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慧蓉"
Now showing 1 - 6 of 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南向政策下之跨境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評估:以五所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1-09-??) 陳慧蓉; 李玲惠; Karen Hui-Jung Chen, Lin-Hui Lee新南向政策下,我國致力於和東南亞國家協會等國的雙邊人才交流與培育,其中馬來西亞與我國交流尤其密切。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雖然致力於師資專業化,但仍有改善空間,因此我國師資培育大學逐步與獨立中學合作,培育馬來西亞師資。然而,我國師資培育系統著重於培育臺灣背景的教師,以符合義務教育的需求。要如何走出地方性,有效協助跨境教師所需要的教師專業知能並確保品質,是一大挑戰。本研究以實徵研究方法探討馬來西亞僑生在我國大學畢業後返回獨中任教,或是曾經接受我國培訓的獨中教師,其教師專業知能的需求情形。本研究以問卷、晤談及焦點座談等方法蒐集資料,並結合重要性—表現分析法與差距分析進行資料解析,以增加精確性。結果發現,獨中教師的專業成長需求受到環境與時間因素的影響。由於國家情境脈絡不同,馬來西亞當地與跨境學歷的教師需求有所差異;五所學校中有兩所學校的脈絡較為特殊,需求也不相同;而華文教師與其他科目教師不同,對於教學策略的需求較低。在時間與環境(個人、學校環境及國家脈絡)的影響下,教師因特有的脈絡而有不同的專業成長需求。本研究結果可提供各師資培育大學作為課程調整與規劃之參考,以及國家南向教育政策評估的依據。Item 大學質性評鑑的挑戰:系所與外部專家評鑑觀點的一致性分析(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6-06-??) 陳慧蓉; Karen Hui-Jung Chen研究目的質性評鑑受到質性研究的理念影響,質性研究的信實度已從過去客觀中立事實的認定,轉而追求詮釋與推論的確實性與可靠性,亦即質性研究者能從被研究者的立場詮釋,使雙方意見具有一致性。我國系所評鑑採行認可制,由熟悉大學治理的專家進行質性品質的判斷,以確保高等教育品質。雖然系所評鑑運用了質性研究的理念,以資料的三角校正等方法設計評鑑流程,然而,質性評鑑的品質仍然受到各界關注。由於評鑑專家是在社會情境脈落之下進行評鑑,專家本身的社會文化及個人信念,有可能帶入評鑑過程中。為尊重受評系所的意見,我國評鑑設計了申復機制,系所可藉由申復讓專家重新考量。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系所自評與外部專家評鑑觀點之異同,從訪評意見、學校申復、及申復回覆的意見往返,探討學校與外部專家意見的一致性,了解大學質性評鑑的挑戰。研究設計/方法/取徑本研究運用內容分析法,分析2006 至2010 年第一週期系所評鑑1,156 個班制的申復報告及其相關回覆。研究發現或結論研究發現,系所申復報告主要說明大學提供資訊或質疑專家引用資訊的確實性(佔68.4%),次要是質疑評鑑結論與決定的公正性(佔13.4%),第三是說明系所情境脈絡或質疑專家未考慮學校情境(佔12.0%)。而專家對於申復的回覆,主要說明評鑑報告的結論與決定的(佔48.4%),次要是說明資訊確實性的考量情形(佔31.0%),第三是詳細說明評鑑推論(佔12.7%)。交叉檢視申復及回覆的往返內容,結果顯示系所評鑑運用了增進質性研究信實性的方法設計評鑑流程,然而,專家在執行上仍然面臨了四項威脅:一、未能考慮情境脈絡;二、檢視的是結果而非動態歷程;三、專家價值觀的涉入;四、評鑑歷程缺乏長期投入與互動。研究原創性/價值性良好的大學質性評鑑,需要大學與專家具備相當的評鑑專業知能,才能從根本審視學校問題,促進學校改善。本研究以分析當前大學質性評鑑的執行情形及面臨的挑戰為例,提出增進質性評鑑品質的建議,以期作為改進評鑑機制及擬訂相關政策之參考。Item 大學透過參與式評鑑協助高中開發課程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9-09-??) 邱美虹; 陳慧蓉; 周金城; 蔡春風; 辛怡瑩Item 脈絡因素、學業自我概念、與學習投入對學業表現的影響:臺灣國小三年級經濟弱勢與一般學生之比較(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8-06-??) 陳慧蓉; 張郁雯; 薛承泰; Karen Hui-Jung Chen Yuwen Chang Cherng-Tay Hsueh研究目的:面對經濟弱勢學生的學業成就低落問題,必須釐清影響因素,才有改善的可能。本研究以「動機發展的自我系統模式」(the Selfsystem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velopment, SSMMD)為理論基礎,加入家庭教育資源以及家長的學習參與兩個重要的脈絡因素,提出「學習投入的動機歷程理論」(Motivational Model of Engagement, MME),探討該理論在一般學生與經濟弱勢學生的適用性,透過對照比較以突顯經濟弱勢學生學習表現之影響因素。研究設計/方法/取徑: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並透過分層等機率二階段抽樣法抽出國小三年級學生1,097 人,含一般學生942 人、經濟弱勢學生155 人,以AMOS 軟體進行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資料分析,判別兩群學生模式的結構係數之異同性。