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蔡曉楓"
Now showing 1 - 12 of 1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科學探究精神開展過識教育: Schwab 在芝加哥大學的超越與實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6-??) 陳鐘任; 蔡曉楓; Ken-Zen Chen , Hsiao-Feng Tsai美國大學通識教育在二十世紀兩次犬戰之間快速繁盛,戰後又迅速萎縮。本文回顧1940年代以降, Schwab ( 1909-1980 )在芝加哥犬學所推動的一系列融合科學家的探究( enquiry)精神,其將Hutchins等人高懸的通識教育理想具體開展實現為犬學教學課程的歷程。儘管1960年代之後,學院( The College) 面臨萎縮,讓通識教育的理念無以為繼,但是,芝加哥犬學推動通識教育的經驗在其他學校的通識課程中成為參考的元素。而在學院中與學術同儕共同發展通識課程的慎思籌劃經驗,也鑄成了日後Schwab在課程理論的實踐論述。Item 以科學探究精神開展過識教育: Schwab 在芝加哥大學的超越與實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6-??) 陳鐘任; 蔡曉楓; Ken-Zen Chen , Hsiao-Feng Tsai美國大學通識教育在二十世紀兩次犬戰之間快速繁盛,戰後又迅速萎縮。本文回顧1940年代以降, Schwab ( 1909-1980 )在芝加哥犬學所推動的一系列融合科學家的探究( enquiry)精神,其將Hutchins等人高懸的通識教育理想具體開展實現為犬學教學課程的歷程。儘管1960年代之後,學院( The College) 面臨萎縮,讓通識教育的理念無以為繼,但是,芝加哥犬學推動通識教育的經驗在其他學校的通識課程中成為參考的元素。而在學院中與學術同儕共同發展通識課程的慎思籌劃經驗,也鑄成了日後Schwab在課程理論的實踐論述。Item 以科學探究精神開展過識教育: Schwab 在芝加哥大學的超越與實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6-??) 陳鐘任; 蔡曉楓; Ken-Zen Chen , Hsiao-Feng Tsai美國大學通識教育在二十世紀兩次犬戰之間快速繁盛,戰後又迅速萎縮。本文回顧1940年代以降, Schwab ( 1909-1980 )在芝加哥犬學所推動的一系列融合科學家的探究( enquiry)精神,其將Hutchins等人高懸的通識教育理想具體開展實現為犬學教學課程的歷程。儘管1960年代之後,學院( The College) 面臨萎縮,讓通識教育的理念無以為繼,但是,芝加哥犬學推動通識教育的經驗在其他學校的通識課程中成為參考的元素。而在學院中與學術同儕共同發展通識課程的慎思籌劃經驗,也鑄成了日後Schwab在課程理論的實踐論述。Item 國中數學差異化教材設計與實施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6-12-??) 鄭章華; 林成財; 蔡曉楓; Chang-Hua Chen; Cheng-Tsai Lin; Hsiao-Feng Tsai近年來國際數學成就評量的結果顯示,我國中學生的數學成就有顯著的雙峰現象。教育部也發現中學生的數學學習存在嚴重的落差,近幾年將差異化教學列為重點項目。然而國內差異化教學的相關研究才剛起步,且多聚焦在語文與特教領域。為了讓更多數學教育工作者瞭解差異化教學實務,促進學術社群對此議題的討論。研究者邀請四位中學數學教師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用課堂教學研究模式(lesson study)研修數學差異化教材,並提出其設計原則;以訪談方式瞭解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所遭遇的困難並以問卷探查學生接受差異化教學的經驗。本研究提出差異化教材設計的四項原則,其關鍵理念在於提供所有學生學好數學的機會,其核心在於運用形成性評量探查學習差異,並以知後行動(informed action)來處理學習差異。研究發現接受差異化教學的學生有著正向的數學學習經驗。Item 漫畫融入英語閱讀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2017) 殷漩玶; Yin, Hsuan-Ping本研究運用漫畫做為英語閱讀教材,使用相關英語閱讀策略以及故事結構帶領學生進行英語閱讀,探討運用漫畫融入於國中七年級英語閱讀教學後,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之提升情形以及學生英語閱讀動機之轉變。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研究者任教之國中七年級26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漫畫融入英語閱讀教學之中,並使用相關的閱讀策略和故事結構進行為期一個月,每週五堂英語課前15分鐘的英語漫畫融入英語閱讀教學。教學期間以學生閱讀動機量表、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測驗、故事結構學習單、課堂觀察記錄,以及教學省思等工具蒐集質性與量化資料。 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漫畫融入英語閱讀教學能有效提升國中七年級學生英語閱讀動機。 二、漫畫融入英語閱讀教學能有效提升國中七年級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Item 素養導向議論文本教學案例設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8-06-??) 蔡曉楓; 陳靜儀Item 素養導向議論文本教學案例設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8-06-??) 