工作與照顧共容經驗。除此之外,在第三年研究過程亦將彙整前兩年研究結果與整合型研究中之其他子計畫進行比較分析,同時也將與跨國整合型研究中之部分研究進行比較分析。 簡言之,本研究目的有下列幾項: 一、勾勒女性新移民單親母親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照顧的經驗。 二、探討女性新移民單親母親就業與照顧共容之策略運用。 三、探討男性新移民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照顧與就業的經驗。 四、探討男性新移民對自我角色的認定。 五、比較男性與女性新移民照顧與就業經驗之異同。 六、比較女性新移民單親與非單親母親照顧與就業經驗之異同。 七、比較新移民與本籍智障子女照顧者之異同。 八、比較台灣與英國男性在照顧與就業經驗之異同。 九、比較台灣、英國與芬蘭新移民在照顧與就業經驗之異同。 十、提供意見做為規劃發展友善家庭政策之參考。 十一、拓展女性主義對於新移民之就業與家庭照顧共容的理解。 十二、提供有關新移民的認同、就業與家庭照顧共容之策略、就業與家庭照顧壓力、日常生活照顧經驗與福祉等指標,做為未來建構跨國(四國-台灣、芬蘭、英國與瑞典)調查研究發展標準化問卷之參考依據。
  • Item
    東亞國家婚姻暴力之跨文化比較研究
    (2012/08-2013/07) 潘淑滿
    國際社會習慣將東亞國家(如:日本、韓國、台灣、中國與香港),歸類為儒家文化圈, 這些國家無論家庭制度或性別關係,明顯依循著「長幼有序、男女有別」倫理規範,然而無 論是政治體制、經濟發展都明顯不同,這些異同之處可能對各國推動婚姻暴力防治工作可能 的影響為何?本研究結合檔案資料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將田野資料收集工作拓展到日本、 韓國、香港與中國,藉由三年田野研究資料收集過程,探討東亞國家婚姻暴力防治工作之經 驗及其背後隱涵的家庭與性別價值意識。 簡言之,本研究目的有下列幾項: (一) 剖析東亞國家婚姻暴力防治工作之社會文化意涵。 (二) 探討東亞國家如何協助受暴婦女擺脫暴力威脅與尋求獨立生活,並回應全球化跨國人口 遷移與經濟發展帶來的衝擊,建構回應多元文化與社會背景受暴婦女之需求。 (三) 檢視不同政治體制與經濟發展條件對婚姻暴力防治工作推動的影響。 (四) 勾勒東亞國家婦運工作者推動婚姻暴力防治工作的經驗與困境,進而尋找建構回應全球 發展趨勢下跨國聯盟機制與行動策略的可能。 (五) 反思女性主義「姐妹情誼」理念的適切性,拓展女性主義對婚姻暴力詮釋觀點。
  • Item
    從事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之社會工作角色定位與服務模式建構之探討-以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為例
    (2009/06/03-2010/06/02) 潘淑滿; 劉曉春; 陳柏彥; 蕭茲涵; 黎育銓
    隨著全球化跨國人口流動的發展趨勢,外籍配偶婚姻移民逐漸成為學術研究議題與政府各項施政、政策與服務措施規劃的重點。然而,有關外籍配偶相關議題的討論,大都著重於公民身分、國境管理、工作權與多元文化社會建構的理念,甚少討論有關外籍配偶的社會福利權。少數有關外籍配偶社會福利權的討論,又多著重於以問題導向,以子女教養、婚姻暴力與福利依賴等議題為主,甚少討論社會工作與多元文化社會的關連,如何建構社會福利制度以符合多元文化社會的需求,或社會工作人員在多元文化社會中應扮演甚麼樣的角色與功能。因此,本研究將著重於探討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社會工作人員與外籍配偶家庭服務的互動關係。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下列幾項: 1. 檢視國外有關(新)移民家庭服務內涵與實務工作模式。 2. 評估目前各縣市「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實際運作現況、中心之定位、及服務內涵與困境。 3. 探討社會工作人員提供外籍配偶家庭相關服務過程之經驗與困難,進而思考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的網絡建立、服務流程與策略,及社會工作人員在服務過程應扮演的角色、功能與工作模式之建構。 4. 建構符合本土需求與區域特性的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之社會工作功能與工作模式。 5. 結合公私部門資源促進多元文化社會目標之建立。
