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1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未來職業意圖受「情境」影響? 以社會認知生涯理論分析TIMSS 2011年 數學資料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8-09-??) 趙珮晴; 余民寧; Pei-Ching Chao, Min-Ning Yu
    瞭解選擇數學領域的原因,可讓學生評估自己、教師鼓勵學生,以此達到適性發展的目的。本研究以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11年八年級5,042位學生資料,進行社會認知生涯理論驗證,接著加入學校、教師和父母情境影響變項,採取部分最小平方法結構方程式模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符合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的興趣模型和選擇模型主要路徑假設,數學職業選擇意圖受結果期待與學習興趣的直接影響,而自我效能則是產生較多間接影響;加入情境因素後,只有教師教學對自我效能具中等重要性,但要透過學習興趣、自我效能或結果期待來對數學職業意圖產生影響,直接影響的效果量偏低;其他如「學校氣氛」和「父母協助」等因素,其直接或間接影響效果也都微乎其微。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未來職業意圖受「情境」影響? 以社會認知生涯理論分析TIMSS 2011年 數學資料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8-09-??) 趙珮晴; 余民寧; Pei-Ching Chao, Min-Ning Yu
    瞭解選擇數學領域的原因,可讓學生評估自己、教師鼓勵學生,以此達到適性發展的目的。本研究以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11年八年級5,042位學生資料,進行社會認知生涯理論驗證,接著加入學校、教師和父母情境影響變項,採取部分最小平方法結構方程式模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符合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的興趣模型和選擇模型主要路徑假設,數學職業選擇意圖受結果期待與學習興趣的直接影響,而自我效能則是產生較多間接影響;加入情境因素後,只有教師教學對自我效能具中等重要性,但要透過學習興趣、自我效能或結果期待來對數學職業意圖產生影響,直接影響的效果量偏低;其他如「學校氣氛」和「父母協助」等因素,其直接或間接影響效果也都微乎其微。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以社會認知生涯理論探討影響選擇數學職業意圖的因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09-??) 余民寧; 趙珮晴; 陳嘉成
    本研究參考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的選擇模型與興趣模型,建立影響學生選擇數學職業意圖的因素結構關係模型圖,以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簡稱TIMSS)2003年國中生資料驗證之,試圖探究影響國中學生在選擇數學職業意圖的因素。本研究發現,在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的興趣模型方面,「數學學習興趣」受「數學結果期待」、「數學自我效能」的直接影響,而「數學成就」則是產生間接影響;至於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的選擇模型方面,「選擇數學職業意圖」受「數學結果期待」、「數學學習興趣」的直接影響,而「數學成就」、「數學自我效能」則是產生間接影響。上述潛在結構並無性別差異存在。最後,本研究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在教育實務應用與未來繼續研究上的建議。
  • Item
    Using PISA and TIMSS Mathematics Assessments to Identify the Relative Strengths of Students in Western and Asian Countrie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1-03-??) Margaret Wu
    Wu (2009) 的研究曾將2003 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的數學表現,與「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 八年級學生的數學表現做一比較,結果發現,西方國家在PISA 的表現大致上比在TIMSS 的表現為佳。本研究則將TIMSS 公開的題目分為兩組,一組與PISA 的架構相符,另一組則不相符。其中, TIMSS 評比有很多幾何與代數的題目是屬於「純粹的數學」題(即末以真實生活情境作為背景的數學題) ,而這些題目並未出現在PISA 評比之中。本研究檢視六個國家在這兩組題目表現上的差異,藉此反映出西方與亞洲國家的相對強項與弱點,接著再將這些強項與弱點連結到PISA 與TIMSS 評比的內容上。有證據顯示,西方與亞洲國家在PISA 與TIMSS 的差異表現可歸因於兩評比題目種類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