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簡頌沛"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情境認知師徒制的觀點,探討科學實習教師的信念、知識與實務之轉變
    (2007) 簡頌沛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從,教師所持理論、Lave& Wenger(1991)的情境認知師徒制與Wenger(1998)的實務社群觀點,來分析實習教師在實習工作中教學實務的變動,進而詮釋實習教師之教師信念與知識的轉變與教學實務的關連。並探討同一學科社群之資深教師對於個案實習教師的可能影響。 研究對象為北市某高中兩位科學實習教師,及兩位個案的輔導與資深教師共11位。總計兩學期共25週的研究期間,收集了訪談、教學攝影、教室觀察、相關文件與教案等質性資料。信念分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師自我期望,以及週遭他人互動四個面向。知識涵蓋自我實習與學生學習困難,兩項困難的理解與解決策略。實務則分別記錄教學以及導師實務。 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兩位個案分別呈現兩種合法且常見的實務參與軌跡,化學個案是由週邊實務而逐漸核心參與的軌跡,物理個案則呈現持續保持於邊緣的邊緣參與軌跡。實務對於知識的影響方面,核心實務的參與提供化學個案反思以及資深教師給予回饋的機會,其發展過程常由實際試教或觀摩資深教師啟發個案對某一知識的反思,反思之後產生初步策略,再將初步策略與資深教師討論後實踐於後續的試教中,實行之後再視成效修改。透過不斷反思、產生策略、於試教中使用並修正、再回到反思的循環流程,化學個案逐漸把教學困難轉化為解決困難的實務知識。反觀物理個案,不但較少發現自己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困難,亦沒有累積出具體的實務知識,面對不同班級時只能用同一種解題的模式教學。 實務對於信念的影響,化學個案信念多有轉變,轉變之類型以教學與班級經營為主,轉變的契機同樣來自實際試教後的反思。物理個案,信念大部分保持不變,來源多是自己過去求學的經驗。最後資深教師的影響,化學個案的信念藉由和資深教師間的互動而有所轉變,較少來自輔導教師直接影響。知識則呈現充分利用觀摩資深教師教學與參考資深教師的教案的過程,將社群中共享的教學資源作為自己發展實務知識的基礎。物理個案邊緣參與的軌跡,則限制了和資深教師的互動,因此較難發現資深教師對其有何影響。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情境認知的觀點,來探討實習教師之教學信念與教 學實務的轉變歷程
    (2006-12-01) 簡頌沛; 吳心楷
    教學信念是教師在教學情境下對於教學的預設,以及選取最適教學方式的參考標 準。但教師實際教學時,除了教學信念,還會同時考量當時教學條件與本身所具備的教 學實務知識。而不論是教學信念或教學實務知識都會隨著教師本身的教學實務不斷演 進。這樣的改變在實習教師階段更為明顯。因此本個案研究以情境認知師徒制的觀點, 探討一位高中化學實習教師的信念與教學實務在實習歷程中如何轉變,以及資深教師如 何產生影響。資料收集與分析以質性的訪談資料為主,配合個案實際上課的錄影、平日 的田野觀察筆記、與教案收集。就整理出變動較大的三項信念與實務,再從中探討此三 項信念與實務的轉變情形。而本研究中這三項信念的確是伴隨實務進行轉變,沒有依像 是不需實務就會轉變的。轉變的趨勢上信念部份,除了個案自己累積的,還能發現有部 分和輔導教師相近。實務部分則大都會趨近輔導教師。但是造成個案轉變的關鍵人物其 實不只是輔導教師還包含其他資深教師。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探討教學歷程中信念、知識、與實務的相互影響:一位高中實習教師的個案研究。
    (臺北市立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0-01-26) 簡頌沛; 吳心楷
    本研究的目的是藉由教師理論 (teacher’s theories) 的觀點,分析實習教師在教學實務的變動,詮釋其教師信念與知識的轉變,並進而說明信念、知識、與實務三者間的相互影響。在兩學期的研究期間,針對一位高中化學實習教師收集了訪談、教學攝影、教室觀察、相關文件與教案等質性資料。資料分析結果顯示,教學實務對於實務知識的影響過程,始於實務可提供個案反思以及資深教師給予回饋的機會,反思之後產生初步策略,接著將策略實踐於後續的教學,實行後再視成效修改。由於實務的影響,個案教師信念多有轉變,原持有的信念較為理想化,透過實際試教後的反思,改變後的信念多會考量實際教學情境及班級特質。而在知識形成的過程,多由反思教學上的缺失開始,藉由觀摩資深教師的教學方法,接著整合觀摩心得、過去所學與當下所進行的實務,形成情境化且較為豐富的實務知識。根據研究結果,最後呈現實務、知識與信念三者相互影響之軌跡,並針對如何促進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探討教師科技導入評量的信念、評量的實務、與學生表現間關聯性的系列研究
