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Wu, Yun-Hsuan"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塗鴉藝術應用於台灣民俗活動海報創作研究(2021) 吳昀軒; Wu, Yun-Hsuan「塗鴉」常指的是紙上隨意塗寫、不成熟之書寫及畫作,而本研究所指的塗鴉是符號、簽名、圖像,創作者以噴漆代替畫筆,將這種藝術形式與街頭文化和社會現狀作結合,時常是創作者表達對社會的不滿或是心情寫照的方式,塗鴉藝術起源於1960年代的紐約,經過時代的變遷,如今已發展成為具藝術性、商業性的視覺藝術。因此,本研究以塗鴉藝術作為主題,透過《Graffiti world》、《Graffiti L.A. : street styles and art》、《Sticker City-paper graffiti art》、《塗鴉鬼飛踢》四本國內外有名的書籍,還有Graffiti.org、isupportstreetart.com、 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三個網站,搜集海報樣本共121件作品,使用KJ法進行分析與歸納,得到標籤塗鴉字體(Tag)、粗大字體(Block-busters)、狂野風格(Wild Style)、立體字型(3D)、立體塗鴉(3D)、卡通、漫畫形象塗鴉(Iconograph)、模板塗鴉(Stencils)、黏貼式塗鴉(Plaster)、簡單線條圖像、複雜、寫實人物圖像、照片結合文字塗鴉、多媒材塗鴉共十二種表現手法,以這些手法來進行海報創作。 創作主題為「台灣的民俗活動」,因為民俗活動可以說是台灣最有特色的文化之一,而塗鴉藝術中多種手法與豐富的色彩,還有人人都能夠接觸的這兩種特性皆與台灣富有在地色彩的民俗活動不謀而合,因此以本研究結果之十二種塗鴉手法,透過海報創作呈現老舊傳統的民俗活動,進而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台灣的民俗文化。最終經過創作實證後發現,使用照片結合手繪圖像較能夠凸顯民俗活動的樣貌,照片處理上使用黑白的網點效果、色調分離、負片效果來呈現,人物上多使用簡單線條圖像、模板塗鴉的效果來表現,較能夠強調人物的輪廓、動作,色彩上多運用黑、白、紅、黃、粉等對比強烈的色彩,將多種不同的塗鴉手法搭配電繪、手繪、照片等多種媒材來創作能夠豐富視覺的表現並賦予塗鴉藝術新的樣貌。Item 探討新人訓練對於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以角色衝突為中介變項(2024) 吳芸瑄; Wu, Yun-HsuanItem 行動輔助英語聽力學習之喜好研究:以台灣大學生為例(2018) 吳昀璇; Wu, Yun-Hsuan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台灣以英語為外語學習(EFL)的大學生,其在行動輔助英語聽力學習中,對於學習裝置及字幕的喜好及認知。許多研究已證實使用字幕對於英語聽力學習的助益,但大多數研究僅探討不同類型的字幕對於學習的成效差異,並無提供受試者字幕類型的選擇、並探討學生對於字幕的喜好。此外,以往的研究也極少提供學生學習裝置的選擇,受試者往往受限於使用特定學習裝置。 本研究的受試者由二十八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之大二及大三生組成,學生的英語程度為高級。在十八週的實驗過程中,學生可自由使用不同裝置完成每週的線上聽力練習,學生亦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使用三種字幕類型–全字幕、關鍵字字幕、無字幕。每個聽力練習中都包括聽力理解測驗。實驗結束後,每位學生須完成期末問卷及參與訪談,以便深入了解學生在聽力學習中,對於不同學習裝置及字幕類型的喜好與認知。 本研究的結果摘要如下: 1. 就字幕影片為聽力學習素材而言,當可自由選擇學習裝置時,受試者偏好筆記型電腦,而不選擇行動裝置的原因可分為三層面討論——技術、心理及環境。第一,行動裝置的技術障礙包括小螢幕尺寸、不易於操作的使用者界面,以及有限的網路行動數據使用量。第二、就心理層面而言,學生並不視智慧型手機為一種學習工具,且認為透過手機做練習感覺不像在學習。第三、諸如環境噪音和手機中的推送通知等環境因素,皆為降低學生使用行動裝置意願的原因之一。 2. 在字幕類型方面,受試者偏好使用全字幕,因全字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增進聽力理解。此外,使用全字幕時,學生因有全文的協助而感到安心;在語言學習上,學生認為全字幕可以強化語言知識。然而,學生大多將關鍵字字幕及無字幕作為進階練習使用,以檢視聽力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