蔡曉楓; 陳靜儀Item 繪本融入英語教學提升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與閱讀理解之研究(2017) 張詩羚; Chang, Shih-Ling本研究旨在藉由有故事性的繪本融入英語教學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閱讀理解能力。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19位國中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3本與課程內容相關之英語繪本,並透過反省性螺旋「計畫、行動、觀察和省思」的教學歷程進行10週的閱讀理解策略與英語繪本教學,蒐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果與限制。教學行動開始前,學生接受閱讀能力測驗前測及英語學習動機問卷,以了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程度以及對於英語學習所保持的態度。繪本教學歷時10週,先進行學生閱讀策略訓練: 預測、掃描與瀏覽,待學生了解策略的使用方法後緊接進入繪本教學,使用ELI Readers Stage 1 Granny Fixit系列閱讀繪本為研究教材,採用「全班共同閱讀-小組共同閱讀-小組活動-個人閱讀-閱讀能力檢測-學生回饋」的方式精進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並根據學生回饋之意見修正下一本繪本的教學模式。行動研究結束後,受試者接受閱讀理解後測、學習動機問卷、學生訪談以了解學生在繪本教學後閱讀理解策略與學習動機的改變。 本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繪本融入英語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與興趣。 二、繪本融入英語教學能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理解學習之表現。 三、比起英語程度好的學生,繪本融入英語教學更能有效激發英語成就低弱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提升閱讀理解能力。Item 解讀少年的自我統合與追尋—一個少年小說閱讀討論會的質性研究(2004) 蔡曉楓; Tsai, Shiao-feng研究者藉由少年小說的教學活動帶領六位14歲的少年進行六本少年小說的閱讀、分享並對其作訪談活動,以圖瞭解其自我統合的形成與相關概念,並探討其閱讀歷程。其理論基礎為Erikson之心理社會學派與讀者反應理論、社會建構論等。本研究目的主要為探究少年閱讀少年小說之成長反思的歷程以及瞭解少年如何解讀自我的生命歷程。研究者經由閱讀討論會之形式,以互為主體性的對話幫助研究者本身與青少年相互瞭解,並梳理成兩方面的研究結論。其一,閱讀小說的觀想與意義。在閱讀的過程中,討論者傾向於以主題、人物、情節與環境去幫助自己建立觀想世界,並且反思自己的生命經驗。討論者在解讀文本時,不僅會以建立假設、預測、具象化的方式建立其觀想世界,更常以自己主觀的經驗詮釋文本的意義。其二,自我統合的意義彰顯。自我統合之意義彰顯可分為自我概念的建立、人際關係的建構與價值觀的建立三方面,茲縷述如下: (一)自我概念的建立 1.在生涯規劃與能力感上,少年深受家庭與同儕關係的影響,並且不斷地在順從父母價值觀與個人意向之中掙扎。 2.在自我意象的建構上,少年會傾向於以性格的描述和鏡中自我去建構自己的存在價值。 3.在角色期待之中,父母、同儕與自己對自己的角色期待往往會互相衝突。 (二) 人際關係的建構 在人際關係的建構上,是否能從父母、同儕身上得到情感的支持與同理的瞭解是少年關心的重點。 (三) 價值觀的建立 1. 對於社會正義的解讀,討論者認為社會正義是存在的,但是否能實現則取決於當事人的勇氣。 2. 對於成長過程的解讀,討論者會分享看到的、聽到的成長過程。 3. 對於家庭關係的解讀,討論者認為家庭關係並非完美,但是會承認傳統的存在,並且認為家庭以愛為聯繫的工具。 4. 對於性別、種族、弱勢族群的解讀,討論者已經跳脫其性別刻板印象的框架,並反對標籤作用的存在。Item 資源班數學教師合作式省思專業成長團體研究(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8-03-??) 李?吟; 趙曉美; 李孟文; 蔡曉楓; 陳鏗任; Lee, Yun-yinChao, Hsiao-meiLee, Men-wenTsai, Haiao-fengChen, Ken-zenItem 資源班數學教師合作式省思專業成長團體研究(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8-03-??) 李?吟; 趙曉美; 李孟文; 蔡曉楓; 陳鏗任; Lee, Yun-yinChao, Hsiao-meiLee, Men-wenTsai, Haiao-fengChen, Ken-zenItem 運用數位學習資源提升國中英語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以教育部Cool English學習網站為例(2017) 李彥儂; Li, Yan-Nong本研究旨在探究運用數位學習資源增進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方案調整之歷程,且評估實施運用數位學習資源的英語閱讀課程,對於國中學生英語閱讀學習之學習動機的影響,並研究以使用運用數位學習資源的英語閱讀學習,對於提升國中學生對於英語閱讀理解之實施成效。本研究對象為桃園區國中七年級學生24人。使用教育部Cool English學習網站圖解式閱讀為數位學習資源教材,以交互教學法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每周一堂,共十三堂。本研究以行動研究之方式,蒐集閱讀前測、閱讀後測、學習單寫作、訪談及英語學習興趣與態度問卷來檢視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之變化。研究結果呈現學生學習動機有所提升,且內在動機提升幅度大於外在動機。而閱讀理解學習成就有所提升,以擷取訊息答對率最高。研究者以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其他教師應用與未來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