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教育學刊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Now showing 1 - 20 of 47
  • Item
    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相關學科的問題解決能力量表之發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20-12-??) Issei KOJIMA, Hiroyuki MURAMATSU, Mitsunori YATSUKA
    STEM教育在日本廣受重視,但評估其有效程度的方法卻為數不多。在本研究中,我們發展量表來釐清對問題解決的興趣與對使用各科目概念和技巧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們為公立學校三年級學生發展了對STEM教育中的問題解決能力的知覺量表,量表包括四個因素:針對問題解決技巧的自我知覺、解決科技問題的興趣、解決科學問題的興趣、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量表的信度亦得到分析結果證實。
  • Item
    發展網路互動聊天機器人之程式設計教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21-06-??) Taisuke KOIWA, Katsumi ITO, Takamasa SUZUKI, Issei KOJIMA, Hiroyuki MURAMATSU
    本研究旨在透過將過往研究所開發的教材發展為可於網上應用的形式,以改進一種可藉由程序設計互動內容的聊天機器人教材。新開發的教材可實現與聊天機器人在網上的互動。在此學習模式中,學生進行問題制訂,並嘗試以科技解決該問題。學生根據用戶反饋反覆評估和修正,並在最後評估學習任務成效。教材設計以程序設計為基礎,讓學生從過往研究中了解資訊系統機制與特點。由學生所創造的聊天機器人可在網路上被使用,因此學生可收到校外用戶反饋,並利用數據來進行程式除錯。系統以JavaScript架設,並以Vue.js做為JavaScript架構。所開發教材包括聊天機器人的作業系統、專屬程式編輯器、數據管理系統以及上傳系統。資料庫運用雲端後端服務平台(BaaS)技術,設計上能夠儲存和分享媒體、使用者記錄以及評估結果。聊天機器人系統基於學生所創建的程式,以聊天機器人的形式使用文字與圖片回應用戶輸入的內容。系統亦具備關鍵字搜索和使用狀況評估的功能。當用戶搜索學生設定的關鍵字時,聊天機器人會給予回應。學生可分析用戶的搜索紀錄和易用性,並修改或改善聊天程式以及搜索詞設定。我們計劃在日本一所國中的科技課運用所開發的教材來驗證其有效性和教學成效。
  • Item
    以混沌系統為基礎之物聯網安全資料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20-12-??) 吳錫聰; Shyi-Tsong Wu
    物聯網目前正蓬勃發展,物聯網資料流的安全性是資安的一個新課題。物聯網資料流的安全運算必須具有快速特性與有具良好的效率,而串流加密器具快速運算的優點,常應用於即時通訊的安全,其亦切合物聯網安全資料流的保密需求。混沌理論的輸出序列與初始值相關,其於密碼學之應用具有保密性、效率高、隨機性佳等優點,近來亦常見應用混沌理論於串流加密器的實現。本研究基於物聯網安全資料流的需求,結合不同低維度混沌理論建構金鑰流產生器的基本元件,以強化系統輸出序列的安全性。透過軟體實現產生輸出金鑰流,接著我們以FIPS PUB 140-1與美國國家科技標準局NIST的SP 800對輸出金鑰流作亂度分析,結果顯示,在FIPS PUB 140-1的測試方面,過率為100%;在NIST SP800的測試,金鑰流的通過率至少為92%。此外,我們進一步將此基於混沌系統的金鑰流產生器實現於物聯網系統,我們以物聯網平台Raspberry Pi為基礎,以實現一個以混沌系統為基礎的物聯網安全資料流,實作結果顯示在接收端可以解密得到正確的原始明文。
  • Item
    韓國高中科技教育的變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21-06-??) Yubin Lee, Hyuksoo Kwon
