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Browsing 學位論文 by Issue Date
Now showing 1 - 20 of 299
Results Per Page
Sort Options
Item 生命線協會專線推廣策略規劃— 一個社會行銷觀點之個案研究(2002) 蔡幸蓉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國人失業率與自殺率逐年增加。在個人承受壓力與情緒不佳時,電話諮商為具方便與經濟性之管道,但國人應用程度仍可提昇。台北市生命線協會,為目前相關機構中最歷史最久者,並以自殺防治工作為首要任務,為使自殺防治工作更見成效,本研究將以社會行銷理論(social marketing)為基礎,設計行銷推廣策略。同時,國內有關企畫書形式之論文較少,本研究為實用導向,提供一個可行的方案。 社會行銷能使非營利機構有效進行行銷工作。本研究以Kotler(1989)之行銷管理流程為研究架構,包括行銷環境分析、目標對象界定、推廣策略設計、方案評估四大項目,規劃台北市生命線協會專線推廣策略。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資料收集方式包括初級資料與次級資料。初級資料為進行協會工作人員訪談。次級資料則包括協會內部資料、年度個案資料、內政部、衛生數等官方統計資料。以初級資料與會內資料進行行銷環境SWOT分析,以次級資料界定目標群眾。最後擬定方案。 本研究之長程行銷目標為建立生命線之形象,目標對象為一般大眾。短程目標為增加協會的求助個案量,根據90年度生命線個案資料分析,界定出中年失業人口為方案之主要目標對象。方案代言人為曹啟泰。針對短程行銷目標,本方案設計公益廣告、新聞專題與印刷媒介三種為主要推廣方式,期以媒體大量能見度與報導量,增加主要目標對象對機構的印象。。針對長程行銷目標,則設計公關活動,吸引大眾參加為主要推廣方式。評估方面則包含協會內欲評估,與媒體評估兩類。Item 報紙影劇新聞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研究-以「搖頭性派對」事件為例(2002) 張心辛本研究以「搖頭性派對」事件為研究個案,並以深度訪談法、內容分析法、及調查法為研究方法,探討影劇新聞記者與消息來源的互動情形。 本論文一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內容包括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內容包括傳統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研究及其對新聞產製的影響;第三章為研究方法,內容研究對象的界定、調查法、深度訪談法、內容分析法及研究步驟等,第四章為研究發現及討論、資料的分析與結果;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內容包括研究的限制及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研究發現,報紙影劇記者與消息來源建立關係的因素有三:1. 增加信賴感;2. 蒐集新聞資訊;3. 達到宣傳效果。 在報紙影劇新聞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模式方面,根據調查法調查三十三名報紙影劇新聞記者。受訪的三十三位記者中,有四位記者認為影劇新聞記者和消息來源的互動模式應該是一種買賣關係,贊成這種互動模式認知的記者佔全部樣本的百分之十二點一;六位記者認為影劇新聞記者與消息來源的互動模式應該是互賴、互依而且相依為命的,贊成這種互動模式的記者佔全部樣本的百分之十八點二;僅有一位記者認為影劇新聞記者和消息來源的價值觀是一致的,贊成這種互動模式的記者佔總樣本的百分之三,其餘二十二位記者均認為影劇新聞記者和消息來源的互動關係應該是互賴互依但有時也會彼此競爭,贊成這種互動模式的記者佔總樣本的百分之六十六點七;但是並沒有任何一位記者認為影劇新聞記者應該與消息來源對立並應該監督消息來源。 根據深度訪談,本研究發現報紙影劇新聞記者與消息來源的互動模式有「同化模式」、「競爭性共生模式」及「表面接觸模式」三種。研究也發現主跑影劇線年資越久的記者,與消息來源交往的時間越久,和消息來源有較多私下聚會的機會,自我揭露的程度也越高,也較容易和消息來源互動密切,彼此認同信賴而發展出同化互動模式;相對而言,主跑影劇線資歷越淺的記者,越難和消息來源密切互動,因此較容易和消息來源之間發展成競爭性共生模式,或表面接觸模式。 在影劇新聞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對「搖頭性派對」新聞的產製影響方面,消息來源在記者新聞採訪階段及新聞處理階段,皆會產生影響。 