  • Item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社會工作實務方法、服務方案與政策之研究與評估
    (2008/12/01-2010/11/30) 潘淑滿; 陳昭珍; 黃馨慧; 沈慶盈; 王永慈
    本計畫主要是針對「社工與社福」次領域中之「社會工作實務方法、服務方案 與政策之研究與評估」為圖書典藏之主題。規劃為期兩年期的圖書與相關資訊材料的購 置,不僅充實本校對此一領域相關圖書與資訊的館藏,同時也做為提供國內學術與研究 單位對於此一領域相關圖書與資訊交流之目的。本圖書館藏計畫主要是根據(一)符合台 灣社會變遷趨勢之需求及(二)參酌我國社會工作實務發展經驗與政策發展之需求兩項原 則,做為建構兼顧不同人口群及次專業領域的臨床與家庭評估及相關服務方案與政策之 評估與研究特色之藏書,以達到下列三項目標: 1. 彙整有關社會工作實務方法、服務方案與相關政策之評估與研究之重要書籍、經典 書籍與新出版書籍,逐年購買、編目與典藏,並透過圖書館之資訊流通與推廣,達 到本圖書館藏計畫之目標。 2. 補齊目前國內針對此一主題所缺乏之英文與中文圖書資料,預定第一年完成已預定 之2000 本左右的圖書採購工作,在第二年除了持續採購第一年未完成採購部分,同 時也將著重於經典書籍與新書出版之圖書購置,希望透過本計畫建構完善的館藏圖 書資料庫。 3. 讓本計畫成為具有前瞻性與周延性,不僅可以提供學術與實務對話與交流之參考, 同時也可提供學術社群研究用途與教學過程之參考,據此發展出建構本土知識庫的 依據。
  • Item
    榮民之大陸及外籍配偶就業福利服務規劃之研究
    (2007/06/01-2008/02/28) 潘淑滿; 何思函; 蔡佳容; 任彥蓉
    根據統計報告顯示,全國約有5%左右的榮民娶大陸配偶為妻,每二十位榮民就有一位榮民娶大陸配偶,而夫妻年齡差距大(24.1歲)則是普遍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大陸配偶主要是扮演老年榮民生活照顧者的角色,有超過九成的老年榮民表示,娶大陸配偶主要目的是為了「照顧自己」或「找伴侶」。根據內政部調查報告顯示,大陸配偶與外籍配偶對日常生活適應之需求明顯不同,「就業」往往是大陸配偶最高的需求,而「語言學習」則是外籍配偶最高需求。目前大多數的研究均將大陸配偶與外籍配偶在日常生活適應與需求加以區隔討論,卻忽略大陸配偶的台配是否為榮民而可能影響其日常生活角色扮演、生活適應與就業需求之差異。本研究將以有大陸與外籍配偶的榮民及其眷屬為研究對象,深入瞭解日常生活中榮民及其大陸與外籍配偶的家庭狀況,特別是深入瞭解榮民之大陸與外籍配偶的就業需求及參與勞動市場的經驗與需求,做為未來相關單位規劃服務方案與支持配套措施之參考依據。
  • Item
    家庭邊緣人:女同志外籍家庭幫傭與家庭暴力
    (2006/08/01-2007/07/31) 潘淑滿
    婚姻暴力現象受到關注源起於1970 年代歐美國家婦女運動的倡導,婦女團 體對於親密、婚姻或家庭暴力的解釋或服務模式的建構,大都是依據女性主義對 性別社會關係權力不平等的解釋觀點;然而,這種建立在挑戰異性戀霸權文化的 觀點,運用於解釋同性之間的親密/家庭暴力行為時,卻面臨許多無法解釋的現 象與問題。本研究延續過去對性別與婚姻/家庭暴力議題的關注,進一步將關懷 視野延伸至女同志與外籍家庭幫傭等兩種「家庭」邊緣人。本研究探討的議題包 括:為甚麼女人之間存在著親密或家庭暴力行為?甚麼樣的因素導致女同志遭受 親密暴力?女同志親密暴力現象凸顯著甚麼樣的社會意義?女同志遭受親密暴 力的類型與歷程為何?當女同志遭受親密暴力後的求助行為與社會福利體系的 互動經驗?除此之外,對於跨國幫傭家庭暴力現象反思的議題包括:為甚麼外籍 家庭幫傭會遭受僱主家庭成員的暴力行為?