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彥宏"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協同改進而生的矛盾:中學-大學夥伴關係的轉化與再生(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2011-12-01) 林彥宏; 陳佩英自1980年代以來,學校-大學夥伴關係已成為實務與理論彼此互惠的代名詞,此合作形式也常被視為學校改進的萬靈丹。也因此自2008年開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便發起「學校全面發展計畫」,期透過相關工具進行評鑑、診斷、計畫、改進四者循環之模式,以協助中學進行自我評鑑並不斷地成長發展。為探究兩端合作關係的轉化與再生,本文擬運用Engeström的活動理論來分析在同一個目標下,中學與大學兩個活動系統產生了何種互動形式與相互矛盾。研究發現在此夥伴關係中,大學端存在著研究團隊與分工形式相互協調的本質矛盾;中學端則存在著外在規範與發展工具的本質矛盾。此外,也因此兩活動系統對於該計畫的詮釋與認知差異,導致此夥伴關係對於啟動學校自我改善動能的效益實屬有限。本文目的乃是希冀藉由兩年的經驗,能為未來研究與國內各種形式的學校-大學夥伴關係提供參考。Item 智慧型手機APP融入高一特色課程之研究(2018) 林彥宏; Lin, Yan-Hong為了因應108課綱的推行,加上現代智慧科技的發展,本研究設計兩種不同主題的智慧型手機融入探究式課程,第一種為利用手機測量球撞擊地面的恢復係數,第二種同樣利用手機觀察與測量聲音共振的現象,並於兩次課程的前後進行試題測驗,探討兩次課程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影響程度。試題測驗對象除了本研究設計課程授課之學生,亦包涵其他高中一年級班級之學生,且根據特色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以下分組:有進行智慧科技教學模式的38位學生,稱為智慧科技組;沒有進行智慧科技教學模式的72位學生,稱為無智慧科技組;智慧科技組再分為有進行探究式教學的19位學生,稱為探究組;以及沒有進行探究式教學的19位學生,稱為無探究組。 試題指標參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的兩項探究能力(思考智能與問題解決)所包含的八個子項,進行分析瞭解不同教學模式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影響:1.比較執行或不執行智慧科技教學模式,探討智慧科技教學模式是否有助於提升探究能力;2.同樣進行智慧科技教學的環境下,探討執行或不執行探究式教學模式對探究能力的影響;3.將無智慧科技組的試題結果作為一般高中生的探究能力標準,探討本研究課程設計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變化。 從分析結果中得到智慧科技教學模式有助於提升「批判思辨」及「建立模型」兩項探究能力。同樣進行智慧科技教學的環境下,進行探究式教學模式有助於提升「計畫與執行」、「分析與發現」、「討論與傳達」三項探究能力,且多數學生對於利用智慧型手機進行實作表示新鮮有趣,也體會到如何善用智慧型產品作為學習科學的工具之一。Item 民間社工員之增強權能感、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2009) 林彥宏摘要 長期以來,國內外的眾多研究發現社工員的工作滿意度始終不高,可能與業務內容繁瑣、工作壓力沈重、福利保障不足、薪資偏低、人身安全威脅等問題有關,這些因素也成為了影響社工員留職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旨在關注身為專業助人者之社工員,針對社工員在工作職場上的工作滿意度為一變項的思考邏輯下,試圖以組織管理的出發點切入,找出具有提高社工員工作滿意度之變項。 增強權能對於社工界並不陌生,多數的運用都針對案主層面加以討論,但甚少有文獻對於社工員自身的增強權能感(staff empowerment)作詳細的探討與說明;自我效能則是Bandura(1977)提出的概念,認為其對於個人工作上認知的改變具有相當重要的貢獻,將可以藉此對工作態度上的知覺有所影響,因此研究者藉此著力於社工員所處之組織環境脈絡與個人內在心理過程對於影響工作滿意度的知覺狀況進行研究,將增強權能感與自我效能納入研究變項,並期待藉著研究結果釐清社工員增強權能感、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係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將全台灣各縣市分成北、中、南、東四區,從各區抽取四個縣(市)單位,但東部地區只有三縣(市),因此採全抽之方式,並從各縣市內的私立社會福利機構中抽四個機構,東部地區則抽取等比例之機構數量,共抽出大約六十六個機構,機構內職稱為「社工員」的工作人員皆為樣本對象,回收有效問卷兩百四十一份。綜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在增強權能感部分,社工員其整體增強權能感為中間偏高的程度。個人特徵變項中,已婚、機構內之社工員數量越少之社工員,其整增強權能感較高。 二、在自我效能部分,社工員的自我效能為中間偏高的程度。個人特徵變項中,年齡較大、已婚、東部地區、機構內之社工員數量越少之社工員,其自我效能的程度較高。而增強權能感與自我效能為顯著正相關。 三、在工作滿意度部分,社工員的工作滿意度為中間偏高的程度。個人特徵變項中,年齡較大、已婚、現職年資較長、東部地區、機構內社工員數量越少之社工員,其工作滿意度較高。而增強權能感、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為顯著正相關。 四、透過階層迴歸分析結果發現,社工員年齡、擁有權、自我效能得對工作滿意度產生影響力,另外,自我效能證實為部分中介效果。 五、透過路徑分析結果發現,增強權能感與自我效能此兩變項可用來預測工作滿意度,且增強權能感透過自我效能此一中介變項後,更能加以提升工作滿意度。Item 臺北市國民中學科技領導與行政管理創新關係之研究(2009) 林彥宏; Lin, Yen-Hung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科技領導與行政管理創新的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剖析不同背景變項與學校變項知覺科技領導與行政管理創新的差異情形,探討科技領導與行政管理創新間的關係,並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建議供有關單位參考。為達致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以及訪談研究方法。在問卷調查部份,以臺北市57所國民中學之校長、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與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共寄發問卷852份,回收有效問卷538份,有效回收率為65.0%,將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在訪談方面,依研究需求選取2所學校,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針對2位國民中學校長進行訪談,以深入了解科技領導與行政管理創新的關係。本研究綜合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環境政策的支持與成員的自我動力是促使科技領導與行政管理創新在國民中學發展最關鍵的因素。 二、整體而言,臺北市國民中學行政人員對科技領導運作現況的知覺屬於中低程度,其中以「資源充實規劃」層面較高,「成效評鑑發展」層面較低。 三、專業培訓課程與經費的持續編列為解決科技領導執行困境最佳因應策略。 四、男性、年長、資深、研究所以上、61班以上、設校歷史為21-30年的學校行政人員對於科技領導運作情形之知覺程度較高。 五、整體而言,臺北市國民中學行政人員對行政管理創新之運作現況的知覺屬於中低程度,其中以「組織理念價值創新」層面較高,「行政運作技術創新」層面較低。 六、長期的規劃與建立全校共識為解決行政管理創新執行困境最佳因應策略。 七、男性、年長、資深、研究所以上與專科以下、設校歷史為11-20年的學校行政人員對於行政管理創新運作情形之知覺程度較高。 八、臺北市國民中學科技領導整體及各層面與行政管理創新,具有中高程度的正相關。 九、科技領導即為影響,而行政管理創新即為擴散,彼此為共變關係。 此外,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有關單位及人員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