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5
  • Item
    經建版地形圖和像片基本圖在濱線繪製上的應用與限制
    (地理學系, 2010-11-??) 沈淑敏; 陳映璇
    臺灣近一百年來累積豐富圖像資料,但因並非針對海岸環境而製作,應用於海岸濱線變遷研究時,有必要了解各式圖資及所標示之海陸界線的特性。本文以經建版地形圖、像片基本圖套色版及單色版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應用這類圖資進行濱線繪圖(shoreline mapping)的限制與可應用性。經由疊圖分析發現,經建版地形圖水涯線常為綜合數年標稿、編稿結果;像片基本圖套色版在不同圖幅、出版年代之水涯線的繪製時,有判定標準不同的狀況,這可能是因為缺乏明確繪圖規範,以及繪圖者不熟悉濱線變動性的緣故。因此,為提高各作業人員判釋濱線的一致性,未來有必要給予海岸作用和地形特徵判釋訓練。像片基本圖單色版以航照影像為底圖,理論上,研究者可自行判釋各類濱線指標。但配合歷年航照拍攝資料及比對現場測量剖面,發現由於航照拍攝作業時,不會特別考慮潮汐、風浪等狀況,大幅增加分析和解讀濱線變遷資料的難度。綜而言之,國內圖資大多是為了調查及經營陸地資源而生產的「陸圖」,並非針對海岸區域測量及繪圖,在使用之前,應評估既存圖資的特性,並選定適宜的濱線指標。本文也建議,政府應盡快建立以海岸監測為目的之濱線繪圖規範,通盤考量新興影像、技術和各式既存圖資的特性,選定通用且合宜的濱線指標和作業流程,以建置可長可久的濱線變遷資料庫,並盡可能回溯和正確解讀海岸環境變遷歷程。
  • Item
    臺灣東北部福隆海灘類型和裂流分布之長期變動研究
    (地理學系, 2009-05-??) 林雪美; 黃翊翔; 沈淑敏
    巴西南部海灘研究顯示,海灘意外的成因中有90%是來自裂流帶來的危害。鑑於國內海灘意外事件頻傳,裂流既為海灘危險的重要因子,管理當局實有必要針對海 灘安全的議題加以探討。過去有關海灘模式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分類,主要來自Wright、Short 等多位學者於澳洲海灘進行的研究,其探討海灘營力機制對水下沙洲和裂流變化的影響。福隆海灘有雙溪注入,受到波浪、潮汐等海灘營力的影響,其海灘類型和裂 流分布勢必也會受到河口逕流的影響。本研究即以Wright 等人於1984 年發表的海灘模式理論為基礎,透過航照的判讀,來探討福隆海灘長期以來海灘類型和裂流分布的時空間變動,並討論造成其差異的原因。 就時間而論,福隆海灘冬季海灘類型以倒轉沙洲與裂流型(TBR)為主,夏季則以反射型(REF) 至低潮位階地型(LTT)為主。探討冬半年海灘類型較夏半年偏消散之因,為波浪營力的不同所致;河口附近受逕流切穿的影響,其河口海灘類型無法適用於 Wright 的海灘模式理論。本研究依河口逕流的流向為指標,對雙溪河口沙洲水下沙洲形態加以分類。結果發現福隆海灘冬季河口海灘類型不僅較偏消散的情形,其河口變化 遠大於夏季河口海灘形態的變化。就空間而論,相同拍攝時間內,海域南側海灘類型較北側偏消散;造成其差異的主要成因則是局部礁岩的影響,使得海床粒徑較 大,海灘類型因而偏向反射型,裂流頻數也比較低。然而不論任何時間,海域東南端受到河口切穿和人工堤防建造的影響,皆有固定離岸方向水流的存在,對於海灘 遊憩者而言,需避免到該地戲水。
  • Item
    經建版地形圖和像片基本圖在濱線繪製上的應用與限制
    (地理學系, 2010-11-??) 沈淑敏; 陳映璇
