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Subject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一位國中生物教師與臺灣及日本教科書互動之研究(2021) 林聖晟; Lin, Sheng-Cheng本研究目的為在教師與教科書生成計畫課程之過程中,瞭解教師與具有不同特質的教科書之間互動關係,探討十二年國教的實施脈絡下,教師生成計畫課程的影響與助益。研究透過放聲思考與訪談來分析一位具11年教學資歷的國中生物教師生成計畫課程的歷程。研究結果發現支持探究教學之教科書有助於讓教師突破部分備課慣性。同時,研究也發現有利教師於十二年國教自然領綱下教學之教科書特質如下:(一)提供現象觀察之提問以及透過新知學習解釋問題的探究過程;(二)概念可透過引導學生推論的探究過程方式呈現;(三)探究與實作活動可提供更多探究鷹架以及學生自主空間之特質;(四)探究實作相關設計之編排與外觀可再考量顯眼性與有利閱讀性。根據研究之結論,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期望教科書改革能做為教師於新課綱下專業成長之支持,同時也建議未來能參考參與式關係的理論進行更多相關的研究,以協助有利新課綱教學之教科書發展。Item 中等學校地理科教師發展環境議題融入課程之研究(2021) 林大正; Lin, Ta-Cheng教育部於 2014 年公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並於 2019 年 正式實施。除了公布各領域核心素養、課程架構與規劃之外,各領域也有其學 習重點與目標。另外也公布十九項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其中環境教育作為 四大重要議題之一,有中等學校地理科教師便藉由環境議題融入課程,來傳達 環境教育的理念與目標。本研究訪談五位選擇環境議題作為議題融入教學的中等學校地理科教師,嘗試瞭解其進行環境議題融入課程設計與教學的原因,並進一步探究其在進行課程設計與教學時的實務經驗、遭遇問題與對策,以及環境議題融入課程能為中等學校地理科教師帶來的改變。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環境議題本身就容易和地理科的核心素養、學習目標進行連結,適合以地理科的知識內容為基礎進行環境議題融入課程。課程的知識範疇多來自學校周遭、教師經驗和學生生活,而教師在課程設計時會依序按照確定教學單元、確定課程目標、教材分析、知識情意技能分析、教學活動安排、教學評量擬定進行課程設計。然而,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需要考慮議題特性、學生行為表現、教學內容與節奏的調整,以及需要在教學時作為引導、示範者與支持者的角色。而教師會因為環境議題融入課程的執行增進自我信念與教學知能,並且能促進學校中環境教育與科際整合的推展,以及讓教師與學校行政組織合作更加緊密。Item 以素養導向觀點探討中等學校 藝術師資培育教材教法課程現況與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8-12-??) 陳育祥; Yu-Hsiang Chen鑑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核心素養理念,藝術領域課程綱要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也依循對應與發展,藝術師資培育階段面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政策的典範轉移與實踐轉化,亦需以現存之情境脈絡、處境與課題進行思考。本研究除以文獻梳理探討中等教育階段藝術領域師資培育的學術發展趨勢,並蒐集藝術師資培育單位分科/領域教材教法課程大綱,透過課程大綱文件內容分析與教材教法授課教師個別訪談,將資料概念化與類目化交叉比對,以探討師資培育階段藝術分科/領域教材教法課程與實踐現況。研究結果指出,受到藝術師資生起點行為、課程時數與教師甄選實際考量因素,藝術教材教法課程之現況重視教案設計與教學能力、學習內容多元變異性高、課程綱要之理解與鑑賞教學內容缺乏、合科教學成效不佳等情形,面對未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施行,有待思考素養導向之實踐,本研究依據結果提出相關建議。Item 十二年國教經費分配模式初探─以台北市為例(2011) 卓民道; Chou Ming-Tao本論文以「十二年國民教育經費分配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為題,旨在探究我國目前如何實施國民教育、教育經費之現狀瞭解及教育經費分配情形,並就九年國教之經費分配比較十二年國教差異情形,另設計出十二年國教經費分配模式。根據台北市教育統計數據分析教育資源分配,將教育經費分成學校經費、學費補助與配套措施等三項。