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67
  • Item
    以新進人員觀點探討支持性就業服務員之工作適應
    (2019) 劉晏安; Liu, Yen-An
    本研究試圖以新進人員之觀點,探討進入支持性就業服務員的工作後,在職場如何面對的壓力與挑戰,或是如何因應專業工作的方式,以及其工作適應的歷程。具體目的聚焦在:(一)以新進人員觀點,探討支持性就業服務員工作適應過程中的工作壓力與挑戰;(二)以新進人員觀點,探討支持性就業服務員進入工作後,如何因應其遇到的困難;以及(三)以新進人員觀點,探討支持性就業服務員工作適應的歷程。 本研究使用立意取樣與滾雪球之方式,招募10名新進支持性就業服務員為研究參與者,使用半結構的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並以質性研究取向的紮根分析方式,進行研究的整理與分析。研究結果以三個部分做呈現: 新進支持性就業服務員的工作壓力與挑戰,可以分為新人的角色適應、職務內容的挫折、職場支持不足;新人的角色適應包含:無法勝任角色的焦慮、角色期待落差、工作過度負荷;職務內容的挫折包含:行政業務繁瑣、職場開發困難、個案服務狀況多、家長溝通困境、工作特性限制;職場支持不足中,包含了:新人訓練不完善、督導風格不合、同儕關係不佳。 在新進支持性就業服務員進入工作後,因應其遇到的困難方式分為外在層面、內在層面;外在層面包含了工作調整、尋求支持、壓力紓解;內在層面則是情緒處理。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在新進支持性就業服務員的工作適應的歷程中,可以分為菜鳥帶菜鳥的角色摸索期、多重角色的自我覺察期、內在與外在漸進調整期、在進入工作後的菜鳥帶菜鳥的角色摸索期後,多重角色的認知覺察和內在與外在漸進調整期,會相互影響相互互動,漸進調整的過程中,可能又影響著菜鳥帶菜鳥的角色摸索期。文末依照研究結果提出適當的建議,以供支持性就業服務員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 Item
    大專院校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學生使用3D列印握筆器之個別化設計發展與功能表現
    (2019) 林靖文; Lin, Ching-Wen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學生通常因為生理障礙,在就學、未來就業和就養各方面都需要科技輔具載具來改善功能表現,其中於寫字能力上的差異,更需個別化調整,因此,搭配3D列印技術的發展,可製作客製化產品的特性,能讓其因障礙所受到得限制最小化。本研究目的在於建立 3D 列印技術於製作握筆器之個別化設計與發展,並探討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學生之功能表現。研究方法採用單一個案研究法之跨行為多基線設計,以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學生為對象,探討建立3D 列印技術個別化製作握筆器流程以及抄寫表現;整個實驗啟程耗時約一個月,握筆器原型共經歷六次調整;其中,本研究以「基本讀寫字綜合測驗」探討抄寫速度表現、以光學字元辨識軟體判讀其抄寫品質表現。經過施測、介入後,結果顯示: 一. 3D 列印技術應用於個別化握筆器之設計與發展是具可行性。 二.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學生使用3D列印握筆器後,抄寫速度是能有所提升。 三.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學生使用3D列印握筆器後,抄寫品質是有被改善。 本研究亦針對研究參與者、研究工具、製作技術等相關面向給予建議,提供未來研究者在3D列印技術、在特殊教育領域中可精益求精,為更多有特殊需求的學生解決問題。
  • Item
    雙北市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 對轉銜服務之參與現況與期望
    (2015) 蕭漢寧; Han-Ning Hsiao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對於轉銜服務的參與現況以及期望。研究者利用自行發展的四點量表,以雙北市高職綜合職能科家長為對象,進行調查。共發出329份問卷,回收206份有效問卷,並以描述性統計及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對於教師提供轉銜服務之參與現況 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參與轉銜服務參與現況偏低為「偶而偏經常」,其中以「生活輔導」及「心理輔導」參與較佳;而家長參與度較低為「升學輔導」。 二、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對於教師提供轉銜服務之期望 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對參與轉銜服務的整體期望為「需再一些協助」,各項度中以「就業輔導」期望最高,「其他相關專業」次之;整體而言期望最低為「升學輔導」,但是未來規劃為升學之學生家長,對於轉銜服務的期望最高。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在轉銜服務參與現況的差異情形 研究發現家庭結構方面,「雙親家庭」及「中高社經地位」的家長參與情形最高,而「單親家庭」及「低社經地位」的家長參與情形最低。