在影劇新聞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對「搖頭性派對」新聞內容的影響方面,本研究發現不論記者與消息來源之間的平常互動模式為何,大多記者在「搖頭性派對」相關新聞的處理上均較傾向於支持事件主要當事人的立場。在內容分析的三十六則新聞中,記者態度有利的新聞十九則、中立的新聞十七則,不利的新聞零則。另外,本研究也發現,在相關事件新聞之中記者甚少做到兩面並陳的新聞報導原則,在本研究蒐集的三十六則新聞當中完全沒有壹週刊的相對說法。 綜合資料分析及研究發現,本研究將報紙影劇記者與消息來源的互動關係做出以下三點結論: 1. 良好的互動關係: 大部分受訪記者均表示希望與消息來源維持穩定及良好的互動關係,不論在新聞採訪的便利方面,新聞線索的蒐集方面,這些消息來源都給予報紙影劇新聞記者許多利益或降低其新聞成本。 2. 消息來源對影劇新聞影響: 消息來源對影劇新聞的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一為人情壓力,二為新聞來源。 3. 影劇新聞記者專業性: 本研究發現,大多數記者均傾向支持該事件主要當事人的立場,另外,記者在處理「搖頭性派對」相關新聞事件時,也比較少做到兩面平衡客觀的報導。Item 跨媒體新聞平台綜效研究—新聞產製及媒體經營管理觀點(2003) 陳炳宏本研究旨在探討媒體科技匯流之下,不同屬性的新聞媒體運用各種組織結合或聯合的方式,形成具多種媒體通路的規模,進而在銷售、營運、投資及管理層面進行整合,以追求降低成本或提升營利之綜效目的之現象,並以東森華榮傳播公司為個案研究對象。 本研究兼由新聞專業及媒體企業經營管理的兩種觀點,同時檢視跨媒體整合策略實際的目標、做法及其影響,使得媒體企業在追求提升整體競爭優勢的綜效目標下,仍能以媒體特性為根基。 針對東森跨媒體新聞平台整合策略,本研究先就其策略規劃及執行現況分別進行瞭解,進而分析出該策略所能創造的綜效效益,並從新聞產製作業及媒體經營管理兩面向探討該策略所產生的影響,兼而檢視該策略所產生的效益及影響,並嘗試在研究結果中歸納提出跨媒體新聞平台整合模式之建議。 總結對東森跨媒體新聞平台策略規劃與實際執行狀況的瞭解,可了解該策略推行的進程僅限於內容及資訊交流階段,而未進入完全的組織整合。本研究就其整合現況的分析整理歸納出以下幾點: 1.無實質的共同運作機制,較接近於數位平台整合概念。 2.組織整合程度認知的差異,顯示策略規劃的理想與實質效益間的斷層。 3.在組織未整合的前提下精簡人事,影響新聞工作者工作表現。 4.核心媒體的選擇,影響資源共享的成效。 針對東森華榮的整合模式而言,本研究提出四點建議:一、策略應避免在虛擬及實體整合間游移;二、落實圓桌會議的機制,建立組織間共同運作的機制,強化主管跨媒體調度的職權及功能,使精簡的新聞工作團隊得發揮較高的工作效益;三、產製符合不同媒體需求的多元內容;四、尋求具跨媒體經驗之管理人才,依照媒體特性規劃媒體間資源共享之模式,就各媒體不同的需求進行調度分配。 對於未來跨媒體新聞平台整合模式,本研究建議最理想的跨媒體整合模式是,各媒體記者編制獨立,後端則以News Pool的概念進行新聞資源共享。除了企業內部的跨媒體整合之外,不涉及組織整併的策略聯盟較具可行性,且在聯盟對象的選擇上,選擇強勢媒體進行合作成功的機率較高。Item 都會區域中流動遷移者的移民地認同意識—以台北縣市大陸女性配偶為例(2004) 林麗雯; LIn, Li-Wen大陸配偶近年在台灣有愈來愈多的趨勢,本研究為瞭解全球流動下,大陸配偶遷移來台的原因,來台適應與認同的意識為何,以及媒體使用與想像共同體的建立關聯,針對台北縣市的大陸配偶進行研究,擇定「中華救助總會大陸配偶生活適應班」,和「兩岸公園網站」為田野場域,採取參與式的觀察,與深度訪談法,獲得22位大陸配偶訪談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大陸配偶來台前的想像愈好,會增加其來台的動機。在來台後的現實與適應狀況落差過大時,會造成負面性的反抗,此時會以移居至「台北都會區」做為自我安慰的理由,而造成大陸配偶對台灣的想像來源,由榮民、台商、已嫁來台的大陸配偶,與媒體訊息四者為主,其中已嫁來台的配偶回鄉後的人際傳播,構成連鎖移民的重要原因。 大陸配偶來台後的衝突主要在於家務勞動、及傳宗接代的父權意識差異上,女性在愛與共組家庭的趨力下,成為被犧牲的遷移者。對於與外籍東南亞配偶在身份取得政策上的差異,會使大陸配偶凸顯離散(diaspora)的意識,增加自我身份與台灣意識的認同。媒體的使用以電視、網路為主,網路使用者較會建構出想像的共同體,網站與適應班也是交友的重要媒介。 