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簡嘉庠"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經驗的傳承─以日本在海南島的農礦業經營為例(1939─1945)
    (2012) 簡嘉庠
    日本在1939年(昭和14年)2月10日登陸海南島,在未遭到太大的抵抗,隨即佔領海南島,展開為期近七年的佔領。但佔領前廣東省政府對海南島的開發內容為何需有所了解,才能連貫而不突兀,比較中日兩方的差別與延續。 從統治臺灣開始就相當重視的調查活動,同樣在海南島施行,對日本認識海南島與經營方針的制訂有很大幫助。從明治持續到昭和年代,這個過程與日本南進風潮有密切關聯,不論官方還是民間都投入許多人力和資金,主要集中在1930年代,佔領之後的成果更豐。透過這些調查,減少摸索耗費的時間,集中於產業經營,供應日本不足的資源外,也積極達到島上自給自足的目標。 但隨著大環境的變化,日本進駐法屬中南半島和佔領荷屬東印度後,各國對日本態度的轉變,英、美和荷屬東印度選擇與日本對抗,法屬中南半島則是因為殖民母國戰敗,成立親德政府,因此只能選擇與日本合作。 佔領之初,日本的重心是擺在農業經營上,但海南島長期以來都有糧食不足的問題,因此,致力於甘蔗和橡膠種植的同時,也設法改善糧食不足的情形,透過從臺灣引進蓬萊米種,提升海南島稻米產量供應島上所需。此外,也三次派遣農業指導團前來,傳授農事經驗,提高此地農民的農業水平,並輔以種苗和農具的協助,可見臺灣在農業經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但隨著戰事的發展,海南現地當局調整其重心,主力轉向經營礦業,農業仍舊持續推動,開採石碌和田獨兩礦山。開採之餘,還鋪設鐵道、建港口、蓋水力發電廠及人力管理等,希冀能盡速且穩定供應日本。然而,臺灣在日本開採鐵礦方面,重要性不如農業,這跟日本對臺灣的定位有關。整體而言,在近七年的經營過程,臺灣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力。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