學生性別為「男生」、障礙程度為「重度」、障礙類別為「其他」以及未來規劃為「接受職業訓練」的家長參與情形最高。ii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在轉銜服務期望的差異情形 研究發現家庭結構方面,「雙親家庭」及「中高社經地位」的家長對轉銜服務的期望最高,而「單親家庭」及「低社經地位」的家長期望最低。學生性別為「男生」、障礙程度為「中度」、障礙類別為「自閉症」以及未來規劃為「升學」的家長對於轉銜服務的期望高。 五、綜合職能科學生家長對轉銜參與現況和期望之關係 「家長參與轉銜服務現況」與「家長參與轉銜服務期望」兩部分達低度正相關,顯示家長參與轉銜服務越多,期望也有機會越高。在「生活輔導」、「心理輔導」、「其他相關服務」及「福利服務」項度中,參與的現況皆略高於期望,家長對於接受這些方面的轉銜服務需求期望較低。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針對不同背景變項者所應著重之轉銜項度、轉銜目的與方向、轉銜期望的表達管道等實務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 Item
    你是我的眼?!視覺障礙工作者運用視力協助員之經驗
    (2014) 王雪娥
    本研究始於瞭解視覺障礙者運用視力協助員服務的經驗,進而探討視力協助員在視覺障礙者的職場生態系統關係,並藉資料分析、歸納,提供「職務再設計」措施的相關建議。 經以半結構訪談題綱蒐集七位研究參與者的經驗,並以質性研究電腦軟體NVivo第10版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在運用視力協助員服務的經驗方面: 社政及勞政體系為研究參與者獲得服務資訊的主要來源;需協助的工作有共通性,然亦因工作的專業度與豐富化,而有差異性;審查結果會因僱用單位支持度而影響到職務再設計的成效;研究參與者認同接受服務時數遞減之做法,但亦認為應考量個別化及建立減列時數的指標。 二、在視覺障礙者的職場生態系統關係方面: 視覺障礙者運用視力協助員服務從自我要求開始,藉尊重與包容成就彼此、藉溝通建立工作默契。視力協助員因「被他人需要」樂於多付出,而成為職場的潤滑劑。 三、在「職務再設計」提供視力協助員服務的建議方面: 研究參與者認為善用科技與建立服務標竿典範有助於制度的精進;服務品質提升的關鍵則在於溝通、傾聽與同理心;組織的支持可以彌補申請職務再設計未被滿足的層面;友善職場可創造更多的職場自然支持者,協助視覺障礙者發揮工作潛能。
  • Item
    大專聽障生人際行為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
    (2014) 劉忠讓
    本研究主要想瞭解大專聽障生人際行為和生活品質的現況,並分析大專聽障生個人背景變項、人際行為和生活品質之間的關係,探討這些變項對其生活品質的預測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其有助於聽障生、學校、家庭、社會福利行政單位或其他相關研究工作者對於大專聽障生的輔導或安置等,提供後續研究的參考。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邀請台灣地區29所大專校院之資源教室,研究對象為大專聽障生採取方便取樣,共有159份有效問卷。研究工具為「基本資料」、「人際行為量表」和「臺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依據問卷回收資料與統計結果所得,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多元迴歸,將本研究的主要發現簡述如下: 一、目前大專聽障生在人際行為上,其關係量尺和肯定量尺平均數高於與一般生常模團體。 二、不同家庭經濟之大專聽障生在人際行為上有顯著差異,大專聽障生家庭經濟狀況較不佳,則其人際行為表現較不佳。 三、大專聽障生在生活品質因就讀地區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北部地區生活品質情形上比就讀南部地區感受較好。 四、大專聽障生在生活品質因就讀校制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就讀大學之生活品質低於技術學院之生活品質分數。 五、大專聽障生在生活品質因就讀溝通方式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使用單純口語之生活品質高於使用綜合溝通之生活品質分數。 六、大專聽障生的生活品質因其家庭互動程度、家庭經濟狀況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結果顯示,清寒以下之聽障生家庭其生活品質滿意度較不佳。 七、人際行為各層面與生活品質各層面的相關,皆達相關顯著。 八、就讀地區、家庭互動關係、家庭經濟狀況、人際行為之肯定量尺能有效預測其生活品質。
  • Item
    視多障者就業歷程之研究
    (2013) 王心柔
