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0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南左鎮區二寮棘皮動物化石之研究(2023) 郭周昱; Kuo, Chou-Yu本研究透過形態觀察及特徵比較,針對產自臺南左鎮二寮出露之崎頂層中,總計27件共33隻的海星與 100 件海膽化石進行分類研究;另,經由化石泥質圍岩中所含超微化石分析,其地層年代相當位於 0.61-0.99Ma 區間(莊智凱,未發表)。所有海星化石:外形均呈星形、腕數為 5 腕、腕之切面呈長方形、口面與反口面均呈平坦、體盤相對較小、上緣板與下緣板均明顯且對稱、緣板外形呈長方形且板上覆滿顆粒體與偶帶有棘刺、帶線明顯,以及背板較小且呈小柱體狀等共同特徵,可同歸屬於柱體目( Paxillosida )中的槭海星科( Astropectinidae )。再依據:背板大小、數量與排列;上、下緣板大小;腹板數,以及步帶溝寬窄等細部差異,可區分出5件槭海星( Astropecten )與24件鑲邊海星( Craspidaster );但由於化石大多缺少鑑種特徵,目前僅能從中鑑定出 2件華普槭海星近似種 A. cf. vappa 與 4 件黃昏鑲邊海星近似種 C. cf. hesperus。另外,這批海膽化石標本雖然幾乎皆為內鑄型保存,且有不等程度的受壓變形,僅有極少數的化石標本上有肛下帶線的殘留,但根據海膽化石形態特徵:外殼呈偏圓心形、殼長與寬幾乎相等;反口面殼後方比前方高、殼最高處在後方的第 5 間步帶、頂系靠近殼後方、前方步帶寬且中等程度凹陷、辮狀步帶靠近內帶線處寬而殼緣處細、辮帶上有排列整齊且兩兩成對的步帶孔、無環瓣帶線、大型殼疣;在口面,靠近殼前側口圍凸出、唇板凸起、肛門呈現稍長的橢圓形等特徵,可將這些海膽歸屬於猬團目( Spatangoida )、拉文海膽科( Loveniidae )、棘心海膽屬( Echinocardium ),並且鑑定為同一種 E.cordatum。本研究報告臺灣地區最年輕海星化石,是臺灣首次槭海星與鑲邊海星化石紀錄,也很可能是世界上首次報導鑲邊海星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