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鄭欣昀"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Pierre Bourdieu「藝術場域自主化」的理論:以庫爾貝與馬內為例(2015) 鄭欣昀; Cheng, Hsin-Yun本論文試圖考察法國社會學家Pierre Bourdieu(1930-2002)關於「藝術場域」及其「自主化」的理論;從中檢視「象徵革命」的歷史起源問題,並思考「場域」研究在藝術史方法的應用。本文認為「場域」以權力關係為核心的探討方式,點出現代藝術世界並非穩定的結構狀態,而是一個不斷競爭象徵權力的競技場。 本論文有兩個主要探討問題:其一是場域的歷史起源,其二是方法學議題。Bourdieu雖然主張社會條件與結構變化為「場域自主化」的起因,並歸結馬內為核心人物;其探究的素材仍多取自於傳統藝術史範疇:競賽機制、繪畫主題、繪畫構成等。本文重新審視這些範疇,發現庫爾貝的寫實主義事件足以作為更早的「象徵革命」開端,因為它具備1849年沙龍評審團改制、挑戰學院成規及樹立新的繪畫語彙等類似條件。另一方面,方法學探究的基礎來自於晚期的課堂講稿(1999-2002),Bourdieu晚期開始與特定的藝術史論述進行對話,與早先對藝術哲學的批評有很大的差異。本論文以其評判T.J. Clark《現代生活的畫像》為例,嘗試區辨藝術社會史與場域論的差異。最終,由分析馬內肖像畫和《情感教育》的例證中可看出,Bourdieu心目中科學的藝術社會研究,應該從藝術家的慣習出發,分析個體軌跡、權力關係及與其交互關係,客觀地重建一個文化生產者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