    (2019) 簡頌沛; Chien, Sung-Pei
    摘要 為了因應強調培養學生推理與問題解決能力的教育改革,現今的評量工具應讓教師得以有效且穩定地測得學生的這些能力,進而設計出幫助學生培養上述能力的課程活動。誠然,科技的進步已幫助教師測量與評估許多過去無法測得的學生能力,諸如數學能力、科學概念,甚或是學生於每一個學習環節所使用的解題策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學校的科技資源,用於設計與執行評量的教學時數,以及教師如何執行評量,評量本身與實際教學的一致性都有可能影響科技融入評量能否在學校中順利實施。而不論是教師如何執行評量與評估評量的成效或是教師對學校資源的覺察,又都與教師信念有關。 因此本系列研究透過3個子研究力求探索台灣科學教師對於科技融入評量的信念成分為何,驗證其信念與實務之間的關係,並評估教師對於科技融入評量的信念與實務如何調節學生的學習成效。在本系列研究的執行過程中,教師信念的相關文獻與理論如: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與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DTPB) 則構成了貫串全文的編碼架構與理論模型。 首先,在子研究1當中,藉由40位專家教師的晤談與編碼分析,我找出了10項主要的科技融入評量的信念成分及其特徵。此外,受訪的教師亦依據其實際使用科技融入評量的情形而被分為經常使用者、偶爾使用者、與未使用者三類。交叉比對這些老師的信念與實務則發現到,不同使用程度使用者所持有的信念亦有所不同。例如,隨著使用頻率的提高,教師所持的正向信念亦會越高;然而負面信念卻是由偶爾使用者拔得頭籌。 接著,為了進一步檢驗子研究1所發現的10項信念成分是否真的是組成教師科技融入評量信念的成分,我將子研究1的10項信念成分改寫為子研究2的信念問卷,並邀請494台灣的高中科學教師填寫,並藉由因素分析的結果確認此分問卷具備足夠的信效度來測量教師的科技融入評量信念。最後藉由結構方程式分析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所提供的路徑分析,我發現了除了從未使用者之外,其餘教師的有效性信念、方便性信念、相容性信念都會顯著且正向地影響其對科技評量的態度,而態度又能決定其使用科技評量的傾向。 在此系列的尾聲,為了評估教師對於科技融入評量的信念與實務如何調節學生的學習成效,子研究3採用2階層的階層線性模式的分析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除了從學生個體層次探討其課堂參與、電腦使用經驗如何影響其學習成效,亦由學校層次探討屬於該校特色的教師科技評量使用時數、教師科技評量使用傾向、學校平均電腦使用經驗如何影響學生學習成效,更呈現學校層次的變數如何調節學生層次變數與其學習成效的關係。結果顯示,學生層次變數均對其學習成效有顯著正向影響,學校層級變數則對其學習成效有調節作用卻無直接影響。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高中實習教師的實務參與及身分變動:情境認知觀點的探討
    (科學教育學會, 2008-03-26) 簡頌沛; 吳心楷
    本研究目的是從Lave 和Wenger(1991)的情境認知與Wenger(1998)的實務 社群觀點,來分析實習教師在一學年的實習歷程中教學實務參與及身分的轉變,並藉 由參與過程中的互動探討資深教師對於個案實習教師的可能影響。研究期間,針對兩 位個案教師及其輔導與資深教師,分別收集了訪談、教學錄影、教室觀察、相關文件 與教案等質性資料。研究結果呈現兩種不同的實務參與軌跡:化學個案教師是由周邊 ( peripherality) 而逐漸核心參與的軌跡, 物理個案教師則呈現持續保持於邊緣 (marginality)的參與程度。化學個案教師的信念與知識均呈現轉變,轉變過程涉及個 案教師與所有資深教師的多元互動和個案教師自行的決定,較少來自輔導教師直接的 影響。化學個案教師並充分利用教學觀摩與資深教師的教案,將社群中共享的教學資 源作為自己發展實務知識的基礎。在整學年中,物理個案教師多處於邊緣參與,此軌 跡限制了其和資深教師的互動,因此較難發現此個案教師受資深教師的影響情形,反 而是和大學同學的互動為物理個案教師帶來較多實務上的轉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