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昱宏"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應用計劃行為理論探討醫院志工定期至護理之家從事志願服務之行為意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5-06-??) 林昱宏; 劉懿慧; 張宏哲; Yu-Hung Lin, Yi-Hui Liu, Hong-Jer Chang
    護理之家屬於長期照護服務機構的一種類型,若為醫院附設型態,實務上醫院志工較少主動選擇前往定期服務。本研究運用計劃行為理論,探討醫院志工定期至護理之家志願服務行為意向,採立意取樣方式,以臺灣選取6家有附設護理之家的醫院其志工為樣本,共發送600份問卷,有效問卷為447份,有效回收率為74.5%。採結構方程模式分析資料發現,醫院志工的態度(學習技巧、預知老年、學習服務、見到人生、聯想照護)、主觀規範(護家同仁、家人朋友、志工夥伴),以及知覺行為控制(服務技巧、獲成就感、處理情緒),皆正向顯著影響定期至護理之家志願服務的行為意向(容易度、願意度、可能性),此結果符合計劃行為理論架構。另外,此三項影響行為意向的因素中,以主觀規範的影響程度最高,顯示重要他人的意見對醫院志工的行為意向影響甚大,建議護理之家在招募志工除通報醫院社工室外,另也可直接向已在醫院服務的志工訴求協助,或是社工室在舉辦相關志工在職教育等活動時,派員向醫院志工說明服務內容,將更有助於增加志工的主觀信念,提升醫院志工到護理之家定期服務的行為意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COVID-19疫情期間社區老年人社會網絡與衰弱或肌少症之相關研究
    (2024) 林昱宏; Lin, Yu-Hung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在了解在2021年COVID-19期間臺灣社區老年人的社會網絡、健康狀況、健康行為與衰弱或肌少症之間的情形及對衰弱或肌少症之預測力。本研究採次級資料分析,對象為2021年1到10月期間在臺北市某地區醫院接受老年健康檢查等醫療服務的社區老年人,總共分析981名社區老年人的資料,研究結果如下:1.本研究族群平均年齡約為74.49歲、女性58.1%、有13.3%社區老年人衰弱、14.5%社區老年人罹患肌少症、社會網絡得分平均為15.46。2.雙變項分析結果顯示與衰弱相關因素包括:年齡、社會網絡、腎功能、認知狀態、憂鬱情緒、飲酒及運動。此外,與肌少症有相關因素包括:年齡、社會網絡、代謝症候群、身體質量、認知狀態、飲酒及運動。3.多元羅吉斯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越大、社會網絡越差、腎功能異常及有憂鬱情緒較易有衰弱。此外,年齡越大、社會網絡越差、身體質量過輕及每周運動不足150分鐘較易罹患肌少症。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社區老年人社會網絡越差會影響衰弱與肌少症,建議鼓勵社區老年人積極社會參與對於健康有一定的助益,也能夠讓老年人維持生活品質。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