大陸配偶對於台灣的個人自由與民主制度,具有高度的認同,在自我身份認同意識上,指稱、口音與語言是構成她/他們認同意識的重要來源,當外界愈少對大陸配偶做劃分時,她們對於自我的身份愈不會感到游離與困惑,較能傾向接受「台灣人」的身份,但是當區別與歧視顯現時,會加深她們對於「大陸人」的指稱,不過,在取得工作證與身份證之後,會因為外在成就與經濟的獨立,而成為明顯改變自我認同意識於台灣人的轉捩點,出生於都會區的大陸配偶,因為社經地位較高,在意識觀念上會有別於出生於農村,社經地位較低的大陸配偶,傾向於強調自我工作與外在成就的重要性。Item 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SP)運用策略聯盟之研究(2004) 鄧詩韻; Shih-Yun Deng隨著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網際網路服務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台灣ISP產業有朝向以策略聯盟增加競爭優勢之情形,或以策略聯盟方式結合網際網路內容服務供應商(ICP)成為網際網路傳播媒體。 為瞭解臺灣ISP產業運用策略聯盟之現況以及臺灣ISP產業與其他ISP業者、ICP業者、ASP業者及非網路企業進行策略聯盟之類型與動機,進一步探討臺灣ISP產業策略聯盟實際運作績效與影響策略聯盟成功關鍵因素,本論文採問卷調查法針對臺灣ISP業者進行普查以瞭解臺灣ISP產業運用策略聯盟之現況, 並選擇具代表性個案進行深度訪談。 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一、92%之ISP業者與其他企業進行策略聯盟,其策略聯盟夥伴家數與ISP業者規模呈現正相關,主要合作對象為ICP業者,其次為ISP、ASP業者;股權結構以非權益策略聯盟為主,ISP業者與ICP、ASP業者間之策略聯盟方向均為垂直式之合作關係。 二、臺灣ISP產業策略聯盟之類型以結盟雙方資源互補、提升競爭力、擴大市場佔有率之行銷/銷售聯盟、服務聯盟與資訊聯盟為主,而降低風險因素並不為臺灣ISP產業進行策略聯盟之主要動機。 三、臺灣ISP產業策略聯盟成功機率達90%以上,與策略聯盟理論文獻所有出入,而影響其策略聯盟成功因素依序為利益分配、相互信任、策略性考量、溝通、合作夥伴選擇。Item 菸商遊說策略初探—以「菸害防制法」及「菸品健康福利捐」為例(2004) 黃若棋「吸菸有害人體健康」已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也是政府與媒體不斷宣導的議題,隨著「菸害防制法」的通過,菸業的生存空間備受限制。但菸品存在之合法性仍備受質疑,因此,菸商與反菸團體的對抗從未稍歇,雙方針對「菸害防制法」或「菸品健康福利捐」之立法遊說動作持續不斷。「菸害防制法」草案於1992年送立法院後,遲至1994年才完成委員會初審,接著就在程序委員會中沈睡至1996年9月。這段期間菸商不斷在立法院進行遊說工作,透過公關公司及專業的法律事務所幫助,延遲草案排入院會二讀的時間。最後「菸害防制法」終於在1997年經過政府與民間利益團體諸多角力下通過,但外界卻也出現該法乃妥協下產物之批評。 公共關係是所有企業、政府、非營利組織等越來越重視的部分,其中議題管理更具有防患未然之作用。而菸業存在之正當性備受爭議,菸商卻能在反菸團體、政府法令限制以及社會風氣的多重抵制下,有效運用議題管理中之遊說策略爭取法律上的生存空間,其中原因與作法值得實務界與學術界共同探討。 本研究問題包括: 1.「菸害」議題相關法案發展之背景與生命週期為何;2.在「菸害」議題相關法案之生命週期的各階段中,菸商採用哪些「遊說策略」對「立法單位」進行遊說;2a.菸商在「菸害」議題的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中,所採用的「遊說策略」有何差異;2b.菸商之「遊說對象」之不同,在「遊說策略」運用上是否有所差異。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的方式,一方面採取「文件分析法」蒐集基本資料與媒體報導上呈現的現象,整理出事件過程中議題的生命週期發展階段;接著透過「深度訪談法」就整理好之文件資料訪談相關當事人,以獲得更深入的資訊。