    本研究旨在探討視多障者的就業歷程,研究者採用的是質性研究法,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邀請三位在競爭性職場就業達一年以上的視多障者,分享其個人的就業經驗。經過研究者將資料進行編碼、分析與詮釋,研究結果先分別呈現三位研究參與者的就業經歷,進一步再提出共同的核心議題進行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視多障者在就業歷程經常會面臨到外在和內在兩個層面的挑戰,外在層面包含:缺乏面試的機會、定向行動的限制、雇主和同事的接納程度低、工作機會以短期就業或低階職級為主,內在層面包含:對科技輔具或職務再設計的接納程度低、自我概念與工作自信不足、工作速度的限制、個人健康安全照護與職災預防的觀念待建立。 視多障者就業深受外在環境和個人因素所影響,而三位研究參與者在面臨以上情境,各自採取了不同的因應策略以克服挑戰,使其個人的就業計畫得以繼續執行;本研究參與者採取的因應策略包含:尋求他人協助或積極爭取面試機會,主動熟悉環境以克服定向行動的限制,包容並協助他人了解視多障的特性,累積個人實力以朝向就業目標邁進,重新認識輔具和職務再設計,重新建構自我效能,選擇合適的職業型態並配合職務再設計以提高工作效率,逐漸體認健康安全照護和職災預防的種要性。 基於研究結果,本研究對視多障者就業和職業重建方面,針對公私立部門、雇主及社會大眾、視多障者本身分別提出相關建議;另外,本研究受限於對象、方法和時間,僅能呈現出三位研究參與者之就業歷程的部分事實,無法推論整體視多障者之職涯發展,是本研究限制之處。
  • Item
    以自我決定理論探討雙北市智能障礙者的工作動機
    (2014) 詹嘉琦; Chia-Chi Chan
    本研究以Deci與Ryan(1985)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為基礎,目的在於瞭解智能障礙者的工作動機之現況,以及在不同的個人變項、就業變項和心理需求之智能障礙者於研究變項中的差異或相關情形,進而探索可預測工作動機的心理需求向度;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北市、新北市的智能障礙者為研究對象,共計回收有效問卷共計137份。所蒐集之資料運用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聯繫感是智能障礙者滿足程度最高的心理需求。 二、認同整合調節是智能障礙者最同意的工作動機類型。 三、性別、障礙程度、學歷程度、父母職業水準和家庭經濟狀況等個人變項在工作動機的各向度皆未存在明顯差異。 四、是否有實習經驗、職業訓練經驗、職業輔導評量、工作經驗、工作穩定度和不同的勞動條件等就業變項對於工作動機未有明顯差異。然在工作意願、是否在職及喜歡目前工作的程度對於工作動機部分向度有顯著差異。 五、心理需求中,勝任感與聯繫感可正向預測工作動機,且以勝任感的預測力較大。 六、在各種變項對於外在調節皆未達顯著。
  • Item
    就業中的學習障礙青年從學校到職場的困難與因應之研究
    (2013) 吳嘉真; Wu-Chia-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年學習障礙者從學校到職場所面對的困難及其因應方式。本研究使用以現象學為基礎的深度訪談方式,邀請五位於就學階段取得學習障礙身分,已邁入職場並持續處於工作狀態的受訪者分享與學習障礙有關的生命故事。 研究結果呈現了每位受訪者不同的學習及就業歷程、於不同環境中因應困難的方式,以及對於學習障礙的不同看待。本研究也對在學校和職場中,促進學習障礙者因應困難、適應環境的個人和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基於研究結果,本研究對:研究人員、教育服務人員、學習障礙協會、學習障礙者及職業重建體系,分別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 Item
    建置視覺障礙者職務再設計需求初篩表
    (2014) 王智仁; WANG,JHIH-REN
    本研究探討視覺障礙者職務再設計需求,建立需求初篩表為目的,主要希望是發掘並系統化視覺障礙者的職務再設計需求,協助視覺障礙者、公司企業用人單位、職業重建專業人員了解與釐清困難及障礙狀態,方便連結介入職務再設計服務。然視覺障礙者的工作問題與困難涵蓋的層面非常多元,在建構初篩表的前期,除彙集整理視覺障礙者的就業困難與需求,亦探討其與職務再設計之間的關聯性。而初篩表的建構的過程,經由專家意見的調查以確立初篩表的專家效度。當初篩表修改達成專家共識後,研究者將初篩表實際進行個案試評,以瞭解實際使用者對於此工具的反應與回饋。 視覺障礙者的工作困難與需求面向一定會隨著社會的變動不斷的改變或增加,在職場環境不斷變化時,需要職務再設計來突破職業重建服務的僵局,讓需求端與服務供給端無礙連結。產出真正能應用在職業重建中,發掘視覺障礙者職務再設計需求的實用工具是本研究最終的目標。
  • Item
    自僱型視障按摩師之職業生涯發展研究
    (2014) 葉昭伶; Yeh, Chao-Ling
    本研究以Super生命廣度理論,探討三位自僱型視障按摩師職業生涯發展的過程,勾勒出視障者就業發展的樣貌與影響因素。本研究選取三位自僱型視障按摩師、四位家人及六位重要同事,進行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 針對自僱型視障按摩師職業生涯發展歷程,分階段討論視障者建構初期職業生涯方向、勇闖職場、職業探索、職業定向、未來規劃。以三位研究參與的生涯歷程,瞭解視障者如何形成初期生涯目標,進入職場面臨的挑戰,探索適合的行業,選定以自僱型態投入經營按摩事業、從按摩工作中獲得經濟穩定與職業成就,並利用自僱型的彈性工時投入其他活動,在收入穩定下持續發展職業生涯。由三人的豐富就業與生活經驗,看到他們在生涯發展考慮下投入工作,找到職業發展方向,持續自我滿足,達成自我設定的職業生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