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67
Browse
1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科技教學評量策略之規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2010-10-01) 張玉山; 游光昭; 蕭佩如Item 國中科技教育運用Teresa M. Amabile工作動機原則與自我效能激發策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2008-12-01) 李堅萍; 游光昭; 朱益賢經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美國Teresa M. Amabile所倡之工作動機原則與自我效能激發策略分別能提昇創造力及技能學習成效,但是否有「橘越淮而爲枳」的效應?其應用在臺灣的情形如何?本研究採用觀察法,以探討國二31名學生對Amabile的9項工作動機原則與13種自我效能激發策略的反應。研究結果顯示:國中生對Amabile工作動機原則之示範操作程序、提供選擇空間、建設性的好評及定義優秀案例等4項原則反應熱烈,對其他5項原則反應平平;對自我效能激發策略之灌輸成功經驗、參與公眾互動、親自動手實習、技術進階精煉、自我審視評估、落實正向互動及給予外在回饋等7種策略反應熱切,對其他策略則反應平平、抗拒或兩極化。Item 科技教育教學活動在行動學習環境下之實施(2005-12-10) 蕭顯勝; 蔡福興; 游光昭科技的進步不斷地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進而也影響到教育與學習的方式。如今隨著第四波的資訊革新的先驅-手攜式(Handheld)電腦的日益普及,加上無線網路技術的日漸成熟,無所不在(Ubiquitous)的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 M-learning)已成為繼遠距學習、數位學習後逐漸受到重視的新時代學習趨勢。 本文利用科技教育教學活動的特性,結合行動學習環境的特色,設計出一運用行動學習策略的科技教育教學活動,並建構適合該行動學習策略的系統及相關工具。Item 通往「第三文化」之路:析論透過科技史教學以提昇人文素養的策略(2005-01-01) 謝文斌; 游光昭本文從「人文」與「科技」的對立概念出發,旨在探討藉由「科技史」教學來調和與溝通二者對立的可能性。首先就「科技」與「人文」素養的意涵加以定義,而後探析「兩種文化」對立的相關議題與文獻。經由歸納所得,本文認為 STS 課程理念是消解「科技」與「人文」對立的可行途徑,是通往「第三文化」的橋樑,也應是科技史教學的取向依據。科技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可從「科學史」教學的相關論述借鑒。最後,本文提出科技教育運用「科技史」教學以提昇人文素養的策略及教學活動實例,期能有利於後續科技史教學活動教案的開發及教學成效的實證研究。Item 以MST為導向的九年一貫生活科技課程設計(2003-11-09) 林人龍; 游光昭融合數學分析、科學探究以及科技設計的MST主題式科技教學活動,已在許多先進國家的中小學科技教育中推行多年。在台灣,九年一貫新課程的七年級已於九十一學年度開始全面實施,而科技教育則被歸類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自然科學與科技在近代科學研究蓬勃以及科技工程急速發展下,早已存在一種共棲共生的關係,然而由於傳統分科專業教學的因素,我們的國中生很難有機會在學校的教育環境當中,將所學得的數學運算與科學概念知識應用在科技專題的設計作業之中。而這樣的結果反映出,學生無法將三者做一有效的連結,抽象的概念分析與描述得不到實際印證的機會。有鑑於統整與科際間整合教學的重要性,並符應九年一貫領域統整教學的精神,本論文將論述:(1)適行於國內推行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MST(數學、科學、科技)課程與教學架構。(2)依據此MST課程教學架構設計出教學活動示例。Item 科技教育網路化學習環境建構:以「科技學習網」為例(2002-10-26) 蔡福興; 游光昭今日的社會是一個高度科技化的社會,人們不斷地發展科技來改善人類的生活、也不斷地學習使用科技來適應生活,因此,瞭解科技的意義、原理,擁有基本的科技能力等,便成為科技社會下每一位公民所必備的基本素養,科技教育(Technology education)便是一種培養全民科技素養的一種素養教育。而以往科技教育大多在傳統教育環境下進行,例如:傳統的教室或實習工廠。如今隨著資訊技術的進步及網路化學習環境的成熟,科技教育如何利用相關的資訊技術在網路化的環境下實施,確實值得做進一步的實驗與探討。本研究旨在對於如何在網路化環境實施科技教育進行探討,以提出一個利用網路來進行科技教育的可行模式,再根據此一模式建構出以學習科技為主的網路化學習平台,並對專家與學生初步使用此平台後的評鑑結果進行探討。本研究初步獲得以下幾點研究成果:(1)本研究提供一可行的科技教育網路化學習模式;(2)本研究提供九年一貫課程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一個可行的教學模式;(3)科技學習網提供一推廣全民科技素養教育之園地與參考架構;(4)科技學習網初步獲得使用者之肯定,但仍有可加強改進之地方。Item 科技教學評量策略之規劃研究--以水陸兩用車活動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2010-10-01) 張玉山; 游光昭; 蕭佩如Item 北愛爾蘭的科技教育概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1998-12-01) 游光昭Item 科技教室規劃的需求評估與檢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1998-01-01) 游光昭Item 科技教育目標認知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0-04-01) 游光昭本研究的目的在比較科技教育師資培育機構的學者與中等學校工藝╱生活科技教師對科技教育課程目標認知的差異。研究係透過問卷調查方式,研究結果則主要分析自46位師資培育機構學者、143位國中生活科技教師、及74位高中工藝教師對科技課程目標的認知判斷。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 1.師資培育機構的學者對國中科技教育各目標重視程度的看法與國中生活科技教師大致相同,但對於高中科技教育目標的看法則與高中工藝教師存有差異。 2.不同地區的國中生活科技教師對各科技教育目標的看法稍有不同,但不同地區的高中工藝教師對各目標的看法則頗為一致。 3.在比較目前與理想兩種科技教育的教學環境下,師資培育機構學者與國、高中工藝╱生活科技教師對兩者間之目標應重視程度均存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