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郭家齊"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物的張力-家具再設計之創作研究(2012) 郭家齊; KUO, CHIA-CHI現今社會的消費方式越來越方便、管道日趨多元,造成許多物件可輕易的被取代與淘汰,而此現象正造成人、境、物失衡的原因,不斷釋出的物件是環境負擔的壓力來源。其中,家具回收因體積龐大且材料混雜的特性提高修繕複雜度,因此有鑑於物件尚可使用的狀態且具有材質特性,本研究提出「器物重生」的創作研究,即利用物件本身的特質轉化,其特質可能為形態、色彩、材質、表面紋路、功能,任一種或多種的特質進行再設計,並於再設計過程中賦予「情感」元素,使家具再設計含有使用者的感情、記憶,將該物件從「器物」轉化為「家中的成員」,讓觀者可以理解物件的更換未必只存在於購買。 本研究藉由文獻探討家具風格史與趨勢、物件與人的溝通特性。在家具風格史概述中得知東方與西方之家具特性,並於趨勢報告書中確立再設計極富個人特性及再塑性,因此可望成為設計之主流趨勢;在物件與人的溝通特性探討,運用產品語意來理解在形態、色彩、材質、表面紋路所可能代表的意義與象徵,藉以歸類其特性之運用。 在案例分析的討論中,將一百一十八件案例歸納出三種再設計類型,分別為造型再設計、功能再設計以及組合再設計。其中以五十件造型再設計案例得知影響條件為形態、色彩、材質、表面紋路、其他等五點;功能再設計以四十四件案例得知影響條件為位置轉換、增加物件、多元件組合等三點;組合再設計以二十四件案例得知影響條件為家具目的、概念目的等兩點。 運用以上文獻探討與案例分析,本研究創作出游走(造型再設計)、冥想(功能再設計)、使想起(功能再設計)、融合(組合再設計)共計四件創作作品,並藉此論文研究探討過程中體認家具再設計的確受觀者認同,但因再設計的費時、力考量,本研究建議後續可以家具再設計模式化方向進行,將再設計之特性建立資料庫,可使設計製作成本降低、設計準確度提高。Item 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樣本資料分析(2014) 郭家齊; Chia-Chi Kuo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及相關因素。研究利用「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之問卷調查資料進行次級分析,研究對象為參與「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98學年度抽樣問卷調查,完成學生、家長及教師三種問卷之高中職普通班或資源班身心障礙學生。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不同評量者之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及各分向度情形皆屬於中間偏高。 二、不同個人因素在不同評量者對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及各分向度之評量有顯著差異。 (一)高三學生表現優於高一學生表現。 (二)女生表現優於男生表現。 (三)生理障礙/感官缺損類及其他障礙類學生表現優於心理障礙/認知缺損類學生。 (四)教師評量之障礙影響程度愈小,其學校適應及分向度表現愈好。 (五)學生問卷及家長問卷中,資源班身心障礙學生表現優於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 (六)普通科學生表現優於家政相關科群、商業與設計相關科群和工程相關科群學生。 三、不同家庭因素與不同評量者對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及各分向度之評量不一定有相關存在。 (一)家庭社經地位與不同評量者對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及各分向度之評量無顯著相關,僅活動參與與家庭社經地位有相關。 (二)家長參與和學生與家長對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及各分向度之評量有顯著相關。 四、「家長參與」和「生理障礙感官缺損類學生」能預測三種問卷之學校適應情形。另外,障礙影響程度在教師問卷學校適應中有很好的預測力。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給予學校行政單位、教師和家長各項建議,作為教學與輔導及後續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