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302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5
  • Item
    外籍學生提問研究三部曲---從語言輸入假設到語言輸出假設(I)
    (2005/08-2006/07) 陳純音
    近年來,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探討的課題頗多(如母語干擾、語言共通性、及題 型效應等)(White, 1989; Gass & Selinker, 1992; among others),研究的語言除西方語 言學習者外也漸漸著重以華語或日語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外籍學生(Jin, 1994; Yuan, 1997; Chen, 2001)。但這些研究中,大都屬「質」或「量」的研究之一種,鮮少有 「質」、「量」兼俱的研究,因此本計畫擬研究以華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之「提問」 及相關語言輸入。主要的研究目的在比較分析外籍學生習得華語問句的教材、教師 提問(teacher questioning)類型、學生提問(student questioning)類型、及其中介語言 (interlanguage),並探討相關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進而建構教材資料庫與中介語言 語料庫。 本研究擬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依該中心分班測驗 成績分初、中、高三組,進行一個三年「質」與「量」並重的研究。第一年以「量」 為主,分析三組學生使用教材之問句類型的分析,針對各級教材問句介紹之先後次 序與類型加以分析,探討其是否符合教學語法編撰之原則。第二年進入教室觀察階 段,以「質」與「量」並重,分析華語教師課堂語料輸入中提問內容,及其提問之 類型與頻率及其如何利用提問技巧與學生互動。第三年研究亦是「質」與「量」並 重,主要驗證語料輸出假設,「質」的研究資料來源為第二年教室觀察中學生提問的 內容,「量」的研究主將分析第二年蒐集到的學生口語表達意願和課堂氣氛問卷,了 解其提問的語法能力及提問的語用溝通功能。第二年與第三年分析之資料亦包含訪 談教師與學生部份,深入瞭解其提問的目的、用法與感受。每年實驗所蒐集到的語 料將會分別轉譯後,建構成教材資料庫與中介語語料庫加以分析。因此,本研究擬 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外籍學生教材中問句類型為何?教材編寫次序是否符合教學語法之原則? (二) 華語教師如何以提問與學生互動?其提問類型與頻率為何?與教材之問句類 型相關性 為何? (三) 外籍學生與與教師之提問的異同為何?各級外籍學生之提問類型是否有別? (四) 外籍學生中介語中錯誤提問類型為何?錯誤原因為何? (五) 外籍學生對教師提問的看法為何?影響其提問的原因為何? 希望本研究結果對「對外華語教學」有具體的幫助,對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也 有些許具體的貢獻。
  • Item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英語雙峰現象暨改進措施
    (2002/11-2003/03) 張武昌; 周中天; 葉錫南; 陳純音; 許月貴; 林正昌
    多年以來,臺灣省高中高職入學考試中,英語科的成績分佈統計幾乎都是呈雙峰曲線,顯示在我國的英語學習環境中,長久以來一直有一群數目相當穩定的「放棄者」(即低峰群),此一現象到今年國中畢業生基本學力測驗時,受到廣泛注意。其原因可能在於城鄉之間的學習資源不均,也可能與國中教師之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有關。無論如何,此一現象的因素複雜,實有必要作深入探討,並研擬改善計畫,以求具體改進。 本研究擬採蒐集試題與成績分析、文獻回顧、問卷調查、座談會、專家諮詢等方式進行,預期五個月完成,研究之預期成果如下: 1.探討英語成績雙峰現象的主因。 2.了解國中英語教學現況。 3.雙峰現象改進措施。
  • Item
    國民中小學原住民族語教學模式、活動設計與評量方法
    (2001/04-2001/07) 黃美金; 陳純音
    針對國小、國中原住民族語言教師教學需求,本計畫期能提供適切之教學模式、生動之教學活動與多元之評量方法,希冀研究成果立即可作為九十年暑假原住民族語言種子教師培訓之教學參考資料,對從事原住民語言教師有所助益。其研究主旨如下: (一) 依據國小、國中學生之心智發展特性及需求,參照語言教學理論及研究,探討九年一貫原住民語課程之教學實施模式之理論架構,以提供原住民族語言教師教學之參考。 (二) 針對不同階段學生之需求及不同之教學內容及重點,研發原住民族語言形式 (如:字母、發音、字彙、句型/文法等)及語言技能(如:聽、說、讀、寫)之教學活動設計模式。 (三) 針對國小、國中原住民族語言教學目標,建構原住民族語言多元評量方式,並提供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