    在南韓,科技教育是全國國定課程的科目之一。然而,高中科技教育仍然面臨了一些挑戰。韓國科技教育社群將克服這些挑戰列為優先事項。本研究的目標是檢視南韓高中科技教育的變遷。為達成此目標,本研究使用了韓國政府的「學校資訊系統」,並分析了忠清南道地區所有學校的課程文件。本研究蒐集並分析了2018至2020年的數據,用以了解高中科技教育的變遷。研究發現:(一)「科技與家政」科在共同選修科中佔比逐年減少;(二)職業選修科中,與科技教育有關的科目為「工程學入門」和「智慧財產入門」;這些科目大多在高中最後一年的專業課程中教授;高中科技教育在共同選修科中地位下降的趨勢相當明顯。韓國科技教育的專家應著力研究以提升高中科技教育在共同選修科中的佔比。此外,新設立的職業選修科有助於提升大家對高中科技教育的重視。未來的研究可進一步探究其他高中科技教育的傑出實例,並與其他科技教師分享。
  • Item
    應用問題解決教學策略於小學程式設計教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20-12-??) Tetsuya BANDO, Shunsuke TOMINAGA, Hitoshi CHONO, Naoto SONE, Nobuhiko FUJIHARA, Tetsuya YAMADA, Yosuke ITO
    本研究的目的是檢視小學階段的程式設計教育實務情形,透過問題解決策略幫助學生運用程式設計思維,更深入地了解身心障礙者。在日本,小學階段已全面實行程式設計教育,因此目前教學現場迫切需要發展程式設計相關的學習活動,以促進「程式設計思考教育」的實踐。日本小學階段的程式設計教育目標是在未來為所有人創造安全的社會。我們相信了解身心障礙人士的相關實務活動,有助於學生運用資訊科技與程式設計以協助視障/聽障人士消除障礙,並提升學生重視視障/聽障人士的需求。本研究設計了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實作活動,讓他們利用Micro:bit和MakeCode為視障/聽障人士開發安全到校的工具。在開始進行設計前,學生透過模擬視障/聽障人士的思考體驗,與檢視學校的平面圖來發現可能的問題,而每位學生皆成功利用Micro:bit開發出工具來解決各自發現的問題。本研究結果為:(一)利用MakeCode和Micro:bit學習程式設計可提升小學四年級學生對程式設計的興趣;(二)事先理解身心障礙者的經驗,有助釐清所需要運用程式設計來解決的問題;(三)透過設計程式來消除障礙可產生對程式設計的正面感覺。
  • Item
    在設計專題活動中提升界定問題的批判思考能力:以新加坡「設計與科技」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21-06-??) Wei Leong, Leon LOH
    本研究旨於釐清在設計專題活動中,學生對於界定問題的批判思考過程。本研究透過新加坡一所中學的高中學生撰寫的設計日誌,以不同推理要素分析學生的批判思考過程,並評估其推理質量。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首先,使用決策矩陣等決策工具未必能幫助學生實現高質量推理。為提升界定問題時的推理質量,需要更系統化地資訊與證據的收集過程。為了讓學生更有目的地收集資訊或證據,應該在其進行探索前預先訂立問題篩選標準。如此一來,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可獲得提升,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亦加強學生進行界定問題的決策能力。另外,學生在訂立篩選標準時應聚焦於倫理、重要性、合理性、相關性、情感和可行性等要素。
  • Item
    學校創新:以三創跨域學程結構嵌入技術型學校課程系統之偏鄉案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20-12-??) Ching-Hsing Lin, Shao-Ying Li, Yu-Jr Tsai
