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以多元尺度法探討臺北縣烏來原住民鄉觀光之社會衝擊識覺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 2010-06-01) 陳英任; 丘逸民; 譚鴻仁
    觀光產業在台灣原住民鄉鎮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即探討長期以觀光為主要活動之台北縣烏來鄉社區居民對觀光發展所造成之社會衝擊與社會網絡改變之識覺。從環境識覺與社會資本之理論觀點,先訪談社區居民對觀光發展之文化改變與社會衝擊之基礎識覺資料,再使用多元尺度及集群分析法進行問卷資料處理,並以對社區發展適合與不適合以評價觀光衝擊識覺之社會意涵。 經多元尺度分析後,產生六類觀光之社會衝擊識覺群組:『彼此相互交流及互動關係』、『觀光產業工作與影響』、『價值觀的改變』、『社區參與及協會組織』、『出租與販售觀光產品』、『提升日常生活水準』。社會衝擊識覺之差異亦表現於『發展之適合度』、『社會交流與社會衝擊』此2維度中,配合深度訪談探討烏來原住民鄉居民觀光衝擊之社會文化群組與分類之依據。本文結合量化與質性研究法歸納並分析當地居民對觀光發展之社會衝擊與文化改變之識覺,理解居民認為觀光發展增加工作機會及提升生活水準,但也影響其社區團體之互動交誼時間,進而衝擊其社會凝聚力量。因此,原住民鄉鎮社區觀光計畫仍需針對原住民族之社會網絡及組織文化加以研擬,方能引導出社會資本存量較高之凝聚力量以帶動原住民鄉社區之永續發展。
  • Item
    原住民主體性與部落發展-外來「凝視」與部落「整飾」-原鄉生活轉化、地方連結與社會空間因應機制之探究
    (2014/01-2014/12) 陳英任; 李素馨
    過去二十年間,原住民地區興起一股觀光發展之熱潮,原鄉生活與地方連結隨著國家政 策、觀光產業以及原住民傳統社會文化的交互激盪,形構出部落與外來共享之異質空間 (heterotopia)。臺灣北部烏來與復興鄉泰雅族長久以來受觀光消費活動之影響,造成部落前山 (觀光區)與後山 (生活區)之空間及人地關係異化現象。以原鄉前山作為觀光據點之發展,內 部如何因應前山與後山間地方關係的連結?其所凝聚部落再生與文化復振策略為何?在面對 現代國家與觀光消費下,不同區域 /部落如何以地方連結強化原住民社會空間之主體性? 本研究以南勢溪烏來與大嵙崁溪復興鄉泰雅為研究夥伴,檢視原鄉生活異質空間之形構 歷程,並從「時間地理學」視角切入,紀錄泰雅生活空間之移動路徑與拍攝指涉之文化景觀, 使用多元尺度量化分類後以照片引談進行質性調查。綜上,規劃三年期之研究計畫,首先從 觀光發展之前山地區探討外來消費與凝視之作用與影響,對應 Goffman「印象整飾」觀點分 析被凝視與部落印象整飾之異質空間呈現狀態;第二年延伸至後山信賢、福山部落及奎輝、 高義部落,結合照片引談法,分別對文化景觀之熟悉、歸屬、認同、依賴與根深柢固經驗來 探究地方連結與人地互動的關係。第三年進行跨區域 /部落比較泰雅生活之地方連結模式與 凝聚力量,提出從原鄉生活異質空間之量化分類,轉換深化成質性敘事的正向地方連結模式, 開展以原住民為主體之社會空間因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