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1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From the Viewpoints of People’s Need of Information and Social Activities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between Public Library and Internet(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9-10-??) 葉乃靜本文旨在探討公共圖書館與網路服務的異同,尤其關注web 2.0 網站。基於網路的受歡迎,引發作者試圖由網路服務尋找對公共圖書館服務之啟發動機。本文採用比較研究法的精神,了解公共圖書館與網路服務的差異,再找出可 能對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歡迎度有助益的策略建議。本文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如下:日常生活的特徵、民眾對資訊和社會互動的基礎、公共圖書館與網路提供之資 源的類型。文末建議,公共圖書館可以審視讀者認知的資訊,及其如何被應用於日常生活,再由此思考公共圖書館的可行作法。Item 創新科技資訊領先使用者資訊行為上的社會資本角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10-10-??) 葉乃靜本研究以臺灣癮科技網站使用者為研究對象,試圖了解網路將社交與資訊尋求結合的狀況下,使用者滿足這兩種需求時的交互作用狀況。本研究先以癮科技部落格上發文和回文數量最多的前三十位使用者為受訪目標對象,並於臺灣最大的論壇PTT 徵求受訪者,最後共邀請二十位使用者進行深度訪談。研究發現,創新科技資訊領先使用者扮演「資訊廚師」的角色,透過國外原廠網站,掌握快、新、準的資訊;受訪者線上和線下社會網絡的流動並不普遍;對受訪者而言,資訊管道間是「互補」不是「取代」;受訪者之資訊行為與社會網絡互動是相互交融;影響使用者線上網友能否結為好友的原因有,個性、對朋友的定義、平台屬性、分享訊息的目的和內容特質、共同的生活經驗。本研究的貢獻為整合資訊行為與社會網絡研究,由「群體」取代「個人」角度來了解資訊行為,發掘「人」作為資訊取得來源在資訊行為上的角色,並提出人們的網路使用不再以蒐尋資訊解決問題為主要目的、社會網絡中的弱連結在資訊支持上的功能、弱連結與社交支持和資訊支持等概念上的不可分割性、情感與訊息設計等議題與資訊行為的整合。此新研究取向對未來資訊行為的模式或理論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