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3029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影響臺灣兒童讚美語回應發展之因素(華文世界雜誌社, 2014-12-01) 郭玥慧; 陳純音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讚美語回應的發展情形,同時也探討讚美者性別與社會地位和讚美主題對判斷以及回應讚美語的影響狀況。本研究方法包含看圖判斷讚美語實驗與看圖回應讚美語實驗。受試者由幼稚園中班、大班、小一、小二、小三以及大學生共一百四十四位學生所組成,依年齡分為六組,每組二十四人,男生女生人數各半。Item 華語時間表述方位詞「前」、「後」、「上」、「下」之習得(華文世界雜誌社, 2015-03-01) 吳品嬅; 陳純音本研究採質性分析,探討母語為英語之外籍學生華語時間表述方位詞之習得順序與偏誤。研究對象為3名來自初級、中初級及中高級之美加學生,每個月進行實驗,共計6次,為期半年。實驗題型含兩大類:「選擇題」及「看圖說故事」兩類型,每月所蒐集到的語料並與12名母語人士做比較。研究發現,對母語為英語之外籍學生而言,「上下類」表時結構較「前後類」表時結構容易習得,顯示「分岐」的概念(即後者)較「零對照」的表達(即前者)來得具挑戰性。而分析四個方位詞時,亦發現「下>後>上>前」之順序,說明了對母語為英語之外籍學生而言,表「未來」概念之方位詞較為容易掌握。其次,外籍學生易出現之偏誤類型可分為「錯序」、「誤代」、「誤加」、「遺漏」四大類,其中以誤代最多而錯序最少。最後,從實驗結果可看出,外籍學生在理解及應用層面之發展不一,其在理解層面掌握較快,應用層面則是相對較晚。Item 臺灣學齡前兒童華語量詞習得之再探討(華文世界雜誌社, 2009-06-01) 黃雅微; 陳純音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學齡前兒童對華語類別量詞(count classifiers)和計量量詞(mass classifiers)的習得(Cheng and Sybesma 1998, Tai 1994)。本研究共設計兩個實驗:圖片辨識測驗及圖片描述測驗。研究對象爲45位以華語爲母語的學齡前幼童,根據其年齡分成三組(第一組爲三歲、第二組爲四歲、及第三組五歲)。 主要的研究發現如下:首先,學齡前兒童能夠分辨類別量詞和計量量詞之間的差異,此差異達到統計上的顯著,且不同於前人(Chien et al. 2003),我們發現學齡前兒童在類別量詞的表現顯著優於計量量詞。其次,「年齡」的確對類別量詞和計量量詞的習得有所影響並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Chien et al. 2003, Hu 1993, Loke 1991, Ying et al. 1983),研究發現三歲到四歲是兒童習得量詞的關鍵期。量詞「個」是兒童最早習得的量詞,「標準量詞」對兒童來說難度最高,因此爲最慢習得的量詞(Erbaugh 1986, Loke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