    臺灣東部地區由於地理經濟等因素影響,孕育出許多與都會地區不同之文化特色,而學生的學習態度、技能學習、以及學校重點資源挹注都與都會地區有所差異。當中「創新」是當代經濟的關鍵詞,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甚至以「不創新,即滅亡」來說明其之於未來經濟時代的重要。要如何在文化背景與資源均與都會區有別之情形下,培養學生具備創新力與思考力,進而具備職場競爭力以面對未來時代,學生創意、創新、創業(以下簡稱三創)能力的培養成了東部地區學校的重點挑戰。為培養學生創新與思考力,進而具備職場競爭力,筆者參考2015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簡稱OECD)所提之系統創新,於臺灣東部地區專科學校有限的師資、課程與資源之組織系統中,提出嵌入融合式設計的三創跨領域學分學程於課程系統內,將原本個別學科導向的課程系統,以結構性的課程變更方式,根本性的改變學校氛圍,形塑創新,預期能達到(1)培養學生提升基礎三創能力,擴展各科學生所學專業;(2)新創作品跨域開發,使學生具備較高之職場競爭力;(3)促進建立產學機制,使學校專業學習與社區有效接軌之目的。除採跨領域、多元教學、知識性、應用性與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並規劃相關活動競賽,鼓勵並積極輔導學生爭取校內外榮譽,從中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此外,該學程的學生基於創新創業產生之目的,跨科修課自由度相對大,因而有助跨域學習。而同F. Geels與R. Raven(2006)的系統創新擴散的過程觀點,本文章透過辦理三創學程前後在學生新創作品獲獎情形,促進教師學術交流與產學合作之發展,與教師教學創新與環境活絡情形三個面向改變情形的討論,看出運用此組織創新方法設立三創學程後,除達成學程設立目的外,更超乎所求的使學生有更多參與國際競賽或專業研究機會,學校與社區的產學不僅能有效銜接,亦逐步產生創育模式,校際交流開始頻繁並締結策略聯盟。此外,校園學習氛圍亦越發活絡,不僅形成學校特色且可影響至社區。可說明本創新策略,除可促使學校組織內部有效形成創新,亦能影響地方產業經濟。
  • Item
    以粒子群最佳化演算法建置適性化測驗系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2-12-??) 鄭淑真; 潘逸峻; 鄭宇翔; Shu-Chen Cheng; Yi-Jun Pan; Yu-Hsiang Cheng
    根據學習者能力而提供適合學習者的試題是適性化測驗的目的,大部分都是給予測驗者一個能力值,該能力值代表測驗者對學科的了解程度,但每門學科中,往往是由許多區塊知識所構成的,以英文來講,可簡單分成單字、文法、閱讀、聽力等區塊,學習者可能對單字知識為擅長,對文法知識則否。本研究將以粒子群最佳化演算法結合知識結構的概念,提出一個能動態選題的適性化測驗系統,根據測驗者上題作答狀況決定下題的難易度,以及多重能力的評估方式,對每個區塊知識給予獨立的能力值,當出題時選出與區塊知識關聯性高的題目,透過這種機制達到適性化學習的目標。
  • Item
    當前科技大學工程與技術教育使用教學方法之調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4-06-??) 張仁家; 蕭錫錡; 王麒; Jen-Chia Chang; Hsi-Chi Hsiao; Chi Wang
    本研究旨在瞭解科技大學工程與技術教育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使用情況,研究結果可提供教師在教育教學方法之參考。本研究以33所科技大學工程與技術教育教師為問卷對象,回收有效人數計257位,利用問卷調查法,蒐集教師在工程與技術教育教學中所使用教學方式之頻率,以次數分配,描述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選擇經常使用與從未使用之使用情形,並以卡方適合度分析(test of goodness of fit)考驗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上是否有顯著的差異。研究結果發現,科技大學工程與技術教育教師最常使用的教學方法為「講述式教學法」且明顯高於其他方法,在「角色扮演法」、「發現教學法」、「教師團隊教學法」及「工作坊教學法」之使用頻率明顯偏低。在培養實務技能中,重要的「專題製作」及「問題導向學習」(PBL)並沒有常被使用。
  • Item
