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簡郁璇"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基於聚類之影片人數計數分析(2021) 簡郁璇; Chien, Yu-Shuan近年來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多媒體串流影片服務平台更是不可勝數,各式各樣的影片上傳到各個影音平台作為影音串流服務,使用者經常利用電子產品來觀看喜愛的電視劇或影集,若要針對影片進行語言學習,則必須自動挑定影片中某位主角所有的畫面與台詞,然而自動擷取以便進行練習,因此,本研究進行影片中人物的分群分析。傳統判別影片中人物的研究,都需要事先輸入主角人臉圖像,提取人臉特徵作爲人臉庫,進而將偵測到的人臉與人臉庫特徵比對,才能得到比對結果,然而如果沒有一開始的主角人圖像,便會無法預測影片中的人物,因此本研究探討在無監督訓練條件之下,針對影片進行人臉聚類(face cluster)將一部影片中的人臉分成為不同簇(cluster)之後,並且尋找聚類中心(centroid)作爲質量最高的圖像,透過人臉檢索(face retrieval)的方法採用上述聚類中心作爲人臉庫,即可分析影片中主角之人臉特徵與人臉庫進行比對。透過本研究所提出合併Facenet、Chinese-Whisper聚類、Annoy三種技術,以四部影集的不同場景內容環境作為實驗情境,在影片人數為五人內人臉偵測準確率達95.3%、十人內人臉偵測準確率達87.9%、十五人內人臉偵測準確率達82.7%。由於人臉經由時間會有不同變化,根據實驗結果,使用第一年的主角人臉庫進行偵測已經經過四年的影片,此人臉偵測準確率仍能維持81.8%。本研究聚類方法在LFW公開資料庫上高於 K-means、DBSCAN 聚類方法,代表聚類後的簇類與真實類別的吻合度相近。Item 大眾對科學的回應:科學傳播量表之開發與效化(2018) 簡郁璇; Chien, Yu-Hsuan本研究旨在研發「科學傳播量表」(Scale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SSC),由科學傳播中「回應」角度為出發點,檢視大眾接觸科學時的個人回應感受。SSC量表根據Burns等人(2003)對科學傳播的定義進行問卷的編製,包含五個面向:「覺知(awareness, A)」、「享受(enjoyment, E)」、「興趣(interest, I)」、「看法形成(opinion-formation, O)」,以及「理解(understanding, U)」。 研究設計採問卷調查法,共蒐集340份大眾所填寫之問卷,藉由本次的試驗性研究,進行問卷工具精緻化及初探結果分析。問卷工具使用信度與效度作為可靠度考驗,並針對大眾表現結果與基本資料間的關係作初步探討,分組進行t-test及變異數分析(ANOVA)。 研究結果顯示:(一)SSC共分作五個面向,共20題,具有良好之信度,整份問卷信度之Cronbach’s α值為0.95,AEIOU各面向信度區間在0.84-0.93之間;效度表現也具良好的考驗程度,可供後續教學或研究使用。(二)台灣大眾普遍在SSC問卷上,對科學自我回應表現良好,平均值分數達5.73(滿分為7分)。然而,興趣(E)及看法形成(O)兩面向相對表現較差,分別為5.35和5.23分。(三)12-18歲之族群在SSC量表表現相較於其他年齡組別有顯著較低的現象。(四)女生在SSC量表的表現上,除了對科學的覺知(A)外,其餘的面向均顯著低於男生表現。(五)教育程度為國中階段者,在SSC量表表現較差。(六)職業領域與科學關係越緊密,SSC表現越好。(七)不同接觸科學議題管道對SSC量表中各面向有不同的影響。 以上的研究結果對於大眾接觸科學學習時的回應感受,與將來欲達成培育之科學素養具有一定的啟示,利於後續教師教學或其他非制式科學教育、科普活動使用,對後續之研究有相當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