最後得到以下研究發現與結論: 「菸害」議題相關法案發展之背景與生命週期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菸商針對法案所採取之遊說策略如下: (一) 潛伏期(1984-1991年):主要訴諸國際經貿壓力,表面上處於停滯狀態,但實際上則透過各種政商關係維繫與立法院之互動; (二) 擴大期(1991-1992年):整體策略為延滯策略,行動策略為人情請託; (三) 法案延宕期(1992-1995年):整體策略為聯盟、延滯策略,行動策略包括:參與選舉、轉移媒體焦點、影響輿論、國際經濟壓力、人情請託(公關公司); (四) 立法解決期(1995-1997年):整體策略為延滯(「拖」字訣)、資訊(提供菸商版本、刊登廣告)、聯盟(藝文團體、零售商)、困窘(擾民法案、新法西斯),行動策略為:提供資訊給立委及官員、影響輿論(刊登廣告、說帖)、擬定菸商版本、直接溝通、提出修正案延緩立法、參與選舉(政治獻金、文宣)、經營媒體關係、互惠交換(餽贈、招待)、選區壓力策略(發動零售商、藝文團體); (五) 新興立法期(1997-2003年):整體策略為聯盟、延滯、資訊、困窘策略(政策缺失、提出質疑、表面上反對、干擾),行動策略包括:在場旁聽、人情請託、直接溝通、影響輿論(贊助公益活動、發表研究、舉辦公聽會)、互惠交換(政治獻金、招待、餽贈)、草擬菸商版本、參與選舉(競選經費、文宣)、政黨遊說、選區壓力策略(藝文團體、相關產業的生計)、訴訟策略。 此外,本研究更透過前述研究發現加以整理比較,分別針對「菸害」議題生命週期各階段策略差異比較,以及菸商遊說對象差異比較兩面深入探討,回答研究問題2a以及2b。最後,根據本研究之文獻及訪談結果,針對相關重點加以討論: (一) 菸商遊說策略之意涵:本研究針對四項整體遊說策略為架構,並將遊說行動策略置入其中綜合討論; (二) 菸商遊說策略成效評析:將研究結果及訪談內容與本研究文獻對照後,分為以下幾點加以討論:立法遊說活動、公關公司之遊說角色、公賣局及其工會之角色定位、菸商遊說策略之成敗、對反菸團體之省思等。 最後透過研究結果與對整體事件過程之省思提出相關建議: (一) 對菸商遊說策略之建議:延滯策略、聯盟策略運用得當,可資借鏡;相關產業可起而促動「遊說法」之通過,取得業者在遊說角色與途徑之合法性; (二) 對反菸團體遊說策略之建議:資訊與聯盟策略之運用相當成功;困窘策略之使用必須非常小心;修法應循序漸進,以免遭到反彈。Item 影響台灣圖書出版業組織創新程度之決定因素研究(2005) 陳美如本研究運用組織創新的理論架構,整理出影響組織創新程度的決定因素,並 以問卷調查、資料分析與個案深度訪談的方式,探討台灣圖書出版產業的市場現 況與創新發展,並分析影響台灣圖書出版業組織創新程度的決定因素為何,使台 灣的圖書出版業者,能夠對自身組織進行診斷,了解組織應從哪些方面進行創 新,使圖書出版產業能夠維繫生存、持續成長。 研究結果發現,整體而言,台灣圖書出版業之規模仍以中小型為主,且出版 社家數仍持續增加,每年仍有近四萬種新書出版,面對競爭激烈的環境,出版業 也開始以異業結盟的方式,試圖以新的產品、通路與行銷方式,提高企業利潤與 價值。而伴隨著新科技的衝擊與網路的發展,許多圖書出版業者開始以創意的角 度,運用新的科技,結合相關產業,將產品持續升級,以建立競爭優勢,也使得 「數位出版」成為出版業近年來、也是未來應持續觀察的重要創新發展。 此外,研究結果顯示,公司的規模大小,整體而言,對於組織創新程度高低 並無顯著影響,如何運用組織資源與制度,保持積極的態度,將創意轉變為成功 的創新,才是影響創新程度與企業價值的關鍵。 在影響台灣圖書出版業組織創新程度的因素上,研究發現,圖書出版業整體 的創新程度與「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皆呈現高度的正相關,並以「管理創新」 層面中「工作環境創造力」的影響程度較大。對出版業而言,每一本書都是創新 的產品,從一本書的定位與選題開始,都需要每個員工的創意思考,並經由不同 部門間的溝通聯繫,瞭解市場變化與需求,不斷翻新編輯與行銷的方式,以提高 整體創新的程度。而組織對創造力的鼓勵與支持、提供的資源與自主度,也直接 反映了組織結構上的自由度與彈性,一個活潑且富有創造力的工作團隊,自然能 夠因應環境、掌握市場趨勢,發想出創新的行銷與策略,來提升組織價值與創新 程度,進一步實踐出版理想。 創新不是高科技產業或大型公司的專利,而是對生存環境的認知與成功創意 的表現,因此,對於創新,圖書出版業者應隨時掌握環境與市場變化,吸取國內 外資訊,在出版企畫上發揮創意;並秉持「多接觸、多關心、多參與」的積極態 度,從模仿和學習同異業間成功經驗的過程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創新模式,才 能夠透過創新產生的差異化,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Item 華語中心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與文化大學國語研習班為例(2005) 邱顯哲近年來學習華語成為一股熱潮,台灣學習華語中心外籍學生人數也逐年成長,台灣華語中心由1956年一所增加到2004年的十八所。華語中心的發展,面對區隔與多變的競爭環境,採取何種行銷方式已成為值得重視課題。