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子玄"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國大陸憲法體系的法律全球化與在地化
    (2021) 林子玄; Lin, Tzu-Hsuan
    1978年中共開始進行改革開放,運用國家權力來主動支配法律的制訂並決定法律制度變遷的路徑與速度。在全球化的浪潮過程中,為了堅守社會主義的意識型態以及維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藉由提出「依法治國」及「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等概念,來加強維繫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以及黨政關係之間的平衡點。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面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開始進行相關法規的立法與修正,以符合國際法律框架並與世界接軌。法律全球化的影響下,中國大陸憲法體系透過法治來規範和限制政府的公權力,並保護市場主體的經濟權利,從政策保障到法律保障,進而到憲法保障的位階。然而,為了避免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衝擊的挑戰,以及有效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毛澤東率先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鄧小平理論的創立到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再到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以解釋、解決中國現實經濟問題為出發點,對中國大陸現有的各種法律進行經濟分析即是中國大陸法律體系在地化過程。在中共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政府和市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是政府放權讓利和市場不斷壯大,另一方面,政府又非常積極有為,干預非常廣泛。從以「先行先試」到「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立法制度經驗,推動經濟特區、自貿區與RCEP的設立,到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這些措施不僅契合發展中國家的現實需求,同時協助推廣中國大陸法治建設、中國模式的「在地全球化」的法治發展戰略。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