研究發現或結論: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發現,兩群學生模式的差異性為:經濟弱勢學生的學習投入對於學業表現之影響顯著高於一般學生。共同性則包括:(1) 學校關係、家長的學習參與、及家庭教育資源可以預期學業自我概念;(2) 學校關係及家庭關係對學習投入有顯著影響;(3) 學業自我概念對學習投入有顯著影響;(4) 學校關係與家庭關係有顯著的相關性;(5) 學業自我概念及學習投入為脈絡因素影響學業表現的中介因素;(6) 學業自我概念會透過學習投入影響學業表現。對經濟弱勢學生而言,脈絡因素的變項中以學校關係對於中介變項(學業自我概念及學習投入)之關係的結構係數最大,因此建議從早期加強經濟弱勢學生的學校關係以增進其學業自我概念及學習投入。研究原創性/價值:本研究的獨特性是以SSMMD 理論為基礎,在脈絡因素除了學生的社會關係之外,加入了家庭教育資源及家長的學習參與,提出學習投入的動機歷程理論。此模式可以系統性地探討一般學生與經濟弱勢學生的學業表現影響因素,進而找出影響弱勢學生學習表現的獨特因素。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可作為教育實踐及政策制定中,經濟弱勢學生的社會資源投入之參考。Item 軍人性別角色與性別平權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空軍○○部隊為例(2012) 陳慧蓉經過許多團體的努力,兩性工作平等法終於在2002年3月8日施行,此法的通過與施行,在台灣追求兩性平權的歷史中,佔有相當重大的指標。電視媒體也大幅報導著男性也可以請育嬰假,女性每個月可以有一天的生理假。然而在兩性平等工作法施行的背後,台灣社會是否已經是一個去除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社會呢?長久以來,我們的文化都主張陽剛陰柔,男人應該具備獨立、勇敢、主動、競爭性、攻擊性等特質,而女人則被認為應該具備友善、溫柔、體貼、有愛心等特質。基於傳統的權威制度下,角色定位非常清楚,有「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範,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有「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的禮教等等;根深蒂固的傳統價值觀對兩性有不同的期望與標準,放任男性享有特權,同時也加諸許多嚴苛、不合理的要求,進而塑造男性強者的形象;反之,女人雖遭受性別歧視及不平等待遇,但也較少承擔高期待的壓力,長期扮演著沒有獨立人權、依附陪襯的弱者角色。傳統兩極化的性別角色已不能適應今日的社會需求,兩性都可以依照個別差異及個人的潛能盡力發揮,培養剛柔並濟的雙性化特質。 女性在軍中服役,經驗到玻璃天花板的限制,這種升遷的障礙多是以細微、不易察覺的方式呈現,它的癥結不在於制度或政策本身,而在於這個制度的運作機制。本研究以軍人性別角色與性別平權為研究主題,就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及現行性別平權推展現況,以軍人為對象,進一步分析其對性別角色想法之差異、性別平權態度、教育之發展現況,以為相關業管單位、兩性教育及心理相關工作者之參考。Item 高中探究式化學實驗模組開發與實施之評鑑影響-實務型參與式評鑑之實徵性研究(2009) 陳慧蓉; Hui-Jung Chen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評鑑對高中探究式化學實驗模組實施的影響,並從上述實徵研究的結果提出對參與式評鑑理論的補充與修正。本研究參考參與式評鑑理論、評鑑產生影響理論、成人轉化學習理論及學習型組織理論,建構了「組織學習之實務型參與式評鑑」(PEOL評鑑)理論架構,將評鑑過程視為由教師及評鑑團隊知識共構的歷程,教師在施行探究教學及評鑑過程中受到評鑑環境影響,探究教學知識產生變化,此變化影響後續的探究教學實務,另一方面,由於知識共構,教師的變化及回饋也對評鑑團隊的探究評鑑實務知識產生影響,進而修正評鑑實務。本研究以台灣北部一所公立高中的十八位高二學生及四位化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取質、量兼併的研究方法,探討實施錯合物探索式實驗模組及評鑑的歷程中,學生探究學習表現、個案化學教師的探究教學實務及探究教學知識變化情形、變化與評鑑環境影響因素的關係、評鑑對教師及評鑑團隊的影響、以及本研究情境使評鑑產生影響的原因。研究結果發現,實施PEOL評鑑對教師及評鑑團隊都產生了影響。對教師的影響有三方面:工具性、概念性及符號性影響。工具性影響包括教師使用評鑑的回饋以修定評量工具、及促進教師反思以進行修正。概念性影響包括以評鑑回饋釐清探究教學與學習的概念、實施評鑑過程促進學習型組織的形成及運作;符號性影響包括學生整理實驗成果參加科展得名以及教師發表論文,皆對外展現實施成效。另一方面,對評鑑團隊的影響也有三方面:工具性影響包括增進利害關係人對評鑑的瞭解、協助發展探究學習評量工具、及協助教師專業成長;概念性影響,包括評鑑團隊因實施評鑑而更加釐清評鑑理論的定義內涵;符號性影響,包括評鑑團隊的論文發表,也對外展現了實施成果。分析本研究情境使用PEOL有效原因,包含四點:建立穩固的評鑑基礎、實施評鑑滿足需求、立即回饋機制促使即時調整方案進行方向及評鑑產生影響、參與者的特質有助於推動。本研究評鑑團隊及教師面對的議題則有:組織文化不同,建立共識需要時間;及評鑑時間長、溝通頻率高,雙方負擔都相當大。本研究所發展PEOL不同於以往評鑑,具有五項特色:將「評鑑產生使用」擴大為「評鑑產生影響」;運用知識使用理念建立PEOL評鑑架構; PEOL評鑑的進行過程並非線性,而是有回饋機制;知識共構在過程中持續發生,而非在某特定時段;知識共構是發生在利害關係人及評鑑團隊間,因此雙方都受到評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