由於時間與經費限制,且為避免分析範圍過大而影響深度,無法針對十八個華語中心進行全面性研究,因此本研究之研究對象選取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與文化大學國語研習班進行個案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一、了解兩中心目標,利用SWOT分析,針對外在環境與內在組織資源進行評估,得以瞭解所面臨的問題。二、探討兩中心的行銷策略。三、比較兩中心的差異。本研究利用深度訪談方式訪問兩個案華語中心人員,研究採中心主任、行政人員與學生訪談及學生問卷調查的蒐集資料方式,驗證比較訪談結果。 本研究發現,兩中心的行銷策略:一、產品應多注重區隔化與差異化,二、價格考量配合行銷目標制定價格,三、通路尋求資源結合發展更多通路管道,四、促銷利用各類宣傳方式增加學生印象,五、人員加強行政人員與學生關係。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的行銷策略值得參考的為:1.研發教材;2.結合其他單位資源;3.培養教師專業能力。需思考的層面包括:1.任期制影響整體行銷規劃;2.運用促銷廣告宣傳策略較少;3.中心運作不利行銷執行。文化大學國語研習班的行銷策略方面可供參考在:1.運用媒體宣傳多樣;2.組織跨部門合作具團隊精神。可供思考的問題:1.自行創新研發教材2.建立品牌。統整兩個華語中心有幾點必須考量改善的:(一)加強學生資料分析與重視互動服務。(二)加快教材的研發與創新。(三)重視行銷評估與控制研究。 後續研究建議加強:一、國內華語中心全面性研究。二、華語中心的學生研究。三、深化華語中心行銷策略研究。四、華語中心的行銷評估與控制研究。Item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之市場行銷策略分析(2005) 羅如芳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進入台灣市場的模式和行銷策略,以作為後續相關研究驗證及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業者之參考。 首先經由資料分析法,分析台灣女性雜誌市場現況、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在台灣的發展過程,以及基本背景介紹。接著再針對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在台灣的合作夥伴、合資公司或分公司,以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方式,獲得市場進入模式及行銷策略之相關資料。 本研究所擬定的研究問題有四點,包含:一、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進入台灣市場的進入模式及考量因素?二、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在台灣所採取的行銷策略?三、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的市場銷售和廣告營收評估?四、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的廣告競爭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在台灣市場的進入模式,可以歸納出以下四種類型:第一類為授權,第二類為合資設立分公司,第三類為合資成立新公司,及第四類為獨資經營。針對台灣雜誌市場,「授權」是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最常運用的市場進入模式。 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最在意的是台灣的雜誌經營環境,其中雜誌市場因素、雜誌產製能力、合作夥伴是選擇市場進入模式的主要考量因素。另外,歐美國際中文版較會考量廣告量問題,日系國際中文版則會注意讀者特質、氣候、文化等因素。 研究結果也發現,在4P的行銷組合中,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認為產品策略最為重要,隨書送贈品則是目前最常運用的促銷手法。基本上,國外母公司只會針對雜誌版型、風格提出建議,其他的行銷策略則不干涉,由台灣合作夥伴或分公司依據市場需求擬定。 歐美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因全球性品牌知名度及雜誌形象,較容易爭取到廣告刊登,而歐美系國際中文版又比日系國際中文版容易獲得廣告主信任。Item 華語中心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與文化大學國語研習班為例(2005) 邱顯哲近年來學習華語成為一股熱潮,台灣學習華語中心外籍學生人數也逐年成長,台灣華語中心由1956年一所增加到2004年的十八所。