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Subject "affective education"
Now showing 1 - 8 of 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中情意課程對學生道德認知發展之影響(2011) 郭如育; Ju-Yu Kuo情意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消極的情意會導致個人的身心狀態失去和諧,出現失控或不道德的行為;積極正向的情意則有助於個人建立健全的自我概念與良好的人際關係。情意屬於生理層次的反應,需透過教育引導才能有合理適當的表達,而情意教育便是有助於教導管理情緒、表達情感的學習活動與教學歷程。本研究欲探究情意學習與道德發展間的關係,瞭解情意課程的實施是否有助於培養適當的情緒表現方式,並進一步促進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發展。本研究先採用文獻分析的方法,探究情意教育的相關理論,並依據文獻探討所歸納之結果,設計情意課程。之後,採準實驗研究法(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實施教學實驗,以國中三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採「不等組前後測設計」模式(nonequivalent-control group design),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女生十人,男生十四人,對實驗組學生進行為期十週的情意課程的教學實驗,在實驗處理前後分別以道德判斷問卷(MJI)對兩組施予前測及後測,觀察在情意課程實施後,情意教學對學生道德認知發展的效果。並以t考驗、共變數分析、雙因子共變數分析與百分比整體差異卡方考驗進行統計分析,另外也蒐集資料進行質化分析,獲得以下結果。 1.實驗組學生在道德認知成熟分數的增加多於控制組,且達顯著差異水準。 2.實驗組道德認知成熟分數的前、後測分數的差異達顯著水準。 3.實驗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的進步程度多於控制組,且達顯著差異水準。 4.實驗組學生在道德認知發展階段的提升幅度達差異顯著水準。 5.情意課程能促進學生道德認知的發展。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教師教學、學校行政、家長配合與未來研究等方面的建議: 1.教師可依情意教育的理論與課程編撰原則設計與編選課程。 2.實施情意課程以促進學生道德認知發展。 3.重視學生與教師對情意教學的回饋意見以修正情意課程。 4.擴大探討各因子對道德判斷的影響。 5.成立研究團隊協助進行道德認知發展階段的判斷工作。 6.擴大樣本數以進行教學實驗研究。 7.質性分析資料可加入對任課教師、家長或行政人員的晤談,以深入瞭解 學生情意學習與道德認知發展的情形。 8.依據教育理論設計情意課程進行研究。 最後建議教師對情意課程多加研究與推廣,以促進學生的情意學習與道德認知發展。Item 國中數理資優生正向心理情意教育方案發展與成效之分析(2009) 郭肈盛; Soar Guo本研究旨在根據正向心理學相關理論發展適合國中數理資優生的情意教育方案,並經由教學訓練後,探討此情意教育方案對四位國中數理資優生正向情緒培育之成效。研究歷程中,運用行動研究法探討情意教育方案的教學成果與師生互動情境等。 研究結果如下: 一、三位國中數理資優生在接受情意教育方案前後,在愉悅、自信、感恩 等三種正向情緒變化有增加的趨勢,有助於他們培養正向情緒。 二、在研究對象中,女性資優生經驗正向情緒比男性資優生比較頻繁。 三、家長的關心程度與研究對象培養的正向情緒程度成正比,即是家長對 國中數理資優生有正向期待,並投入相當關心的程度,則學生的正向 情緒與正向行為較為明顯。 四、國中數理資優生在情意教育方案中的行為表現多在輕鬆、無壓力的氣 氛下,學生容易有創意的答案,帶來歡樂、溫馨的氛圍,師生互動良 好,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意願很高。Item 國中資優生參與服務學習之研究(2017) 涂慧君; Tu, Hui-Chun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向的個案研究法,研究對象為參與國教署服務學習方案的70名國中資優生,旨在探討資優生參與服務學習方案之服務經驗和學習影響,以學生的服務日誌與參與心得為主要蒐集資料與分析,分別從人際互動、小隊合作、服務對象與文化嚮導任務四個面向展現學生的活動表現與反思樣貌,研究發現國中資優生參與服務學習在自我能力成長方面、個人知識學習方面、社會公民責任方面與服務學習知能方面均有所影響。 配合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國中資優生參與服務學習的經驗,得到研究結論如下: 一、本研究服務學習方案促進國中資優生人際關係發展。 二、本研究服務學習方案加強國中資優生團隊合作能力。 三、本研究服務學習方案拓展國中資優生學識能力與尊重多元文化。 四、本研究服務學習方案提升國中資優生服務學習知能與參與服務意願。 研究者依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對服務學習課程設計以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Item 圖像敘事應用於獨立刊物之創作研究—以情感教育為例(2020) 黃馨; Huang, Hsin本研究目的是藉由圖像敘事手法,以「情感教育」議題為出發點,進 行獨立刊物之創作。透過文獻探討,以「圖像敘事」為切入點,了解圖像 敘事的定義、手法及羅蘭・巴特五種敘事符碼之構成元素。