    臺灣近一百年來累積豐富圖像資料,但因並非針對海岸環境而製作,應用於海岸濱線變遷研究時,有必要了解各式圖資及所標示之海陸界線的特性。本文以經建版地形圖、像片基本圖套色版及單色版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應用這類圖資進行濱線繪圖(shoreline mapping)的限制與可應用性。經由疊圖分析發現,經建版地形圖水涯線常為綜合數年標稿、編稿結果;像片基本圖套色版在不同圖幅、出版年代之水涯線的繪製時,有判定標準不同的狀況,這可能是因為缺乏明確繪圖規範,以及繪圖者不熟悉濱線變動性的緣故。因此,為提高各作業人員判釋濱線的一致性,未來有必要給予海岸作用和地形特徵判釋訓練。像片基本圖單色版以航照影像為底圖,理論上,研究者可自行判釋各類濱線指標。但配合歷年航照拍攝資料及比對現場測量剖面,發現由於航照拍攝作業時,不會特別考慮潮汐、風浪等狀況,大幅增加分析和解讀濱線變遷資料的難度。綜而言之,國內圖資大多是為了調查及經營陸地資源而生產的「陸圖」,並非針對海岸區域測量及繪圖,在使用之前,應評估既存圖資的特性,並選定適宜的濱線指標。本文也建議,政府應盡快建立以海岸監測為目的之濱線繪圖規範,通盤考量新興影像、技術和各式既存圖資的特性,選定通用且合宜的濱線指標和作業流程,以建置可長可久的濱線變遷資料庫,並盡可能回溯和正確解讀海岸環境變遷歷程。
  • Item
    臺灣東北部福隆海灘類型和裂流分布之長期變動研究
    (地理學系, 2009-05-??) 林雪美; 黃翊翔; 沈淑敏
    巴西南部海灘研究顯示,海灘意外的成因中有90%是來自裂流帶來的危害。鑑於國內海灘意外事件頻傳,裂流既為海灘危險的重要因子,管理當局實有必要針對海 灘安全的議題加以探討。過去有關海灘模式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分類,主要來自Wright、Short 等多位學者於澳洲海灘進行的研究,其探討海灘營力機制對水下沙洲和裂流變化的影響。福隆海灘有雙溪注入,受到波浪、潮汐等海灘營力的影響,其海灘類型和裂 流分布勢必也會受到河口逕流的影響。本研究即以Wright 等人於1984 年發表的海灘模式理論為基礎,透過航照的判讀,來探討福隆海灘長期以來海灘類型和裂流分布的時空間變動,並討論造成其差異的原因。 就時間而論,福隆海灘冬季海灘類型以倒轉沙洲與裂流型(TBR)為主,夏季則以反射型(REF) 至低潮位階地型(LTT)為主。探討冬半年海灘類型較夏半年偏消散之因,為波浪營力的不同所致;河口附近受逕流切穿的影響,其河口海灘類型無法適用於 Wright 的海灘模式理論。本研究依河口逕流的流向為指標,對雙溪河口沙洲水下沙洲形態加以分類。結果發現福隆海灘冬季河口海灘類型不僅較偏消散的情形,其河口變化 遠大於夏季河口海灘形態的變化。就空間而論,相同拍攝時間內,海域南側海灘類型較北側偏消散;造成其差異的主要成因則是局部礁岩的影響,使得海床粒徑較 大,海灘類型因而偏向反射型,裂流頻數也比較低。然而不論任何時間,海域東南端受到河口切穿和人工堤防建造的影響,皆有固定離岸方向水流的存在,對於海灘 遊憩者而言,需避免到該地戲水。
  • Item
    埔里盆地的地形面、活動構造與地形演育
    (地理學系, 2007-05-??) 楊貴三; 張瑞津; 沈淑敏; 石同生
    埔里盆地位在台灣地理中心附近,屬於雪山山脈南段;大肚溪(烏溪)上游支流南港溪和眉溪流經其間。本研究利用航照判讀、野外實察、地形計測等方法,將埔里 盆地的地形面分為5 段,包括高位階地(LT)3 段,低位階地(FT)和沖積平原(FP)各1 段。由老到新依序分布如下︰LT1 分布在盆地西北部大坪頂一帶者,形成向斜與背斜構造,向東南及南傾動,分布在盆地西南部暨南大學一帶者向東及東南撓曲。LT2 分布在盆地中央略靠西北側水蛙窟一帶及盆地南側蜈蚣窟附近一小塊。LT3 則分布於烏牛欄及坪仔頂。FT 主要分布於盆地西口的眉溪南岸和南港溪兩岸。盆地底部大部分為FP 面,包括氾濫原、現生河床和沖積扇。在LT 面上變位的活動構造,包括背斜和線形各5 段,向斜2 段,多呈北北東走向。背斜及向斜使地形面彎曲,其中,赤崁頂背斜由台糖赤崁頂農場向南南西延伸經烏牛欄階地西部,轉西南至外大坪,長約6 公里。背斜軸部偏西,越老的地形面變位愈大。外大坪(LT1 )東側撓曲崖高約100 公尺。本區之線形構造地形包括線形谷、線形崖、撓曲崖、地形面傾動、構造隆起、反斜崖等。由地形面與活動構造的相互關係,可推論埔里盆地自LT1 面形成以來的地形演育:(1)由埔里盆地北緣礫石沈積的覆瓦狀構造顯示LT1 形成時,北港溪南流入埔里盆地,南港溪及眉溪也注入盆地堆積,分別形成沖積扇,包括北側的大坪頂扇,南側的外大坪扇及眉溪扇。(2)嗣後,隨著LT1 面的隆起,北港溪轉向西流,遺留下盆地北邊的大坪頂殘面。南港溪及其支流眉溪在盆地內的持續下切,則依次形成LT2 、LT3 。由變位地形的證據可知,顯著的背斜、向斜構造及傾動運動,一直持續至LT3 面形成。FT 形成以來的地形面則未發現任何變形。(3)嗣後,各河扇階面受順向河切割,形成丘陵或殘面。目前盆底各溪盛行埋積,現生的眉溪沖積扇及南港溪沖積扇 (FP)廣大分布。