華語中心的發展,面對區隔與多變的競爭環境,採取何種行銷方式已成為值得重視課題。由於時間與經費限制,且為避免分析範圍過大而影響深度,無法針對十八個華語中心進行全面性研究,因此本研究之研究對象選取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與文化大學國語研習班進行個案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一、了解兩中心目標,利用SWOT分析,針對外在環境與內在組織資源進行評估,得以瞭解所面臨的問題。二、探討兩中心的行銷策略。三、比較兩中心的差異。本研究利用深度訪談方式訪問兩個案華語中心人員,研究採中心主任、行政人員與學生訪談及學生問卷調查的蒐集資料方式,驗證比較訪談結果。 本研究發現,兩中心的行銷策略:一、行銷目標增加各類行銷的可能性,二、產品應多注重區隔化與差異化,三、價格考量配合行銷目標制定價格,四、通路尋求資源結合發展更多通路管道,五、促銷利用各類宣傳方式增加學生印象,六、人員加強行政人員與學生關係,七、評估與控制,建立明確指標評估各項策略。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的行銷策略值得參考的為:1.研發教材;2.結合其他單位資源;3.培養教師專業能力。需思考的層面包括:1.任期制影響整體行銷規劃;2.運用促銷廣告宣傳策略較少;3.中心運作不利行銷執行。文化大學國語研習班的行銷策略方面可供參考在:1.運用媒體宣傳多樣;2.組織跨部門合作具團隊精神。可供思考的問題:1.自行創新研發教材2.建立品牌。統整兩個華語中心有幾點必須考量改善的:(一)加強學生資料分析與重視互動服務。(二)加快教材的研發與創新。(三)重視行銷評估與控制研究。 後續研究建議加強:一、國內華語中心全面性研究。二、華語中心的學生研究。三、深化華語中心行銷策略研究。四、華語中心的行銷評估與控制研究。Item 跨國市場擴張策略的決定因素─以美國電影為例(2005) 陳彥希Item 政府風險溝通研究—以農委會和衛生署因應禽流感風險為例(2005) 阮瀞儀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風險溝通」(risk communication)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所謂的風險溝通,指的是在個人、團體、機構間交換資訊和意見的互動過程,它的範圍涵蓋了危機的三個階段:危機前、危機時期、以及危機後,但是重點主要是放在危機前的溝通工作。 本研究擬以防堵2004 年年初H5N1 高病原性禽流感的兩大中央政府機關-行政院農委會與衛生署為主軸,探討政府在疾病風險的威脅之下,如何進行內部溝通,以及與利害關係人(媒體、家禽業者、一般民眾)之間的互動關係。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政府風險溝通計畫是如何擬定和執行?此過程中政府如何進行內部機制的縱向與橫向的溝通工作?政府與利害關係人的風險溝通方式為何? 而這些方式如何影響風險溝通的成效?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1. 農委會和衛生署在與利害關係人在進行風險溝通時,前者顯得保守、後者則較為積極,是因為兩者認知的利害關係人和溝通目標有所差異,以及過去不同風險溝通經驗的影響。 2. 對不同的利害關係人,政府採取不同的風險溝通模式。對民眾,政府以單向「科技主義取徑」溝通,民眾的價值、關注、恐懼和意見均被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對養雞產業團體,政府以「協商取徑」溝通,產業團體能夠參與政府的決策,但權力不均等。對媒體,政府則以雙向「科技主義取徑」溝通,政府與媒體有雙向互動,但媒體不直接參與政府決策。 3. 以內容分析和訪談所得的資料來看,媒體建構的風險溝通策略與實際的政府風險溝通策略大致吻合,但政府與媒體的風險溝通並未達到良好的效能。因為根據內容分析的結果,農委會和衛生署雖然在所有消息來源中排名第一,但在媒體評價方面,對農委會和衛生署管理禽流感風險的評價是中立為主、負面居次、正面很少。而根據訪談內容,記者們對政府與媒體的風險溝通也有諸多批評,尤其農委會保守被動,總給人不夠公開坦承的感覺。 4. 政府進行風險溝通容易失敗的原因,是只注重風險的「危險」面,而忽略了風險的「憤怒」面。由於政府對風險的評估和決策是以專家知識為主,民眾對風險的情緒和意見未受重視,故容易導致溝通的失敗。 5. 風險溝通是個複雜的互動過程,有時政府與利害關係人間的溝通不見成效,不見得是溝通本身出了問題,也不見得是政府本身的問題,而是受到一些溝通和非溝通、組織內和組織外等複雜因素的影響。