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楊文金博士"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一學生之科學文本斷詞能力與其閱讀理解作答表現間關係之探討(2006) 洪緯玲本研究從語言學觀點出發,藉由文獻探討、相關研究法與實驗研究法,探討國一學生的科學文本斷詞能力與閱讀理解作答表現之間的關係。研究設計分為實驗一「同一版本之斷詞行為與閱讀理解作答表現」與實驗二「不同版本之斷詞行為與閱讀理解作答表現」。根據施測結果,初步研究發現如下: 壹、「同一版本之斷詞行為與閱讀理解作答表現」方面 一、整體而言,全體受試者在目標詞的斷詞行為與其閱讀理解作答表現間有顯著相關,斷詞正確的受試者大多作答正確,而斷詞錯誤的受試者亦大多作答錯誤。 二、從「每詞平均字數」、「詞類結構」以及「斷詞單位」等面向來看,全體受試者在非目標詞上整體的斷詞行為大致接近於正確的斷詞法。 三、全體受試者斷出名詞組的比率僅0.68%。換言之,絕大部分的國一學生無法斷出具更完整意義的名詞組。 貳、「不同版本之斷詞行為與閱讀理解作答表現」方面 一、提示力愈高的版本,愈能夠幫助受試者斷出句中正確的目標詞,也大多能提高受試者的作答正確率。 二、經克-瓦考驗後,發現版本因素在18道測驗題上整體之「斷對答對」率、「斷對答錯」率以及「斷錯答錯」率皆造成顯著差異(x2=91.367,df=3,p=.000、x2=15.138,df=3,p=.002、x2=141.137,df=3,p=.000),僅在整體之「斷錯答對」率未造成顯著差異。Item 操作式模型的解說文字結構對民眾參觀行為與相關概念的影響—以「星座盤」為例(2006) 范賢娟; Fan, Hsian-chuan本文以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以下簡稱天文館)的星座盤模型為例,探討不同結構之操作式模型的解說文字,對讀者操作行為及其星座概念理解的影響。根據「以經驗為基礎的博物館學習理論」,本研究整理出與該展示學習結果相對應的行為類型,並以系統功能語言學(SFL)分析原版解說文本,再以符合該理論的方式撰寫新版本,然後以準實驗研究法比較二種版本對參觀行為與相關概念的影響。經由SFL的分析可了解,天文館的星座盤原版解說文字多處不合乎訊息傳遞的原則,且其採取「解釋」體裁,強調抽象概念的說明;本研究則考量該展示為操作式模型,故採取「做科學」體裁,並以符合SFL的方式重新撰寫相同內涵的解說文本。針對不同版本的影響,以錄影觀察了解民眾的參觀行為,以臨床晤談了解民眾的相關概念,二版本所蒐集之結果以無母數方法比較分析。錄影觀察總共1284人次;臨床晤談共39組66人。結果發現:整體而言有閱讀行為的民眾大約佔參觀民眾的12%;天文館原版解說過於簡潔抽象,對於現場想要操作的民眾幫助不大;本研究改寫版本雖無法提升參觀民眾的閱讀比例,但強調操作與觀察的解說方式,有助提升參觀民眾合適行為與相關概念的理解;就改版解說而言,以閱讀不同欄位者相比較,閱讀內含具體操作方式之欄位的人,按鈕比例最高,而閱讀與操作無關內容的人,按鈕比例較低。本研究建議如下:操作式展示品的文字解說應該加強具體操作與觀察的指引,且順序應從具體操作、觀察現象慢慢提升到抽象概念;參觀民眾對尋找生日星座非常感興趣,不妨將之納入星座盤解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