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佳怡"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電腦輔助出題的台語詞彙測驗研究佮語法接觸調查(2021) 林佳怡; Lim, Ka-I因為歷史佮政治因素,多數台灣人以華語做第一語言。台灣各語言的發展無平等,親像其他的本土語言,台語的資源相對較欠缺,而且受著強勢華語的影響,台語當咧發生變化,沓沓仔倚向華語,甚至可能會影響台語測驗的標準。為著拓展台語測驗的發展面向,以及了解語法變化對台語標準化可能產生的影響,本文進行三項研究。第一,建立一套自動出題的方法佮程序,產出選項是漢字佮羅馬字兩種題型的詞彙測驗。以台語現有的資料庫做基礎,利用電腦程式自動產生詞彙測驗選擇題的題身佮選項,產出的題目由人工略仔修改了,以線頂的方式實際施測。第二,驗證出題方法的可用性,閣分析試題的難度特徵。收集作答反應以後,以古典測驗理論(CTT)佮試題反應理論(IRT)的Rasch model方法分析,來驗證試題可用性,才閣進一步共兩種題型中會影響難度的試題特徵揣出來。結果發現,本研究設計的出題方法佮程序,確實會當產出有鑑別度、也符合測驗單向度要求的可用試題。難度特徵方面,漢字選項題型的各種客觀特徵,攏較輸專家主觀判斷的結果;羅馬字選項題型有「題目台語特色詞的數量」、「誘答選項佮正答選項的聲調差異數量」兩項客觀特徵會當預測難度,專家判斷顛倒無準確。第三項研究轉向關注可能影響測驗標準的語法變化。整理受華語影響的台語語法,設計做語法接受度量表,kap入去研究一的線頂測驗,利用測驗的形式做語言調查的替代方案,來評估台語語法受華語影響的情形。結果發現,台語語序佮華語無仝的語法特色,受影響的程度較低,語序仝款、語法詞無仝的語法特色,受影響的程度較懸,甚至有錯誤語法的接受度比正確語法的接受度較懸的例。本研究的成果,開創台語測驗自動命題的研究,會當以較低的成本增加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的題目數量,也會當予一般大眾初步判斷家己的程度適合報佗一个等級的考卷;另外,因應中學階段本土語納入必修課,研究成果也會當發展做教師判斷學生台語程度的工具。Item 拱樂社歌仔戲劇本之語言研究:以《金銀天狗》為例(2009) 林佳怡; Lin, Chia-Yi內台歌仔戲職業劇團拱樂社,於1952年首度編寫歌仔戲劇本,改變以往「講戲」的演出形式,留下大量以閩南語書寫的劇本。本論文即以現存拱樂社歌仔戲劇本中年代最早的《金銀天狗》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提出閩南語文獻判讀的方法,以借音字的應用、押韻、方言差異的知識、文化背景之了解等原則,應用於本研究對象中,提出音讀、用字、詞彙、修辭、語言風格等分析。 本研究略述拱樂社背景及歌仔戲劇本產生的原因,並論述劇本中呈獻的文化背景與文化意涵,作為語言分析的背景。藉由方言差異的類型,搭配韻腳的觀察及借音字的使用,可以看出本劇偏泉腔的方言特色;而在用字類型方面,則以前人之用字研究為基礎,提出補充的分類和觀察,並辨析一字多音的使用情形,呈現劇本中靈活的用字策略。本研究認為歌仔戲劇本之書寫方式與歌仔冊有相當高的相似度,但較歌仔冊更為口語,劇中有許多目前已逐漸流失的閩南語詞彙,本研究羅列部分特殊詞,並修正傳藝出版本詞彙註解之錯誤。除了音字與詞彙之外,戲曲用語、句式及劇本的形式,皆構成文本特殊的語言風格。本研究企圖累積閩南語文獻的分析資料,尤其是可補足前人研究中較缺乏的歌仔戲文本分析,並肯定拱樂社劇本作為閩南語文獻研究對象之意義與價值。Item 鈴木教學技巧應用於國中直笛教學策略之研究─以鈴木直笛教材為例(2007) 林佳怡鈴木教學技巧應用於國中直笛教學策略之研究 ─以鈴木直笛教材為例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應用鈴木教學技巧於國中直笛教學策略,採用鈴木直笛教材第一冊第一首到第六首,探討實施的可行性,並透過教學歷程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直笛學習結果。研究者採用立意取樣,選取台中縣佳佳國中一年級甲班為研究樣本,在每週兩堂的音樂課中進行二十分鐘的直笛教學活動,為期七週。研究過程的設計採個案研究與文件分析,應用「重視聆聽」、「背譜學習」、「模仿學習」、「重視音色」等鈴木教學技巧。 研究結果如下:(1)國中直笛教學策略符合鈴木教學理念,學生在學習過程產生正面回應,顯示鈴木教學技巧在國中具有可行性;(2)學生普遍認同鈴木教學技巧,其中以「重視聆聽」的認同度最高,在李克特五點量表中,平均值均達3.5以上;(3)學生覺得鈴木直笛教本的選曲有趣,學習不困難,能清楚了解不同的演奏技巧,對教本的接受度高,平均值趨近4;(4)學生的直笛學習結果良好,演奏技巧表現方面,運指正確度得到「表現優異」的比例最高;音樂表現方面,吹奏自信度得到「表現優異」 的比例最高。 研究者建議音樂教師可結合傳統教學與鈴木教學技巧,發展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鈴木教學、鈴木教材、直笛教學