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Yuan-Ling Hu"
Now showing 1 - 13 of 1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人性何以是善?——梁漱溟在《人心與人生》一書中的論證(2012/3/16-17) 胡元玲; Yuan-Ling HuItem 德譯《道德經》的詮釋研究──以「道」、「德」為例(2015) 林芃汝; Pong-Ju Lin回顧德國的道家接受過程,可分為兩期:一為啟蒙時代之後,尋求能取代基督教世界觀之思想;二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老子反戰思想慰藉人心。在本研究裡,首先簡述德國老子接受史,建立出德國老學研究的大背景後,再針對其中較知名的四位《道德經》譯者:Richard Wilhelm、Alexander Ular、Günter Debon、Hans-Georg Möller,分別探討他們對老子思想之認識,以及如何翻譯核心概念「道」與「德」。藉由探討德譯《道德經》中「道」、「德」思想之詮釋,對德國的老學研究進行梳理。Item 朱子學中的乾道精神(鵝湖月刊社, 2012-08-01) 胡元玲; Yuan-Ling HuItem 朱子學中的乾道精神(2011/10/8-9) 胡元玲; Yuan-Ling HuItem 朱熹對宋王朝南渡變局的省思(2012/3/27-28) 胡元玲; Yuan-Ling HuItem 梁漱溟「直覺」觀及其與當代直覺主義之比較(2013/8-2014/7) 胡元玲; Yuan-Ling HuItem 梁漱溟「自覺」及其與佛教「菩提心」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3-09-01) 胡元玲; Yuan-Ling HuItem 梁漱溟「自覺」及其與佛教「菩提心」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3-09-??) 胡元玲; Yuan-Ling Hu儒家關懷的是成德之學,而成德之學的主要工夫在於心之本體,即孟子與王陽明所稱之「良知」。當代新儒家第一代思想家梁漱溟先生,以「自覺」稱呼心之本體,而如何長養此一「自覺」,即是梁漱溟最為看重的修養工夫。但現今學界,對於梁漱溟的研究,尚未見到有以其「自覺」作為探討之主題者,本文因而就此試加探討。梁漱溟一生,出入於儒、佛之間,對於佛學感受極深,而「菩提心」則是佛教一切悲願修法的精要所在,故本文試取「菩提心」與梁漱溟的「自覺」,作一比較,從而更加彰明梁漱溟「自覺」工夫的特色。Item 梁漱溟「自覺」及其與藏傳佛教「菩提心」之比較(2012/9/15-16) 胡元玲; Yuan-Ling HuItem 梁漱溟的印度情懷(2011/11/25-26) 胡元玲; Yuan-Ling HuItem 梁漱溟的印度情懷(鵝湖月刊社, 2012-12-01) 胡元玲; Yuan-Ling HuItem 梁漱溟論東西哲學危機及解決之道—《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及《唯識述義》二書中的一個思想脈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9-03-??) 胡元玲; Yuan-Ling Hu民初新文化運動風起雲湧之際,當代新儒家梁漱溟(1893~1988)於北京大學講學7年期間(1917~1924),出版了著名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1921年)及《唯識述義》(1920年)。但此二書之間的關聯性及其意義,一直隱而未彰。本文則提出,在這兩部深具時代感的著作中,其實蘊藏著一條線索,乃是對東西哲學在現今的危機有所反思,並提出解決之道。首先,分析梁漱溟二書的背景。其次,探討梁漱溟為解決東西哲學危機所作的思考:一方面,藉由印度唯識學與西方柏格森哲學之間的會通,以「直覺」解決西方哲學的形上學危機;另方面,藉由儒學與柏格森哲學之間的會通,以「直覺」解決東方哲學的價值危機。最後,對梁漱溟思想探索的意義與價值予以評論。Item 經典文獻「多元化」的研究——從幾個疑經辨偽的例子說起(書目季刊社, 2012-06-01) 胡元玲; Yuan-Ling 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