    中高齡族群之科技素養教育現況與展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2-12-??) 李昆憲; 羅希哲; 蔡慧音; 石儒居; Kun-Hsien Li; Shi-Jer Lou; Huei-Yin Tsai; Ru-Chu Shih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高齡族群教育中科技素養教育推動的狀況,以分析其架構與未來展望。研究乃採以文件分析法、訪談法與量化問卷調查法,從法制面、機構課程分析與中、高齡族群教育對象需求分析。針對高屏地區主要之三個中、高齡族群教育提供機構與學習者進行研究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提供中、高齡族群的服務機構科技素養教育類課程仍過於狹隘與不足;(二)中、高齡族群族群對科技素養教育的需求是強烈且橫跨性別與區域、原職業類型;(三)61~70歲族群對中、高齡族群中科技教育的需求呈現需求強烈;(四)落實中、高齡族群的科技素養教育方可追求社會公平正義並與法律精神相符。期待相關單位,透過異業聯盟或產、官、學合作方式,增加中、高齡族群科技教育的廣度,使科技教育在中、高齡族群中的推動能真正落實。
  • Item
    可依距離亮度調控之節能門口燈系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7-06-??) 陳信全; 許陳鑑; 陳俊憲; 梁志瑋; 林政儒; Hsin-Chuan Chen, Chen-Chien Hsu, Chun-Hsien Chen, Chih-Wei Liang, Cheng-Ju Lin
    在這個響應節能減碳的時代,如何減少住家及商用照明燈具的能源浪費,著實是一項重要的課題。一般除了日用照明外,樓梯間夜間照明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項電源消耗。目前市面上有許多不同感應方式的燈光裝置,例如:紅外線遮蔽感應、人體感應 (PIR) 偵測、或微波感應等型態照明燈。然而這些傳統燈具感應裝置僅能於有人靠近時,方才啟動點亮燈光,並不適合用於樓梯間的引導照明。本作品嘗試設計結合PIR 偵測及超音波感應來做為燈具的亮度控制,當人體在感應範圍內移動靠近燈具時,會依人體和燈具間的距離來控制燈具的亮度。此外,若當有人在門口逗留太久,亦會啟動攝影機拍照,並警示告知屋主。因此,本作品可提供樓梯間能於夜間隨人體靠近門口距離,而調節適當的照明亮度,以達到指引照明及智慧節能的功效;同時也兼具居家和工作場所的安全保障。
  • Item
    在不同課程順序下在不同課程順序下學生對鎖具構造概念建立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4-06-??) 余安順; An-Shun Yu
    本研究是以相同的課程,不同的順序安排動手做與觀展活動,並以競賽方式促進學童在鎖具構造上的瞭解同時學習鎖具構造的興趣,本研究目的是希望瞭解何種順序的課程安排,有助於學童函深學習鎖具的構造和興趣,並藉由動手做與競賽策略,檢視學童是否達到鎖具構造概念的建立。本研究參函的探究組學童有32 人,其中凿含24 個男生與8 個女生;解說組的學童有23 人,其中凿含16 個男生與7 個女生。本研究利用問卷與學習單的方式評估學童參函活動前後的鎖具構造學習情形,研究結果顯示探究組學童在鎖具活動前後的科學學習興趣和自我效能均有顯著差異,而解說組的學童自我效能有達到顯著差異,科學學習興趣則未達顯著差異。此外,結合動手做與鎖具競賽活動可以有效幫助學童對於鎖具構造的了解。本研究參函的探究組學童有32人,其中凿含24個男生與8個女生;解說組的學童有23人,其中凿含16個男生與7個女生。本研究利用問卷與學習單的方式評估學童參函活動前後的鎖具構造學習情形,研究結果顯示探究組學童在鎖具活動前後的科學學習興趣和自我效能均有顯著差異,而解說組的學童自我效能有達到顯著差異,科學學習興趣則未達顯著差異。此外,結合動手做與鎖具競賽活動可以有效幫助學童對於鎖具構造的了解。
  • Item
    視覺媒體融入營養與健康評量學生學習成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4-12-??) 蔡明容; 蘇金豆; Ming-Rong Tsai; King-Dow Su
    應用「視覺媒體融入式教學」策略,探討技專學生學習成效,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本研究以選修營養與健康課程之大二學生二班共72人做為研究對象,採準實驗研究法,將學生分成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採視覺媒體融入課程學習,控制組採傳統教材講述學習,實驗教學在102學年為期10週20小時。統計結果摘述如下:(1)實驗組學生經「視覺媒體融入式教學」策略之後,對營養與健康課程之學習成效顯著優於控制組,且實驗效果量達大以上。(2)實驗組策略教學可同時提昇學生營養與健康認知,強化其學習理解,有效提升學習成就。(3)接受融入式策略教學的實驗組學生,在營養與健康學習上,表現出正面積極的學習態度。(4)半結構訪談發現,實驗組學生認為策略教學有助於吸引學生學習好奇心,提昇學習能力與概念認知。