  • Item
    經建版地形圖和像片基本圖在濱線繪製上的應用與限制
    (地理學系, 2011-11-??) 沈淑敏; 陳映璇
    臺灣近一百年來累積豐富圖像資料,但因並非針對海岸環境而製作,應用於海岸濱線變遷研究時,有必要了解各式圖資及所標示之海陸界線的特性。本文以經建版地形圖、像片基本圖套色版及單色版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應用這類圖資進行濱線繪圖(shoreline mapping)的限制與可應用性。經由疊圖分析發現,經建版地形圖水涯線常為綜合數年標稿、編稿結果;像片基本圖套色版在不同圖幅、出版年代之水涯線的繪製時,有判定標準不同的狀況,這可能是因為缺乏明確繪圖規範,以及繪圖者不熟悉濱線變動性的緣故。因此,為提高各作業人員判釋濱線的一致性,未來有必要給予海岸作用和地形特徵判釋訓練。像片基本圖單色版以航照影像為底圖,理論上,研究者可自行判釋各類濱線指標。但配合歷年航照拍攝資料及比對現場測量剖面,發現由於航照拍攝作業時,不會特別考慮潮汐、風浪等狀況,大幅增加分析和解讀濱線變遷資料的難度。綜而言之,國內圖資大多是為了調查及經營陸地資源而生產的「陸圖」,並非針對海岸區域測量及繪圖,在使用之前,應評估既存圖資的特性,並選定適宜的濱線指標。本文也建議,政府應盡快建立以海岸監測為目的之濱線繪圖規範,通盤考量新興影像、技術和各式既存圖資的特性,選定通用且合宜的濱線指標和作業流程,以建置可長可久的濱線變遷資料庫,並盡可能回溯和正確解讀海岸環境變遷歷程。
  • Item
    臺灣海岸山脈泰源盆地河流地形之研究
    (地理學系, 1990-03-??) 鄧國雄; 沈淑敏
    Taiyuan Basin, located in the south part of Coastal Range in East Taiwan, is famous for its landforms of well-developed river terraces and meanders. The whole drainage basin belongs to the Mawuku Stream System.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stages of river terraces that could be correlated is eleven and the three youngest terraces which developed in the outlet reach haven't extented to the basin yet. In the basin, the channel sinousity is rather large however the amplitude is quite small. The phenomena of seven cut-off meanders that formed at different stages indicate the streams are always meandering. There are two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aiyuan Basin. One is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lithology difference of Tuluanshan and Takankao Formations; the other is erosion basis lowered intermittently by the effects of uplifted movement and sea-level eustacy.
