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iung-hui Huang"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九二一地震組合屋家庭凝聚力之研究(2002) 黃瓊慧; Chiung-hui Huang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台灣地區發生規模七點三級的大地震,造成全國共有2,444人死亡,50人失蹤,708人重傷,房屋全倒 51,378戶、半倒53,522戶,估計損失1千303億元(主計處,2000)。 當家庭遭受到如此意外的天災地變,家園毀於一旦,居民只好住進臨時住宅中,並且受限於居住時間的期限。所以他們除了必須調整心理的壓力外,也必須在已受創嚴重的地區謀生維持家計,並為未來的居住安排累積經濟能力。兩年多了,雖然政府實行了救災的相關措施,而民間的援助也有所介入,但仍有許多的家庭仍然居住在組合屋中,擴展期家庭成員以依賴人口為多,這種食之者眾的情形,再加上子女教育及養育的責任,夫妻的角色負擔是可想而知。 經歷世紀大震後,居住於組合屋的生活環境中,熟悉的環境有了改變,家庭凝聚力在地震後有何變化?什麼因素會影響到家庭的凝聚力?希望藉由研究發現,能夠讓社福、教育、立法單位更進一步瞭解組合屋家庭,以給予更適切的協助。 本研究以現象學為核心概念,深度訪談居住於南投縣組合屋的7個擴展期核心家庭,其最長子女不超過18歲,並以夫妻為訪談對象。資料收集時間自民國90年12月15日至民國91年5月11日。 研究結果顯示組合屋家庭在地震前後家庭凝聚力多元的變化。地震後組合屋夫妻間的家庭凝聚力,可分為「變」與「不變」兩大類,其可再細分為五種現象,分別是「變」:1.「變緊密」、2.「由緊密到疏離」、3.「由疏離到緊密」、4.「變疏離」和「不變」。在親子關係家庭凝聚力面向,「付出與回饋」是親子互動的整體描述,分為父母對子女的表現、子女的行為改變兩部分,所呈現的現象為疼愛與責任、無心與無力、沒感覺改變、瞭解與體諒、不安與企求關愛、童心未泯。子女間的關係有因空間過小而有較多爭執的情形。夫妻對整體家庭凝聚力的詮釋是以夫妻關係為主要的參考值,並且若主觀認為家庭生活改變的程度越少,則家庭凝聚力越傾向不變。 研究發現,擴展期組合屋家庭的家庭凝聚力的影響因素為經濟壓力、主動運用資源的能力、對地震事件認知、溝通與分享。其中經濟壓力主因為就業問題。經濟壓力使得組合屋家庭生活費用不足、居住不確定、身心健康受到影響。組合屋若能主動且妥善運用資源,則有助於家庭凝聚力的產生。對地震事件積極面的認知越正向是有助於家庭凝聚力的增加。當家人溝通與分享的情形少,並處於壓力環境下,家庭凝聚力會變得疏離。 最後根據本研究發現給與組合屋家庭、學校、震災重建單位建議,以期增加家庭凝聚力,並針對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加以檢討並給與未來研究者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