並提出下列研究目的: 一、從「國民教育」之理論與意義,探討「十二年國教」之功能和價值觀。 二、從資源角度去探討「九年國民教育」經費現況,以及現行「後期中等教育」之經費問題。 三、了解台北市推動「十二年國教」所面臨學生學費補助與配套經費問題。 四、分析台北市經費分配與建構後期中等教育經費重分配模式。 由於,本論文採用文獻分析與訪談研究法,分析數據後歸納結論如下: 一、發現台北市在推行十二年國教之後,經費增加約五億三千多萬元,其中學費補助比例最高佔總金額之94.2%,全國則增加五十四億之多。 二、發現民國103學年度新生人數約為兩萬六千人,而民國106學年度新生人數約為兩萬二千人,往後每三年減少了四千人左右,台北市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初期雖有經費不足之慮,但106年度以後便可省下支出約六千萬元。 三、政府當年在規劃九年國民教育就急亂章出了問題,免學費部分應擴及到全體。未來後期中學補助,應仿效全民健保的給付制度,針對國民主體申請給付,非針對大醫院或特色診所。如此才能有效彰顯國民主權、教育選擇權與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 四、鑑於政策與社會關係,國中生在選擇高中百分比會提高,高職、五專學生人數會減少,將來以高中為主之教改方向已確立。Item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在教學上的影響評估調查研究(2014) 張良弘; Chang Liang-Fong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在教學上的影響評估,研究過程採用問卷調查與訪談,先收集教育工作第一線的教師想法,加以增刪編成問卷,再進行施測與訪談,以期能瞭解教師的想法。研究範圍為桃園縣內四所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科教師。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後,教師對於使用自編教材的意願提高,教學活動會增加實驗操作、討論、與探究,也傾向運用教學媒材輔助教學,評量上增加實驗與主題報告的比重,也期望新教育政策能提升學生科學素養,並增加學生學習動機,從國中二年級到高中二年級間為較合適的高中與高職分流時間點,認為合科教學最困難在於教師專長無法配合。研究建議藉由十二年國民教育的推動,應重視落實生活科技課程、增加自然科教學時數、改善考試領導教學等陋習。Item 國高中生活科技教師對STEAM導向工程設計課程看法之研究(2019) 張方瑜; Chang, Fang-YuSTEAM教育的興起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影響了生活科技教師的課程設計方式,教師是實施課程的關鍵角色,瞭解教師的看法便可以更進一步的制訂相關的規劃,以利教育政策的落實。本研究旨在瞭解臺灣生活科技教師對於STEAM導向工程設計課程的看法,採用線上「生活科技教師對STEAM導向工程設計課程看法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調查135位生活科技教師,瞭解其對於STEAM導向工程設計課程的看法。研究結果發現(1)大部分的教師對於STEAM導向工程設計課程抱持正向態度,並願意在未來的課程上採用STEAM導向工程設計課程;(2)完全中學教師對於STEAM導向工程設計課程看法呈現兩極化;(3)教師們認為缺乏行政與財務支持會是未來實施課程時最主要的困難與挑戰,尤其對於任教單一年級的教師影響更強烈。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本研究提出結論與建議為(1)教師對於STEAM導向工程設計課程持正向態度,表示國高中教師對於工程設計課程的銜接有一致的目標,且認同STEAM導向的課程設計;(2)完全中學教師任教年級包含國中與高中階段,部分教師抱持反對看法,表示於國中階段就納入STEAM導向工程設計不太適宜,但由於本研究樣本數不足,建議未來可針對完全中學教師進行更全面的研究;(3)教師認為缺乏學校行政與財務支持是最大的困難與挑戰,一方面確實生活科技非考試科目在學校權益容易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教師缺乏設計STEAM導向工程設計課程的知能,導致對於購買設備存在迷思,相關單位可以提供研習課程協助教師釐清與交流,有助於解決缺乏財務支持的問題。Item 應用MAPS教學策略於素養導向之 體育教學設計─以高職競爭型 籃球運動單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9-03-??) 詹恩華; 丘愛鈴; En-Hua Chan, Ai-Ling Chiu臺灣教育部發布自108學年度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實施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以培養具備核心素養的終身學習者為課程目標。