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8
Browse
6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魚、山川、海洋」-原住民科學知識與環境教學法模式之探討與建構研究:以阿里山鄒族為例 :總計畫(2013/08-2014/07) 汪明輝Item 原住民族科學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學實施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及五峰鄉為合作對象(1/4)(2009/1/1) 汪明輝Item 「魚、山川、海洋」-原住民科學知識與環境教學法模式之探討與建構研究:以阿里山鄒族為例 :總計畫(2015/08-2016/07) 汪明輝Item 揭開原住民族語言地景——新竹地區泰雅族、賽夏族之環境知識探究(2009/1/1) 汪明輝Item 原住民族科學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學實施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及五峰鄉為合作對象(II)(2010/08-2011/07) 汪明輝; 林雪美; 沈淑敏; 張國楨; 許民陽Item 原住民族科學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學實施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及五峰鄉為合作對象( IV )(2012/08-2013/07) 汪明輝; 沈淑敏; 林雪美; 許民陽; 張國楨Item 原住民主體性與部落發展-原住民族知識、部落在地治理與原住民族發展(2014/01-2014/12) 汪明輝; 台邦‧撒沙勒本研究將以鄒族與魯凱族的部落為例,以合作研究之方式倫理,綜合歷史文獻調查、 田野實地考察、行動研究與參與觀察、深度訪談等方法,並以族語紀錄,與族人協力 進行兩族傳統知識之重/建構,進而探討在族群特殊人地關係體系中,傳統知識生產與 再生產(reproduction),與傳統生活方式之實踐背後的部落治理之生態智慧、部落規 範、權力結構及其運作機制。其次,考察族群面對國家發展主義下之開發衝擊下,自 發性地就傳統知識與治理機制進行之部落復振與創發運動的實際經驗,以了解前述傳 統知識與生態智慧之持續與轉化的方式與過程,進而評估傳統知識在未來部落主體性/ 自主治理與發展的角色與價值,乃至對未來民族自主治理(self-governance)以及民族 自治(autonomy)的重要意涵。兩族文化語言雖異,但民族處境及被殖民統治歷史經驗 相近,也曾都有類似的抵抗運動與自主發展的運動,因此,將比較與對照兩族經驗, 以究明兩族各自主體性歷史經驗,並呈顯對兩族未來的自主民族發展乃至全台灣原住 民族自治發展建設性意涵。Item 原住民族科學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學實施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及五峰鄉為合作對象( III )(2011/08-2012/07) 汪明輝; 許民陽; 林雪美; 沈淑敏; 張國楨Item 台灣原住民族知識論之建構---以原住民族傳統地理資源環境知識為例---台灣原住民族知識論之建構---以鄒族傳統領域資源管理知識為例(2007/12-2008/11) 汪明輝本研究將以鄒族內在研究者身份,以族語進行阿里山鄒族傳統 領域與資源管理相關知識之探討, 這包括鄒族有關領域性 (territoriality)/空間性知識,如領域之認知觀念、自然環境之知識、資 源之認知分類與管理、地權制度(土地資源分配/取得、繼承、土地利 用、保護維繫等)等內涵,以建構鄒族空間性知識本體論以及相關之 方法論,並探討領域資源與社會結構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其與超 自然神靈觀念之間的對應關係,進而釐清族群主體與領域及與超自 然之關聯,進而獲致全盤性(holistic)的鄒族知識。 在理論觀念上,從一個角度上,本研究是在進行一種知識解殖 民(decolonization)與建構(construction)的行動,一種知識份子的行 動,而這是基於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的啟迪而來。研究者本 身接受主流學術之養成訓練,而成為主流社會中的研究者,然而本 研究不同於一般之研究之關鍵在於族語,亦即建構原住民知識強調 以族語進行訪談、記錄與書寫,然後才進行轉譯在過程中的必要性, 在知識建構中保留了族語,因而最後所產生的知識,將是以族語為 內在,翻譯語言為外在的雙語知識。其次,內在研究者之位置勢將 跨越現代西方知識分工界線,進而並縫合片段分離之知識領域而成 為完整的知識,以避免當代知識之困境。Item 台灣原住民傳統聚落(含古道)及文化歷史記憶委託研究報告建置計劃案(2008/1/1) 汪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