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Su Ai-Lan"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晚清接受新式教育的先行者研究(1840-1894)(2011) 蘇愛嵐; Su Ai-Lan本研究為探討晚清西風東漸之際,在鴉片戰爭(1840)到甲午戰爭(1894)期間,最早接受新式教育者的受教歷程及其發展情形,以期描繪出新舊教育制度更迭的脈絡,共選擇了容閎、馬相伯、馬建忠、伍廷芳、嚴復、何啓、詹天佑等七位在此時期於國內外接受過新式教育的時代人物為研究對象,並從:家庭背景、就學動機、就學機構、求學過程及日後發展等五方面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自家庭背景分析可知,居於中國東南沿海、居中下階層的社會地位與信仰基督教等因素,使先行者們有更多機會比他人早一步選擇新式教育。 二、從就學動機發現到,促使先行者們選擇新式教育的關鍵,乃基於個人或該家庭的個別考量或嘗試,未有一共同因素。 三、從就學機構分析發現,先行者所就讀的新式教育機構,有逐步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延伸高等教育,且這些學校多半與基督教會有關。 四、經由歸納求學過程,得出下列幾項特點: (一)大多數先行者們仍接受過中國傳統教育。 (二)當求學經費來自外界資助時,學位攻讀的方向亦較易受經費提供者所約束。 (三)配合中國「近現代化」過程,對於軍工專才的需求大於一般通才。 五、從日後發展的分析,可條列出幾個共同特徵: (一)人脈關係與先行者們的人生發展息息相關,且在清廷官場中特別顯著。 (二)先行者們在政治上的發展,與當時主政者對新式教育人才的重視程度,以及社會對新式教育學歷的認可接受程度有關。 (三)由於本身的學習經歷與專業能力,先行者們多有辦理新式教育的機會與經驗。 (四)由於先行者們本身兼習東西方知識,及在受新式教育歷程中體認到中外差異,他們多曾從事思想傳播工作,包括辦報、譯書與著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