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Nei-Ching Yeh"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大學生觀看線上影音節目之隨興休閒資訊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5-10-??) 葉乃靜; Nei-Ching Yeh資訊行為研究多著眼於工作情境,較少探討休閒娛樂之情境。因此,隨興休閒資訊行為研究相對缺乏。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他們在隨興休閒情境下觀看線上影音節目之資訊行為特徵,希望透過更全面的視角,檢視非明確目標導向的資訊行為,以獲得更深層的認識。本研究採用日誌法和深度訪談法蒐集實徵資料,參與者共計24 位,女性15 位,男性9 位。本研究採用紮根理論為資料分析取向,分析72 則日誌,24 份訪談稿。研究發現,我們可以以時間作為隨興休閒資訊行為的情境,由觀看前、觀看過程、觀看後三個階段分析資訊行為。觀看過程中,認知、情感和行為的交揉互動引發資訊需求和尋求行為。資訊行為延伸到觀看後並帶來認知上的改變。Item 建構有意義的遊戲化圖書館服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4-10-??) 葉乃靜; Nei-Ching Yeh近幾年,遊戲化(gamification)概念非常盛行,甚至被視為是接下來在各領域,例如行銷、教育和服務等,會被採用的重要理念,圖書館的服務也不例外。基於此,本文試圖在圖書資訊學領域中,說明此概念的定義、重要的元素、國外圖書館服務與資訊素養課程應用的案例,並主張為避免遊戲化變成單純的娛樂,以及真正透過遊戲化誘發內部動機,遊戲化應以使用者為中心,建置符合使用者情境脈絡的平台或應用程式,才能讓使用者在遊玩沈浸的過程中,學習體會事物。Item 影響指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5-04-??) 葉乃靜; Nei-Ching Yeh本文說明影響指數的計偵二方式,理論假設和引發的爭議,例如影響指數的有效性,並闡述學術評鑑可能的幾項其他方案。臺灣近年來在學術評鑑上的趨勢是,以出版品是否刊載在SCI,SSCI等資料庫收錄的期刊,來衡量學者及一學門的學術成就和貢獻。圖書館員也將影響指數視為期刊品質的評估判準,並作為圖書館購買不同學門之期刊經費分配的依據。「被量化」的學術評鑑方法,就影響指數而言是有很大瑕疵的。因此,有結論呼籲,主管教育的政府或研究機構,及學術界應量,以影響指數做為評估期刊品質優劣的適當性,及可能被誤用的情況,沒有批判性的應用,其實是不妥當的。而且,國外愈來愈多的學術社群已放棄使用這樣的評鑑指標,主管學術評鑑單位是否也可以考量國外的新作法及改善方式,重新設計新的評鑑方式,學者也較能心服口服。Item 資訊社會的迷思及其批判(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1998-04-??) 賴鼎銘; 葉乃靜; Ting-Ming Lai; Nei-Ching YehInformation society is becoming the catchword in modern society. However, most of us are not really understand its real meaning, not even its problems.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clarify the various definitions of information society first, and then tries to bring to light and criticize the myth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the critical issues (such as infoglut, info-rich and info-poor, and information commodity) along with it.Item 陸生與臺生互動情境中的資訊迴避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8-04-??) 葉乃靜; Nei-Ching Yeh資訊行為研究向來假設人們在日常不論工作或非工作的情境中,會產生資訊需求,也會尋求和使用資訊以滿足需求。然而,迴避、忽視和否定資訊,是人們行為中常見的現象,但相關的研究並不多,而且多著眼於心理面向,尚未有研究由社會觀點分析。因此,本研究聚焦在陸生與臺生互動情境中的資訊迴避行為,並由社會觀點探討,包括世界觀、社會規範、社會支持等概念。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徵集15位在臺學習的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資料蒐集。資料分析採用紮根理論法,分析陸生與臺生互動情境中的資訊迴避現象、資訊迴避原因、影響資訊迴避因素、資訊迴避結果等段落。本研究的貢獻主要是以社會面向探討人們的資訊迴避行為,剖析人際互動中的資訊迴避現象。研究結論建議圖書館提供多元文化館藏,或以真人圖書館服務方式,創造對話交流的空間,開啟讀者另類思維,社會規範將可能鬆綁,世界觀可能改變,價值觀重塑後可能消除資訊迴避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