Item 新聞電子媒體善因行銷執行方式之效果研究(2005) 林曉瑩Item 社會網路結構與組織創新績效-以電影產製組織的知識傳遞為例(2005) 吳佳珍Item 流動的影音科技消費與複製--從錄影帶到光碟(2005) 吳心惠; Rachel Wu研究從錄影帶轉變為數位光碟的載體作為出發,在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與科技條件下,影音科技的消費也出現多樣的樣貌。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目前閱聽人使用影音科技網絡的樣貌,其次是理解閱聽人如何運用電腦科技如燒錄、下載等方式,從事日常生活的影音複製。 為了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媒介使用,採取民族誌取向的閱聽人研究,經過與20位影音科技使用者數次的深度訪談,研究結果得知目前影視科技的消費時間變得更為片段,而有多種可能的觀賞空間。且歸納出影音光碟消費的四種類型:購買原版的「影片典藏家」、燒錄收藏的「平民複製者」、下載保存的「網路尋寶者」以及下載看完即刪的「網路過客者」,各自消費不同的元素。燒錄延續了錄影的功能,其中燒錄複製的原因有:重複觀賞廉價收藏、時間平移、人際溝通。而近年來網路下載影音檔案,成為現存影視內容的另一個來源,不但打亂了影音產品的時序消費,下載檔案之後也可能無需載體。故出現了需用載體「燒錄的收藏」與不需載體「錄影的時間平移」兩種消費差異。 儘管影視工業藉由影音產品的時序與改良的格式掌握商業獲利,但隨著影視內容的數位化亦使載體重要性降低,影片來源有多種管道。燒錄下載延續了錄影帶使用的概念,這種影音複製是逃脫市場的策略也是生活實踐。Item 跨國廣告集團全球擴張下媒體服務代理商的發展-以台灣市場為例(2005) 凌怡芬Item 無線數位電視平台經營業者之競合策略分析(2005) 顏瑄摘 要 邁入二十一世紀,數位時代來臨,你我每天所接觸的電視,也不可免俗地趕搭了這股數位化的熱潮。原本習慣單打獨鬥的五家無線電視台,基於各種主客觀因素,轉而尋求合作,共同開發數位無線電視的新領域。因此,五家無線數位電視平台經營業者之間,維持著既競爭又合作的微妙關係。 為探究這樣的關係,進而建構出一個對於無線數位電視產業之經營業者的最適競合模式。本研究採用資源基礎理論來分析業者個別的資源;接著進一步瞭解各家業者從策略聯盟中能夠得到何種優勢;再利用競合模式,來觀察這五家電視台之間這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在透過與產官學三個面向,共十五位受訪者的深度訪談後,本研究所得之研究結果如下: 一、 不論有形資源、無形資源或組織效能,五家業者之基礎資源皆有相似之處,但為創造本身之獨特性,也會有其他業者所無法取代的特殊資源。 二、 參與組織協會等組策略聯盟不僅可以建立起產業內的溝通平台,也可以讓聯盟形成一個對外窗口,更能夠增加整體產業的競爭力。而目前產業內運作最成功,也是最受所有業者認同的策略聯盟,就是電視學會。 三、 競合關係的確存在於產業之中,各家業者一致認同的最佳競合模式,即成立一家共同營運公司,然基於環境與利益衝突等各項因素,目前多數業者傾向保守策略,即同時成立共同傳輸平台與共同營運公司,兩相比較後,再做最後決定。Item 正統性的對戰:台灣嘻哈饒舌樂的音樂政治(2006) 莊景和; Michael Chuang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嘻哈饒舌樂正統性(authenticity)對戰的動態過程,了解樂迷及創作人的文化實踐與文化適應(enculturation),描繪出台灣嘻哈饒舌樂的全貌,以及其中文化階層(cultural hierarchy)的音樂政治運作邏輯。 在研究方法上採取民族誌研究取向,增加研究者的次文化資本,進入場域內參與觀察。透過活動的參與、與場域內行動者深度訪談,並輔以台灣嘻哈饒舌樂的音樂文本,置入研究者所觀察到的脈絡進行對話與詮釋,企圖呈現出台灣嘻哈饒舌樂的音樂地景與正統性的對戰。 研究結果發現,嘻哈饒舌樂是科技特性顯著的音樂類型,在藝術層次的正統性上與過往流行音樂所認定的正統性—現場音樂表演(live music)相牴觸;但在次文化層次上建構出新的正統性,這個正統性是根基於「街頭」(the street)的概念,透過「街頭」衍生出新的社會空間與活動,建構台灣在地嘻哈音樂地景,在這實踐場域中,創作人的表演形式與樂迷們的互動使得這個音樂感受經驗成為十足的「現場」與「真實」。Item 台灣女性肌膚保養的實踐及其社會意涵(2006) 黃靖芬這個研究源自於我對自己肌膚保養實踐經驗的反省,進一步擴大為對所有台灣女性肌膚保養實踐的關懷,這包括三個問題的思考:台灣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進行肌膚保養的實踐?