在體育課程推動「身體素養」概念的體育教學意指個體能具備動機、信心、身體能力、知識和理解,致力於將有目的之身體活動應用於生活並融入其生活型態。本文首先說明素養導向體育教學的學習重點;其次,分析王政忠老師自創的MAPS教學法的理念與心智繪圖、提問策略、口說發表和同儕鷹架等四個教學策略;最後,以高職競爭型陣地攻守籃球運動單元的教學設計為例,提供高職體育教師規劃和實施素養導向體育教學之參考。Item 我國後期中等教育分流機制與生涯輔導之檢討(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6-12-??) 李然堯; Lee, Jan-yaoItem 臺灣地區十二年國教體適能 列入超額比序之現況研究(2013) 魯筠珍; Lu,Yun-Chen本研究旨在瞭解體適能成績列入十二年國教各免試就學區超額比序之現況,並調查與分析全臺灣民眾之認知及看法。以自編之「體適能列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超額比序認知意見調查表」作為研究調查工具,於民國102年4月15日至5月10日進行問卷收集,使用Google Docs做為網路傳送平台,張貼連結於BBS問卷版、教育版和FACEBOOK社群供民眾上網填答,一共回收1313份有效問卷,再根據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分析(t-test)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等統計方法分析處理,將研究結果綜整討論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11個有將體適能列入超額比序的免試就學區在採計標準、特殊身體狀況採計方式與成績檢測單位不盡相同,體適能成績比重佔總成績6%-20%之間。 二、不同背景變項民眾對十二年國教現況認知在居住地、年齡、學歷、職業、婚姻狀況及族群別有顯著差異;性別則未達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民眾對體適能列入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認知在居住地、年齡、性別、學歷、職業、婚姻狀況及族群別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民眾對體適能列入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意見在居住地、年齡、學歷、職業、婚姻狀況及族群別有顯著差異;性別則未達顯著差異。Item 閱讀理解策略融入國中地理教學之研究(2017) 陳亭潔; Chen, Ting-Chieh面對全球化的競爭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單憑學校教科書的基礎知識,無法因應時代的變遷與挑戰。唯有透過自主的閱讀,學生才能跨越學校教育的藩籬,在急遽變遷的環境中隨時有效的吸收、內化必要的知識,以因應未來隨時的挑戰。在地理科的學習中,閱讀能力更顯重要,因為地理學是一門包羅萬象、能整合各個學科的部分概念,來認識與分析我們生活世界的學科。如何從龐雜的資料中擷取所需之訊息,統整分析資訊,提出適合的解決之道,做出意義深遠的決定,都需要運用閱讀理解能力。 故本研究希冀能透過閱讀理解策略融入地理科教學的行動研究來了解此一教學策略是否能增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地理素養。 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施閱讀理解策略融入地理科教學後,對於提升學生地理學習成效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差別不顯著,但對於認知歷程向度中的分析層次提升則有顯著影響。 二、實施閱讀理解策略融入地理科教學後,對於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整體的提升實驗組明顯優於控制組。 三、經過實驗教學後,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中擷取訊息能力的提升,實驗組明顯優於控制組。 四、從「學生學習自我檢核表」分析,學生表示最有助於加強記憶之閱讀理解策略是「繪製心智圖法」,其次是「畫重點策略」和「心智圖筆記」。認為最需要加強學習的閱讀理解策略分別是「矩陣圖筆記」和「心智圖筆記」。 五、學生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感覺學習最困難之處是「對於未學過的新概念,自行運用閱讀理解策略來進行理解」最感到困難,其次是「自行進行跨段落或跨單元的統整與歸納」。 六、對於是否會將地理科所學的閱讀理解策略運用到別科上,大部分同學持肯定正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