  • Item
    國內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制度實施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3-12-??) 林妙真; 張佩芬; Miao-Chen Lin; Pei-Fen Chang
    國內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制度實施至今已十年,但未有任何實徵研究探究認證所帶來的影響及實施成效。故,本研究以全國大學工學院與資電學院教師的觀點,探討其對於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的認知與實施現況。以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為資料蒐集方式,有效回收問卷共471份,受訪對象含院長、系主任與教師共20位。研究發現: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制度實施後教師能留意教學大綱需包含的要素、教學也較為多元;但老師們較少能依據評量結果,分析學生學習情形,這也讓老師們難以評估學生核心能力在認證實施前後有否改變。另外,教師們表示跨領域合作教學有實行上的困難。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協助工程相關系所建立評分規準的建議。
  • Item
    模組教具對學生的工程概念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7-06-??) 賴恩瑩
    本文旨在探討模組教具對學生的工程概念學習成效之影響,以提供學校日後推動工程教育之參考。本研究對象為臺北市立某高中二年級10 個班級的學生,共計417 人,分為實驗組209 人,控制組208 人。主要研究方法為準實驗研究法,並採用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模組教具教學單元-機械獸、學習單及工程概念學習成效評量表為研究工具。在資料分析方面,利用SPSS 20.0 for Windows 進行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獨立樣本雙因子共變數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模組教具應用對學生的工程概念學習成效優於傳統教學,模組教具應用對學生的工程限制概念及工程最佳化概念學習成效沒有顯著影響,模組教具應用對將近四成學生的工程預測分析學習成效優於傳統教學。
  • Item
    具定位校正機制之群組機器人室內導航與控制系統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7-06-??) 彭君豪; 簡宜興; 許陳鑑; 王偉彥
    本論文提出具定位校正機制之群組機器人路徑追蹤以及路徑規劃演算法,透過融合里程計以及雷射距離感測器的設計,來解決里程計存在累積誤差的問題。在定位方面則是引進蒙地卡羅定位法,以粒子濾波器作為主要架構,藉由雷射資訊進行機器人自主定位,透過定位結果補償移動過程中里程計的誤差,來達到更好的控制效果。在路徑規劃方面,考慮到路徑會隨著機器人的移動而有所改變,基於D*Lite 演算法的基礎,並將演算法推廣到群組,視其他機器人為障礙物,進行迴避。並交由MySQL 伺服器進行資料統籌,減少機器人的運算負擔,讓機器人可以專心處理感測器資訊。在路徑追蹤方面,本文使用倒階控制法設計運動學控制器,將路徑規劃的結果當作參考信號,以蒙地卡羅定位以及里程計混合輸出結果取代過去所使用的里程計定位,以避免里程計的累計誤差。實驗結果表示此方法能使機器人準確運行於事先規劃好的軌跡之上,並且能夠發現群組中其他機器人的存在,並嘗試進行迴避。
  • Item
    LED電動機模型教具的研製與教學評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4-06-??) 彭世興; Shyh-Shing Perng
