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東泰"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11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2002年北高市長選舉新聞內容分析
    (2006-06) 林東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2010年楊淑君事件的批判話語分析
    (2013) 黃孟婷
    本研究主題為2010年年底最熱門的體壇爭議同時也是媒體焦點的「楊淑君事件」,本研究利用Fairclough(2006)批判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的三層次:社會事件、社會實踐與社會結構分析台灣四大報,將2010年11月18日至2010年11月24日的《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以及《蘋果日報》作為分析文本,企圖找出楊淑君事件相關新聞其背後隱含的話語秩序與社會結構。   本研究發現,楊淑君事件引發媒體與民眾爭議的主要原因為其背後的國族意識形態以及運動精神之意識形態。但主要的社會結構還是以國族意識形態為主軸。   首先,以社會事件層面來看,楊淑君事件具體呈現在仇韓、仇中等行動的社會事件為,媒體再現之我國國人反應,以及中、韓形象,同時,媒體在書寫楊淑君時特別加以著墨;第二層次的社會事件則呈現於政治鬥爭、運動爭議到國族戰爭與國族英雄的錯置等方面,其中運動新聞與戰爭詞彙的構連可視為是穩定的話語秩序,楊淑君事件的爭議性也使得它從運動新聞跨足到政治新聞,政治與運動的新聞互為文本;最後的社會結構大致分為運動精神的意識形態與國族意識形態,運動精神為深層的社會結構,根深蒂固於大眾的心中,如公平、公正、遵守規則等價值觀,楊淑君事件的陰謀論明顯與這些運動精神背道而馳,因此引發外界關注,再者,楊淑君事件背後的國族意識形態更是使得媒體與大眾不斷討論,進而產生前述的具體社會事件與社會實踐。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不容治安再惡化下去
    (中央綜合月刊雜誌社, 1989-11) 林東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世界末日預言的不可靠敘述
    (2012/07/06-08) 林東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國風流行音樂文本敘事與批判話語分析─以周杰倫為例
    (2012) 俞孟昀
    中國風為周杰倫音樂創作特色之一,首張專輯中的中國風歌曲〈娘子〉即受到歡迎和肯定,也促使周杰倫日後發行的每一張專輯都收錄中國風歌曲,除了獲得各地華人的迴響,也帶動華語流行音樂圈創作中國風歌曲的熱潮。因此本論文以周杰倫創作的中國風音樂文本為研究主體,依循Fairclough(2003, 2006)的批判話語分析三層次「社會事件」、「社會實踐」、「社會結構」架構,逐步探討文本中的敘事策略、產製過程的話語秩序以及蘊藏背後深層的族群想像。 研究發現,周杰倫的中國風流行音樂文本以古今交錯的敘事內容連貫華人族群的文化傳承意義,並且透過正邪對立的敘事結構突顯「我群」與「他者」之間的差異,以歷史、文化特徵凝聚華人的「我群」想像,再進一步與當代脈絡中的全球、在地聲音拉鋸,以及東方、西方權力競逐關係構連,展現了當代華人族群重新檢視自己在全球脈絡中的位置,試圖弭平近代歷史中所受到的壓抑和排除,重拾對於中華文化內容的自信,並且將文化內容作為參與全球權力競逐的資本,為當代華人族群的樣貌和位置做出自我的宣稱。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九十年度台北市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服務品質與消費者收視滿意度調查研究
    (2001/8-2001/10) 林東泰; 陳炳宏; 王仕茹; 蔡炯青; 黃偉俐; 施惠民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台北市九家有線電視系統目前的營運服務品質、收視戶對有線電視所提供各項服務的滿意度,因此有五個主要研究問題: (一)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的收視行為;(二)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對頻道內容的滿意度;(三)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對系統經營業者服務的滿意度;(四)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對目前收費的滿意度;(五)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的基本資料。 本研究採取質量兼顧的研究方法,針對台北市五個有線電視系統經營區個別採取焦點團體討論法和電話調查訪問法,以期求得完整的資料。 在焦點團體討論方面,由於研究時間和經費的限制,本研究擬針對五個經營區分別各進行一場焦點團體討論,每場預定六位受訪者參與,並對受訪者的性別、年齡和教育程度等變項加以控制。 在電話調查訪問方面,本研究在五個經營區分別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樣本之選取,在95%信心水準、誤差不超過正負3.5%,所以五區的樣本數都在780份至810份之間。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九十年度台北市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服務品質與消費者收視滿意度調查研究
    (2001/08-2001/10) 林東泰; 陳炳宏; 王仕茹; 蔡炯青; 黃偉俐; 施惠民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台北市九家有線電視系統目前的營運服務品質、收視戶對有線電視所提供各項服務的滿意度,因此有五個主要研究問題: (一)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的收視行為;(二)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對頻道內容的滿意度;(三)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對系統經營業者服務的滿意度;(四)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對目前收費的滿意度;(五)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的基本資料。 本研究採取質量兼顧的研究方法,針對台北市五個有線電視系統經營區個別採取焦點團體討論法和電話調查訪問法,以期求得完整的資料。 在焦點團體討論方面,由於研究時間和經費的限制,本研究擬針對五個經營區分別各進行一場焦點團體討論,每場預定六位受訪者參與,並對受訪者的性別、年齡和教育程度等變項加以控制。 在電話調查訪問方面,本研究在五個經營區分別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樣本之選取,在95%信心水準、誤差不超過正負3.5%,所以五區的樣本數都在780份至810份之間。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九十年度台北市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服務品質與消費者收視滿意度調查研究
