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LIN, YU-CHEN"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中普通班導師實施融合教育之質性研究(2011) 林紆甄; LIN, YU-CHEN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透過深度訪談收集兩位成功實施融合教育普通班導師的經驗故事。歷時一年又四個月,經整理後詮釋為兩則故事,歸納出以下實施融合教育的導師所需樣貌: 一.普通班導師在融合教育歷程中,經驗建構知識與自我價值的良性循環:以「使學生在班級中獲得快樂與安適感」為目標做決定,進行生成行動,並隨時反思作出下一次決策,這種一再重覆的內在心理歷程為老師累積豐厚經驗,建構並累積輔導特殊生的知識,促使老師們產生自我價值的肯定,生成再度擔任特殊生導師的意願。 二.過程中當以幽默感調適身心,保持開放與彈性:隨時使用「幽默感」調適身心,保持開放的心態接納各類學生,並重視處理問題時的「彈性」。 三.善用得法,家長與學校專業人員可成為導師助力:人為支持與合作是融合教育實施成功的重要原因,適時增能家長,主動尋求校內專業支援均可幫助導師實施融合教育。 四.一視同仁大原則,因材施教小調整:特殊生雖因「特殊」而享有部分被包容或彈性調整的福利,但應是在一視同仁大原則之下進行。導師若能以公平和關注態度對待所有學生,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關愛,便能提升他們對老師的信心。 五.靈活運用正向心理學,潤滑同儕關係:適時突顯特殊生優勢,為其創造自我價值,對於特殊生融入班級社群,甚至是特殊生的自我接納都有助益。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普通班導師積極正向的接納心態,有助於實施融合教育,使融合歷程中的家長、同儕、學校人員均獲雙贏局面。另提出我研究過程中的反思,以及研究後的自我改變與期許,供普教與特教老師做為參考。Item 運用專利分析探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之發展(2021) 林榆真; LIN, YU-CHEN在當今知識經濟的背景底下,隨著時代背景的轉變以及深度學習的興起,促使神經網路架構在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技術中獲得突破性的成果,也再度燃起人們對於實現人機通訊的興趣。目前,NLP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文句的情緒分析、詞類標示、機器翻譯、文法錯誤更正及語音辨識等各種使用情境,因此可將該技術視為是語言學與AI領域中備受矚目的技術,為此追蹤NLP技術之投入量變化、相關研發單位的專利布局,已是研發人員最需熱切探究與關心的議題。專利為各國企業的無形資產,不僅可以進行新技術的保護外,它同時也是一份完整描述專利技術內涵的紀錄文件。專利分析除了可以用來窺視整體趨勢的動向,以獲得確切的情報來保障企業組織的研發計畫方向及成果的價值性外,也可以通過時刻關注競爭對手和全球的技術研發動向,達到具備經濟效益的專利布局。為此本研究通過分析USPTO專利資料庫,窺視1976至2020年期間NLP技術之專利數量變化以及相關單位的投入狀況。經分析後發現NLP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成長快速,且該領域最常被引用之文獻主題以智能助理、語音識別居多,所以相關研究者可優先閱覽這類文獻來瞭解NLP技術的現況。Partnership on AI的董事會成員皆為該領域主要的專利權人,其中又以IBM(19.05%)位居首位,相較之下,臺灣專利權人雖以工研院、資策會為主,但歷年專利件數皆少於3件,顯示相關單位並未在美國專利市場上有重大的技術布局。反觀中國雖然在申請美國專利的腳步上比其他境外國家晚,但自2011年起便急起直追,並於2018年超越美國主要之境外申請國日本,凸顯中國對於技術布局與智慧財產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