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秋萍"
Now showing 1 - 6 of 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台中市公共圖書館設置書店之研究(2004) 林秋萍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台中市公共圖書館設置書店的可行性。研究的面向包括國內公共圖書館與書店的發展現況,國外公共圖書館設置書店的經驗,國內公、私部門合作的適法性,圖書館與書店讀者的看法以及圖書館經營者的意見。再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並建議可行模式,提供國內公共圖書館更多元的經營策略參考。 本研究採用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法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方面,以台中市10所公立公共圖書館讀者與10家連鎖書店讀者為調查樣本,各發出10份問卷,計獲得有效問卷200份。深度訪談方面,以台中市10所公立圖書館經營者為研究對象,透過深度訪談方式,來探討分析其對未來台中市公共圖書館設置書店的看法及意願。 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國內公共圖書館設置書店,依法可行。二、公共圖書館設置書店具有許多優點。三、讀者與圖書館經營者對國外個案經驗的看法,頗為一致且認同。四、台中市讀者對未來公共圖書館設置書店的態度大多很期待。五、台中市公共圖書館經營者對未來設置書店的態度大多很有意願。六、台中市公共圖書館設置書店仍有諸多困難。七、公共圖書館設置書店雖是可行的行銷策略,但圖書館仍應致力於本身的核心業務。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幾點建議:一、未來國內公共圖書館設置書店可行的經營模式;二、台中市各區圖書館能早日建置自己專屬的網頁;三、公共圖書館應主動學習書店經營的內涵及尋求與書店業者的合作;四、公共圖書館可組織「圖書館之友」及成立非營利財團法人基金會;五、捐書管道能公開化、制度化,以鼓勵民眾捐書。Item 國小資優教育成效指標之建構(2017) 林秋萍; Lin, Chiu-P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資優教育成效指標之建構,運用自編之「國小資優教育成效指標」問卷,以分層立意取樣方式,以臺灣北、中、南、東四區260位國民小學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教師與資優教育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國小資優教育成效指標之建構。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先採用文獻分析、專家德懷術,編製國小資優教育成效指標架構與內容;接著運用問卷調查及訪談,以蒐集現場教師意見,了解應用國小資優教育成效指標之困難與建議。 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國小資優教育成效指標」之架構為三層級,含六向度、二十項項目、七十二條效標,並採用CIPP模式,分為四個構面,每個構面含括不同的向度。背景構面含括「行政與支援」;投入構面含括「師資與專業發展」;歷程構面含括「鑑定、安置與輔導」、「課程、教學與評量」;成果構面含括「學生學習成果」與「班級特色」。 二、不同性別、年齡、學歷、服務年資、專業背景、區域的資優教育教師與行政人員對「國小資優教育成效指標」整體的適切性與共識度無顯著差異,表示本成效指標之適切性與共識度頗高。 三、應用國小資優教育成效指標之困難與建議如下:五點困難為師資不足變動大、教師協助業務過多、學生個別差異大、短期難以看出成效以及部份效標較不易觀察;四點建議為部份指標需做彈性調整、學生學習成果較適合個別學生檢核,可結合IGP或成績單、班級特色之質性描述能予以方向、檢核結果應在幫助教師。 最後,依研究結果對國小資優教育行政與實務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成效指標、指標建構、資優教育、資優 教育教師Item 國小資優資源班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之研究(2007) 林秋萍; Chiu-ping Lin國小資優資源班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的現況與需求,比較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之差異情形與差距;同時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情形,最後分析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的困難與建議之方式為何。 本研究以北高兩市國小資優教育教師100人與普通班教師200人,共300人為研究對象,實際有效樣本數為213人。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問卷分析之統計方法為平均數、標準差、t檢定等,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以下幾點: 一、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屬於中等以下程度,各層面由高而低依序為「互動交流的功能」、「一般需求」、「互動交流的內容」、「互動交流的方式」。 二、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需求屬於中等以上程度,各層面由高而低依序為「一般需求」、「互動交流的功能」、「互動交流的內容」、「互動交流的方式」。 三、 國小普通班教師與資優教育教師互動交流現況屬於中等以下程度,各層面由高而低依序為「一般需求」、「互動交流的功能」、「互動交流的內容」「互動交流的方式」。 四、 國小普通班教師與資優教育教師互動交流需求屬於中等以上程度,各層面由高而低依序為「一般需求」、「互動交流的功能」、「互動交流的內容」、「互動交流的方式」。 五、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會因教師背景變項不同而有差異。 六、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無顯著差異。 七、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與需求之間差距,以「互動交流的方式」的差距最大。 八、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現況的困難如下:缺乏時間或時間難以配合、以學生問題為導向的交流、地理位置限制、彼此的不瞭解、交流機會太少、不同的編制。 九、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與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的建議如下:減輕教師的負擔;學校安排學期討論或座談,以及調整資優生的編班制度;教師間互相學習觀摩,分享專長;互動交流關係中,資優教育教師扮演主動的角色;資訊共享,將不錯的藝文資訊或展覽活動訊息分享出來;以課程統整的方法,將例行性的互動交流融入課程中。 關鍵詞:資優教育教師、普通班教師、互動、交流Item 從全方位服務的理念論資優生之鑑定與安置服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03-??) 馮理詮; 林秋萍; 陳昭儀; Li-Chuan Feng; Chiu-Pig Lin; Chao-Yi Chen本文以均衡發展的觀點,探討目前臺灣各縣市資優學生之鑑定和教育安置服務的實施現況,先比較我國與美國之鑑定精神與方式,並對於後續教育服務的架構進行說明,整理學者在此架構下所提出的細部規劃,最後以Renzulli所提出之「全方位才能發展的連續性服務」模式為藍圖,檢視我國資優教育鑑定與安置的現況,並以需求為本位提出相關建議。Item 資優教育均衡發展之規劃及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12-??) 陳昭儀; 林秋萍; 李家兆; 陳偉仁; 馮理詮; Chao-Yi Chen; Chiu-Pig Lin; Chia-Chao Li; Wei-Ren Chen; Li-Chuan Feng為培育資賦優異人才,發展資優學生之多元潛能,有效整合資優教育資源,並同時關照資優教育品質之提升及量的擴充,各縣市、各類資優教育之均衡發展為其關鍵要素。本文從均衡發展理念與指標、資優教育實施現況以及均衡發展實施歷程之探討,提出國內資優教育均衡發展的展望。Item 資優生「良師引導方案」之實踐與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2-09-??) 陳昭儀; 林秋萍; Chao-Yi Chen; Chiu-Pig Lin本文整理了在臺灣實施良師引導方案的五篇實證研究,彙整與探析其實施目的、對象、方式和成效等,以供資優教育工作者未來推動此方案時之參考。在方案成效方面,在五篇研究中皆顯示,不論是良師、家長或學生均認為在良師引導方案的實施期間獲益不少:學生在各項學習之中獲得多方面的成長;良師感受到教學相長的效益,並獲得成就感;家長很感激良師給予孩子悉心的引導與協助,讓孩子能有多方面的學習及收穫。他們均認為良師引導方案值得繼續在資優教育領域中推廣。不過為因應臺灣教育環境的特色,在整體架構之下,良師引導方案的實施方式仍需視實施對象、區域以及資源等進行彈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