    (2001/08-2002/10) 林東泰; 陳炳宏; 王仕茹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台北市九家有線電視系統目前的營運服務品質、收視戶對有線電視所提供各項服務的滿意度,因此有五個主要研究問題: (一)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的收視行為;(二)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對頻道內容的滿意度;(三)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對系統經營業者服務的滿意度;(四)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對目前收費的滿意度;(五)了解台北市有線電視收視戶的基本資料。 本研究採取質量兼顧的研究方法,針對台北市五個有線電視系統經營區個別採取焦點團體討論法和電話調查訪問法,以期求得完整的資料。 在焦點團體討論方面,由於研究時間和經費的限制,本研究擬針對五個經營區分別各進行一場焦點團體討論,每場預定六位受訪者參與,並對受訪者的性別、年齡和教育程度等變項加以控制。 在電話調查訪問方面,本研究在五個經營區分別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樣本之選取,在95%信心水準、誤差不超過正負3.5%,所以五區的樣本數都在780份至810份之間。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五股工業區開發對工程環境之考量
    (中華民國工程環境學會會刊委員會, 1990-12) 林東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休閒教育在中等教育中的角色
    (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1993-02-??) 林東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休閒教育在中等教育中的角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93-02) 林東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
    (臺北市:師大書苑, 1992-01-01) 林東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休閒覺知自由與工作滿足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1992-06-??) 林東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休閒覺知自由與工作滿足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1992-06) 林東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修憲新聞的負面社教功能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1992-06-??) 林東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修憲新聞的負面社教功能
    (社教雙月刊雜誌, 1992-06) 林東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候選人形象定位策略之研究---以2005年台北縣縣長選舉為例
    (2007) 林佩霓
    本研究以政治行銷為研究架構,以質化為思考路徑,探討在2005台北縣縣長選舉中,周錫瑋陣營與羅文嘉陣營如何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形塑候選人形象定位、以及候選人形象與在媒體再現上的形象是否有所差異,和哪一個競選團隊定位候選人形象較為成功。 研究者藉由訪談雙方競選團隊去了解雙方競選團隊在當時的競選期間是如何定位候選人形象,由於是事後訪談,為避免雙方競選團隊事後諸葛、各自解讀的情形下,本研究也針對政治線記者進行訪談,希望能依政治線記者的判斷做一個中立的評價,以檢測雙方競選團隊於定位候選人形象時,是否有所出入。研究者分別訪談雙方競選團隊中擔任要職的三位參與運作人士,記者則以平面媒體為主,分別訪談國內四大報的政治線記者各ㄧ名。 從訪談的結果可以得知,雙方候選人在進行形塑候選人形象定位時,是依當時競選的環境系絡下運作,配合候選人的人格特質,勾勒出所要營造的候選人形象,並在建立自己的形象特色的同時,定位對方候選人形象於相對位置,以形成競選雙方在形象上的鮮明對比。在初步定位的大方向確定後,之後的策略運作將依政治局面的變化而有所調整,鎖定要爭取的選民,強化自身候選人的形象、反設定對手候選人的形象表現,好達到贏得勝選的最佳狀態。 而對於分析雙方候選人形象定位與其在媒體再現時所表現的候選人形象是否相符時,研究者認為是有落差的,雖然大方向的策略操作並沒有改變,但是仍可從一些競選期間發生的新聞事件與議題看出形象呈現落差、不ㄧ致的情形,並且也可以從這三個面向去觀察:候選人本身、媒體如何報導、與議題再包裝,本文覺得更重要的是,選民可從這三個角度去論斷候選人形象是否相符,並判斷這個候選人是否值得支持。 最後,政治線記者對於2005年台北縣縣長選舉雙方競選團隊之候選人形象定位上的評價,他們認為羅文嘉陣營在形象定位上是比較成功的,因為在每ㄧ場的選舉中,候選人形象定位成功與否,是要依其在當時選舉環境中的相對位置下定論,在這場選舉中羅文嘉的個人形象特質強烈,使人有較為深刻的印象,周錫瑋陣營雖成功連結馬英九光環並贏得勝選,但也使得周錫瑋個人主體性降低,不過政治線記者們也一致表示,在整體策略操作上,國民黨的運作優於民進黨。 只是在這部份研究者也在先前提到,政治線記者雖然認為羅文嘉在形象定位上是比較成功的,但是基於個人政治傾向、意識形態與所屬路線之不同,將可能造成不同的評價結果,因此即使他們是以中立評論者的角色去判斷,在相對客觀的評價中仍有主觀成分存在。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傳播、人類傳播、大眾傳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學會, 1978-06) 林東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傳播理論之應用
    (臺北市:正中書局, 1987-01-01) 林東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傳播過程的幾個模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學會, 1976-06) 林東泰
  • «
  • 1 (current)
  • 2
  • 3
  • 4
  • 5
  • 6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