文獻第二部分 則進行情感教育相關議題、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狀態學理爬梳,從中可得出 愛情為青少年在成長中最關注的議題之一,而同理、對話及討論為引導青 少年情感學習的方法。最後,則從獨立刊物的表現內容演變和設計彙整出 多元內容的發展歷程及圖像、文字、版面編排等設計要素,作為後續刊物 創作之依據。 在專家深度訪談法中,本研究訪問設計、教育兩方專家,進行情感教 育與的獨立刊物設計要素的確立,並歸納出情感教育之獨立刊物設計的五 種表現手法,藉此了解刊物實際進入校園的可行性。最後結合文獻與研究 結果,從資料搜集、訂定主題、到設計執行,導入實際之創作驗證,完成 《For Youth Vol. 01 #Love& #Like》之刊物創作設計,與敘事符碼交互驗 證。最終得出三結論:其一,圖像敘事之構成要素為開頭、過程及結尾, 呈現形式則有主題間的連續、視覺焦點或形色質的延伸、時間空間的建構 三種手法。其二,五種敘事符碼皆能對應至刊物設計中不同的敘事與功能。 其三,歸納出情感教育獨立刊物之設計流程四步驟。期望本研究能對日後 圖像敘事刊物設計之研究參考及依據。Item 情意教育融入國中九年級英語課程之行動方案-以學生班級人際互動為例(2023) 蔡志強; TSAI, Jr-Chiang研究者鑑於班級學生常常因為無法包容同儕之間的差異,也因無法同理他人的想法,導致班級氣氛混亂,人際關係失和,期盼運用情意教育融入九年級英語課程,增強學生彈性接納及同理他人的能力。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探討情意教育融入九年英語課程的可能性。研究者採用九年級英文科延伸閱讀《星星女孩》以及南一版第六冊英語課本為教材,設計六個情意教育單元,透過轉化教材內的背景及情境來引導學生的情感層面。為達研究目的,研究者針對所有課程蒐集學生課堂表現、學習單、生活札記、學生課後調查表、訪談紀錄與教師研究札記,來檢視學生的人際互動變化情形,進而給予研究者教學上的省思與成長。經過十個月的課程教學後顯示:一、情意教育透過教學轉化可以融入九年級英語課程。二、學生在彈性接納方面呈現積極的改變。三、學生在同理他人方面的進步不顯著。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亦在最後提出相關的建議,提供未來欲設計情意教育融入英語課程的教學實務工作者及研究人員作為參考。Item 歷史走入心間:情意教育課程設計對啟聰學校國中生歷史學習影響之行動研究(2019) 賴怡汝; Lai, Yi-Ju本研究旨在探討情意教育課程設計對啟聰學校國中生歷史學習之影響,採用行動研究的方式,並嘗試跳脫傳統章節名稱,書寫一篇滿懷情意的成長省思歷程。 課程設計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以社會科文本為基礎,融入情意教育,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第二階段則以歷史人物為楷模,讓學生發現自身性格與歷史人物的異同,發揮優點、省視不足,希冀能對其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建立有所助益。本研究發現,適合設計為情意教育課程的素材有三項:一、從古沿用至今的發明、制度、觀念等,貼近生活經驗,學生更能產生共鳴,並體會現今習以為常的事物中,也有古人的心血結晶。二、可教導學生透過「神入」的方式,試著理解歷史人物做出重大決定當下的時空背景,以及決策背後的用意與苦衷。三、若歷史人物與學生有相似的人格特質,學生會覺得十分親切;歷史人物的處世智慧,亦是楷模學習的良好範例,幫助學生自省與成長。 一學年的研究中,以合作學習、角色扮演、古今對話與楷模學習等方法設計與實施課程,可發現學生不再只是被動聽講,而能主動學習;藉由課堂討論,也能讓學生靜心思考,產生更深刻、具創造力的想法。此外,貼近生活經驗、富有趣味性的課程,使學生樂於學習、減少行為問題。Item 科學之美及其教學之可能(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1-08-??) 楊倍昌; Bei-Chang Yang「科學之美」的教學除了說明科學美的感情和趣味性之外,它也可能引發學習興趣,貫通冷硬的科學知識,以及建立科學的價值。科學教育中,領略科學之美為教學目標的企圖,與一般美學一樣,它必須面對兩種挑戰:一、確立審美判斷的基礎;二、論證審美判斷的普遍有效性。就課堂教學的經營而言,直接鋪陳知識內容或是情意教學都可以論說「科學之美」。解說科學知識內容的嚴整性是傳統課程的強項,它直接呈現知識的秩序美,快速而容易操作。情意教學常透過歷史案例及其與社會互動的方式進行,強調知識建構的過程,迂迴而緩慢。然而由知識、人文、社會對話等層面來提供欣賞科學的進路,富有融通知識與價值判斷的優點。史學家克理斯結合科學史的內容來補充美學的論證,從而展示物理科學實驗之中同時也蘊涵著美的方法,較近似於情意教學。在他的「實驗科學之美」的論述中,「深度」、「效能」及「明確性」所說明的是科學實驗細節的安排以及知識內容本身對於科學典範的衝擊;「總體」、「廣闊」、「樸實」、「壯闊」則是閱讀者情感的回應。只是,開闢新視野的基石科學容易展現這類「實驗科學之美」的層面。如何以美學的角度來欣賞注重資料收集的一般科學,或是純科學理論的研究仍是個考驗。由於談論「科學之美」有語彙的困難、科學知識內容重點不同、甚至是個人理解能力的差異等等的問題,因此在教材及解說的方式除了建立明確的論證結構之餘,讓各種方法得以並陳,截長補短才是上策。Item 自主需求與資優生情意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0-06-??) 胡宗光本文以「自主需求」為主體,從探討資優生自主需求,與自主的環境對於資優生學習的影響,進而提出營造一個自主環境對資優生之助益,歸納出能夠引導資優生自主的策略、情意指導原則,最後根據文獻審視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是否足以培養資優學生自主能力,而提出情意課程規晝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