    本文以「高亮度LED燈」代替「電動機線圈」的創新概念,研製一個「LED電動機模型教具」。利用LED發光的顏色,顯示電動機線圈通電後,所產生磁場的極性與方向。再以電路控制LED燈的亮滅,產生類似廣告燈的旋轉視覺效果,藉由LED色彩的變化可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習動機。利用「手動操作」的模式,將旋轉電機「連續」快速的動作方式,分解成「離散」步階的手動操作模式。使學生由一步一步手動的操作過程,觀察LED燈顏色的亮滅變化,體會出電動機建立旋轉磁場的工作原理。本文所研製的「LED電動機模型教具」,應用於實際的「電機機械」教學課程,並經由問卷與成就測驗完成教學成效評估。本文發展的教具與教材,可作為高職、大專院校等開設電機機械理論與實驗課程之教學參考與應用。
  • Item
    腳踏動力鑽床之設計與教學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4-12-??) 林家民
    本研究旨在設計及製作一具使用腳踏作為動力來源之工具機,在此以鑽床為例,並測試及評估其可行性及實用性;學生能透過操作該鑽床,了解其機械結構的運作原理,並了解生活中有許多動力機具能透過改造以減少對於電力的依賴,刺激學生對於節能的想法。
  • Item
    發展課程地圖知識系統:概念模型與知識工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4-06-??) 葉慶隆; 蔡慧貞; Ching-Long Yeh; Hui-Chen Tsai
    課程地圖是動態歷程,清楚描繪出課程架構、修課要求與順序,作為學生修習課程的指引,幫助學生瞭解選讀的課程內容,並可從眾多課程中兼顧興趣及實務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修課路徑,提供大學生完整的學習及應用。然而目前大學系所的課程地圖僅能提供線性式瀏覽與關鍵字搜尋服務,在學習路徑(課程)的查詢並無法容納所有可能性,滿足個人需求。因此本研究目的是以知識工程方法論、語意網技術來發展智慧型課程地圖知識系統,提供學生求學、職涯發展等診斷諮詢,提供學系檢討課程設計的依據,及業界招募人才的參考。此外由於此技術具開放性及資料整合能力,課程地圖的知識庫可以加入語意網的連結資料,其它大學可以利用轉換包裝技術,將其課程地圖資料轉成RDF後,便可以加入本系統,未來可以擴散形成全國性課程地圖系統。
  • Item
    影片註記學習系統在機構學課程之應用與評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3-12-??) 陳信欽; 賴嘉宏; 蘇彥寧; 簡佑丞; 蘇育正; 黃悅民; 劉嘉茹; Hsin-Chin Chen; Chia-Hung Lai; Yen-Ning Su; Yu-Cheng Chien; Yu-Zheng Su; Yueh-Min Huang; Chia-Ju Liu
    二十一世紀已經成為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各國的產業界皆積極發展創新產品來贏得消費者的肯定。因此,培養同時具備創意及工程背景的人才即成為政府當前的教育方針。目前工程教育係為機械工程之基礎學科,而機構學又為機械工程最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然而,受限於成本限制,大部分的學校多礙於此而無法採購大型的機械裝置,故而一般教學情境中教師多藉由課本作為機構學的授課工具,用以講授課程。然而,受限於紙本圖書的物理限制,課本上的機構模型皆僅能以靜態圖片來呈現內容,使致難以將機構的運作進行完整呈現,而導致學生可能無法理解實際運作過程。有鑑於此,為了加強學生對機構運作過程的瞭解,利用多媒體影片、動畫輔助學生學習機構的運作過程即有其必要性。因此,本研究提出一個影片註記學習系統以嘗試用於大專院校的機構學課程。透過此系統,教師可運用影片註記的功能強調機構運動的重點,學生亦可利用註記系統標明學習機構的問題,以提供師生有別以往的學習體驗。待系統發展畢,本研究即透過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學生使用影片註記系統的滿意度。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於影片註記系統有良好的接受態度及使用意圖,而此結果則可作為未來導入新興科技於機構學教學活動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