暴力類型與本質為何?外籍家庭幫 傭家庭暴力現象背後凸顯著甚麼樣的社會意義?當外籍家庭幫傭遭受僱主家庭 暴力後之求助行為與社會福利資源互動經驗?在女同志親密暴力與外籍家庭幫 傭家庭暴力現象中存在著甚麼樣的異同關係?研究目的綜合歸納如下: (一)瞭解當代異性戀社會關係中兩種家庭邊緣人(女同志與外籍家庭幫傭)遭 受親密/家庭暴力的本質,及兩種暴力現象凸顯的社會意涵。 (二)探討女同志遭受親密暴力或外籍家庭幫傭遭受僱主家庭暴力的類型、歷 程、求助過程及與社會福利資源的互動經驗。 (三)反思當代女性主義理論建構在挑戰異性戀社會關係的論述,運用於詮釋女 同志親密暴力的適切性及問題,及反思女性主義從單一性別面向論述全球 化發展趨勢中的跨國幫傭遭受僱主家庭暴力現象時的侷限與困境。 (四)檢視我國當前建立在女性主義權力控制觀點的家庭暴力防治工作,運用於 女同志親密暴力與外籍家庭幫傭家庭暴力現象時的侷限、困境與可能的突 圍。 (五)剖析當前我國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中,對女同志與外籍家庭幫傭兩種家庭邊 緣人,在遭受親密/家庭暴力時可能提供的協助與服務,藉此檢視社會福 利資源分配邏輯的不適當性。 (六)拓展本土女性主義對女同志親密暴力與外籍家庭幫傭家庭暴力的詮釋觀 點與理論內涵,同時進一步提供給實務工作者做為建構本土女同志親密暴 力與外籍家庭幫傭家庭暴力服務模式與評估之參考依據。
  • Item
    家庭暴力防治婚前教育方案
    (2007/05/01-2008/07/31) 潘淑滿共同主持人
  • Item
    我國移民人口政策研究及因應對策
    (2006/09/01-2007/03/31) 潘淑滿共同主持人
  • Item
    家庭邊緣人:女同志外籍家庭幫傭與家庭暴力
    (2007/08-20008/07) 潘淑滿
    婚姻暴力現象受到關注源起於1970 年代歐美國家婦女運動的倡導,婦女團 體對於親密、婚姻或家庭暴力的解釋或服務模式的建構,大都是依據女性主義對 性別社會關係權力不平等的解釋觀點;然而,這種建立在挑戰異性戀霸權文化的 觀點,運用於解釋同性之間的親密/家庭暴力行為時,卻面臨許多無法解釋的現 象與問題。本研究延續過去對性別與婚姻/家庭暴力議題的關注,進一步將關懷 視野延伸至女同志與外籍家庭幫傭等兩種「家庭」邊緣人。本研究探討的議題包 括:為甚麼女人之間存在著親密或家庭暴力行為?甚麼樣的因素導致女同志遭受 親密暴力?女同志親密暴力現象凸顯著甚麼樣的社會意義?女同志遭受親密暴 力的類型與歷程為何?當女同志遭受親密暴力後的求助行為與社會福利體系的 互動經驗?除此之外,對於跨國幫傭家庭暴力現象反思的議題包括:為甚麼外籍 家庭幫傭會遭受僱主家庭成員的暴力行為?暴力類型與本質為何?外籍家庭幫 傭家庭暴力現象背後凸顯著甚麼樣的社會意義?當外籍家庭幫傭遭受僱主家庭 暴力後之求助行為與社會福利資源互動經驗?在女同志親密暴力與外籍家庭幫 傭家庭暴力現象中存在著甚麼樣的異同關係?研究目的綜合歸納如下: (一)瞭解當代異性戀社會關係中兩種家庭邊緣人(女同志與外籍家庭幫傭)遭 受親密/家庭暴力的本質,及兩種暴力現象凸顯的社會意涵。 (二)探討女同志遭受親密暴力或外籍家庭幫傭遭受僱主家庭暴力的類型、歷 程、求助過程及與社會福利資源的互動經驗。 (三)反思當代女性主義理論建構在挑戰異性戀社會關係的論述,運用於詮釋女 同志親密暴力的適切性及問題,及反思女性主義從單一性別面向論述全球 化發展趨勢中的跨國幫傭遭受僱主家庭暴力現象時的侷限與困境。 (四)檢視我國當前建立在女性主義權力控制觀點的家庭暴力防治工作,運用於 女同志親密暴力與外籍家庭幫傭家庭暴力現象時的侷限、困境與可能的突 圍。 (五)剖析當前我國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中,對女同志與外籍家庭幫傭兩種家庭邊 緣人,在遭受親密/家庭暴力時可能提供的協助與服務,藉此檢視社會福 利資源分配邏輯的不適當性。 (六)拓展本土女性主義對女同志親密暴力與外籍家庭幫傭家庭暴力的詮釋觀 點與理論內涵,同時進一步提供給實務工作者做為建構本土女同志親密暴 力與外籍家庭幫傭家庭暴力服務模式與評估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