  • Item
    應用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地圖辨識沙礫質海灘的濱線
    (地理學系, 2006-05-??) 洪佩鈺; 沈淑敏; 陳浦淮
    掌岸侵淤變化可謂岸經營管理最基礎的一環,估算數年至數百年間的濱線變遷趨勢常為首要步驟,惟我國的濱線繪製作業規範亟待建立。本文以坡兖較陡的沙礫質海 灘為對象,探討當採用大比例尺影像地圖(≧1:5000)估算濱線變化量時,如何選擇最適合的濱線指標(shoreline indicator),以及如何判定濱線指標的至置。正射影地圖保留了航照拍攝當時的海灘影像,研究者可以影像上的灰度值、色彩和質地(texture) 自行判釋各種濱線指標,點對於歷年濱線變化量較小的岸尤其重要。研究結果顯示,若圖資件件允許判釋出高水位線,以此線為最優選擇;若無法有效判定高水位 線,則在潮差愈大且坡度愈緩的海岸,愈應優牨選擇穩定性較高者。例如,若單獨使用歷年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地圖,在臺東海岸不易判定高水位線的位置,退而求其 次以乾濕線為較理想的濱線操作性定義,再其認為水線。未來將有更多高精度衛星影像或Lidar等高精度DEM應用於濱線繪製中,衛星影像自動判釋所得濱線 多為水線,若能結合航照影像和Lidar將極有助於判釋出高水位線。所以若考慮已出版圖資和未來圖資所得濱線之操作性定義的一致,本文建議在經費允許下, 對已出版之歷年影像地圖的濱線進行判釋時,宜同時數化乾濕線、水線、高水位線和灘內緣線四者。
  • Item
    圖像資料在臺灣地區地形變遷研究上的應用與限制
    (地理學系, 2003-05-??) 沈淑敏; 張瑞津
    地形變化的訊息具有空間性,圖像資料(pictorial materials)是最能有效展現這類訊息的素材。各種圖像資料的可用性,主要取決於地形本身的特性,以及圖像資料的製作品質、比例尺、註記相關地形特徵之原則與多寡、和保存現狀。本文之目的在於以本島河道、海岸、坡地三類地形的變遷為例,說明各式地圖和航空照片中所提供的地形訊息與使用上的限制。就筆者所知,目前在臺灣地區可以獲得的最早可用作地形變遷之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地圖和航空照片,應該是1904年出版的臺灣堡圖和1950年前後拍攝的航空照片。近年來拍攝之高精度衛星影像是很有用的材料,但能回溯之年代有限。清代出版之地圖精確度較低,大多只適合作定性分析,若能仔細推敲其他各式歷史文獻中所蘊含之對當時代環境的描寫,對還原地景將有實質的助益。若所做研究欲求取地形變化量,則研究者需要確定圖像資料的誤差必須遠小於真正的地形變化量,否則所得結果將無意義。
  • Item
    臺灣北部地區主要瀑布群的地形學研究
    (地理學系, 1989-03-??) 沈淑敏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tinguish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form of water?falls. The defination of a waterfall in the study is of which the height is higher than 5m and will not dry around the year. The form discussed here includes five parts, the face of waterfall (the ratio of width and length), the inclination of fall wall, the existence of plunge pool, the appearance of cap rock,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p of strata bed and river orientation. The study area includes four waterfall groups in the northern Taiwan, named Pinhsi, Tatun. Wulai and Chiaohsi group. The geological setting are quite different among four groups. There are 40 waterfalls investigated totally, 12 in Pinhsi group, 8 in Tatun group, 11 in Wulai group and 9 in Chiaohsi group, respectively. After classifying each kind of forms and factors of 40 waterfalls, I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kind of forms and factors with methods of contingency table and X2 test.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Waterfalls mostly are splender type according to the face form, inclined type to the wall form, horizontal type and reverse type to the bed form. However, there isn't a special type obviously on the form of plunge pool and of cap rock. 2. For waterfall belongs to the small scale landform, the form of it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e factors of lit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