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Tsai, Ya-Han"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經驗、團體動力知覺與領導力發展研究(2018) 蔡雅涵; Tsai, Ya-Han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其個人背景、課程經驗、團體動力知覺與領導力發展之關係。其中個人背景包括性別、社團幹部經驗;課程經驗包括服務方式、服務知能與服務學習發展歷程經驗的準備與服務、反思、慶賀;團體動力知覺包括團體凝聚、團體規範、溝通互動;領導力發展則包括自我覺察、真誠一致、承諾、協同合作、共同目標、以禮相爭、公民資質、改變。 研究對象為105學年度第二學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開設選修「服務學習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學生,共35名。量化研究工具為「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經驗與領導力發展問卷」,包括:服務知能量表、服務學習發展歷程經驗量表、團體動力知覺量表、領導力發展量表,統計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與逐步迴歸分析,並蒐集學生課堂之反思心得與服務日誌等質性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本研究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經驗、團體動力知覺與領導力發展皆屬良好程度。其中服務學習發展歷程經驗平均得分最高為「慶賀」,依序為「反思」、「準備與服務」;團體動力知覺平均得分最高為「團體凝聚」,依序為「團體規範」、「溝通互動」;領導力發展平均得分最高為「承諾」,依序為「共同目標」、「以禮相爭」、「協同合作」、「公民資質」、「改變」、「真誠一致」、「自我覺察」。 二、本研究大學生不同個人背景(性別、社團幹部經驗)對領導力發展皆無顯著差異;而不同服務方式之大學生僅有「共同目標」有顯著差異(p<.01),且為中小學服務的學生顯著高於高齡者服務的學生。 三、本研究大學生課程經驗、團體動力知覺與領導力發展皆屬於中度正相關。以多元迴歸分析課程經驗與團體動力知覺對領導力發展的解釋力為54.1%,其中以「準備與服務」、「反思」、「溝通互動」為顯著預測變項;逐步迴歸分析結果發現,「反思」為領導力發展、承諾、共同目標與以禮相爭的顯著預測變項,解釋力依序為29.6%、24.6%、52.3%與19.5%,「準備與服務」為共同目標與公民資質的顯著預測變項,解釋力分別為52.3%與20.4%。「團體規範」為改變的顯著預測變項,解釋力為31.7%;「溝通互動」為協同合作的顯著預測變項,解釋力為29.7%。 四、質性資料分析共歸納出六項主題包括:「服務實作後增進自我覺察與承諾」、「透過團體動力培養共識與協同合作」、「服務學習與反思提升社會責任的體認」、「從服務經驗中領悟出新觀念」、「透過服務學習尊重多元差異」、「從挫折中找到資源解決問題」。 本研究歸納研究結果對於提升服務學習專業課程之成效、加強服務學習師資培育之品質,以及未來研究對象、變項與方法等提出建議,期能提供相關教育人員規劃與實施服務學習課程之參考。Item 海岸城市(基隆市)高中職海洋環境教育架構內涵探討(2016) 蔡雅涵; Tsai, Ya-Han海洋是地球生命維續與永續發展的重要系統,因此透過海洋教育培養正確的人海互動關係,提昇海洋素養、拓展關心全球與在地海洋的視野,一直是全球研究與政策重點。基隆作為臺灣重要海洋及海港城市,擁有豐富海洋及港口資源,具有海洋環境教育發展潛力,且隨著十二年國教之特色學校與課程實行,基隆市高中職應有發展海洋特色專長及海洋環境教育之必要性。 本研究探討具有基隆地方特色的高中職海洋環境教育應包含的架構內涵及未來合作發展建議,研究目的為:1. 探討基隆市高中職海洋環境教育的發展現況與資源;2. 探討兼具「全球觀」與「適地性」的海洋城市高中職海洋環境教育目標與架構內涵;3. 探討基隆市高中職海洋環境教育的區域資源網絡。研究方法包括面訪問卷、半結構訪談11位基隆市高中職教師、機構與學者代表。 本研究結論如下:1. 在海洋教育發展現況上,學校與機構的課程發展已有基礎,未來可結合十二年國教的彈性課程,持續發展更完整的海洋環境教育方案;設施參訪目前集中在特定幾個學習點位,但市內豐富但分散的其他點位,應加以串聯與發展;人力運用上,學校與機構均希望拓展更多元的合作人力,對於目前增能活動的型態,學校也希望能更有整體性架構。 2. 在海洋環境教育架構內涵部分,在地專家評選出的重要內涵與學習議題,與理論文獻強調的重要理念相符,也具有考量實施可行性、結合在地議題與資源之特性,但在海洋探勘技術、從流域到海洋、實驗與數據分析的關注則較弱;本研究建立的基隆市高中職海洋環境教育架構內涵,包含:「從在地到國際」實行原則,「環境生態」、「海洋經濟」、「海洋文史」三大議題,「海洋生態保育」、「海洋資源永續使用」、「海洋體認與觀察」、「海洋的系統交互作用」四大內涵。 3. 在未來合作發展的建議,依據學校和機構的供給與需求,可優先嘗試:成立跨校與機構的共同研發與人力合作社群、發展整合地區資源的海洋體驗中心與交流平台,期望能提供基隆市海洋教育者發展海洋及海港特色教育之參考,並強化學校與夥伴團體的連結,共同促進具有基隆在地特色的海洋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