肌膚保養的實踐如何成為台灣女性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肌膚保養實踐對於台灣女性有何意義? 在回顧了台灣女性肌膚保養實踐的歷史背景及女性身體管理實踐(包含肌膚保養實踐)相關文獻後,本研究與二十位有肌膚保養實踐經驗的女性深度訪談,藉以全面與深入地探知台灣女性肌膚保養實踐的經驗、感受與想法。 就第一個研究問題而言(台灣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進行肌膚保養的實踐?)根據本研究的定義,必須涵蓋三個面向的觀察:台灣女性如何進行肌膚保養、她們如何選擇與取得肌膚保養用品與美容服務,以及她們如何取得肌膚保養的資訊。結果發現,受訪者會採取的肌膚保養方式主要包括使用肌膚保養品、增減飲食、做臉、進行美容手術,以及看皮膚科醫生接受藥物治療五種。此外,肌膚保養的過程對受訪者來說也是一場感官的旅行。 在肌膚保養用品與美容服務的選擇與取得上,受訪者挑選的肌膚保養用品與美容服務,可以從功能與品牌兩個面向觀察,以功能來說,受訪者都是以希望治療與預防的肌膚問題做為挑選準則;在品牌上,受訪者特別偏好外國品牌與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肌膚保養品,資生堂則是多位受訪者長期使用的品牌,另外,受訪者使用的肌膚保養品品牌還出現「品牌聯合國」的現象,而美容服務品牌的選擇則呈現相當不一致的狀況,受訪者通常都是依賴口碑進行選擇。受訪者取得肌膚保養品的方式有購買、自製、他人贈送及使用他人不用的四種,取得美容服務的方式則有購買及隨肌膚保養用品的購買贈送兩種。 受訪者取得肌膚保養資訊的方式有取自個人的親身經驗與刻板印象、與他人溝通互動、觀察他人,及接觸媒體四種,她們對於各種資訊經常抱持懷疑的態度,因此會運用各種準則篩選與判斷。此外,在面對化妝品廣告時,部分受訪者還出現「第三人效果」的現象。 第三個研究問題問的是肌膚保養的實踐對於台灣女性有何意義?透過訪談發現,受訪者會進行肌膚保養實踐,是因為肌膚保養實踐是她們為追求美麗、青春、健康、正常與自我控制這幾種現代社會普遍推崇的價值所進行的努力,並藉此尋求肯定與自信;做臉不只為了保養肌膚,還是受訪者放鬆身心、受到疼愛及犒賞自己的方式,同時也有邁入結婚這個人生階段的意涵;自製肌膚保養品,也不只是為了使用,還是成就感的來源。 回到第二個研究問題,肌膚保養的實踐之所以成為現代台灣女性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一方面是諸多台灣社會脈絡的發展提供了所需的條件,另一方面則源自現代台灣女性希望藉著肌膚保養實踐追求美麗、青春、健康、正常與自我控制這幾種社會價值,以尋求肯定與自信的心理動機,女性的能動性正由此展現。然而,女性的能動性並非完全不受結構限制的能動性,女性仍然可能受到社會結構的壓迫而對自己的肌膚狀況感到沮喪及壓力,此時,肌膚保養的實踐或許可以成為女性的一項資源,讓她們展現與獲得自己的能動性。Item 以區位理論比較漫畫出租店、專賣店與線上閱讀作為漫畫取得管道之競爭優勢-從閱聽人角度分析之(2006) 藍鈞達; Lan-Chun-Ta長久以來漫畫被認為是難登大雅之堂的讀物,但不可諱言,漫畫的閱讀人口確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除了傳統的購買之外,漫畫本身可以重複使用的特性造就漫畫出租的盛行,而網路興起則產生了線上閱讀漫畫的方式,而一般閱聽人取得漫畫內容的管道不外乎是上述三種,本研究便嘗試以閱聽人的觀點出發,探究各種管道在爭取閱聽人此項資源時,各在哪些面向上佔有優勢。 因此,本研究希望利用區位理論套入漫畫產業觀察,探討閱聽人的滿意度與購買行為,了解漫畫出租店、線上閱讀與傳統漫畫購買三者的區位寬度、相互的區位重疊程度以及各自的區位優勢何在,希望能藉此了解漫畫出租店或線上閱讀對於專賣店究竟有無影響、影響又有多大,釐清漫畫出租與線上閱讀對銷售的影響程度與層面。 研究結果顯示,以漫畫專賣店的區位寬度最寬,其次是漫畫出租店,線上閱讀最窄,也就是說漫畫專賣店較傾向通才(generalist),而線上閱讀比較適合專才(specialist)發展。而漫畫專賣店與漫畫出租店之間的競爭最為激烈,可以說互為「替代品」(substitute goods),線上閱讀與漫畫專賣店之間競爭最不激烈,兩者屬於「互補品」(complement goods)。三種漫畫取得管道在不同的資源面向上,以漫畫專賣店最具優勢,漫畫出租店次之,而線上閱讀最不具優勢。 整體而言,漫畫專賣店與漫畫出租店是競爭關係,漫畫專賣店與線上閱讀關係則相反,為互補關係,線上閱讀與漫畫出租店的競爭關係較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